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173节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173节

  邱老娘有些不以为然,“会不会太夸张了啊?”
  “一点也不。这个生意做好了,咱们能还债、能给邱勇出聘金和聘礼、还能老年无忧。”
  邱老爹也不太会露出八颗牙齿微笑服务。
  但他听取了于凌的建言,认认真真把客人当成领导来对待。
  要说像对父母一样,他做不到。
  但可以类比的就是领导嘛。
  另外,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哪怕是一点小便宜,能占到也欢喜。
  他先给人拿大个的鸡蛋。
  剩下不是那么大的,就21个算20个。
  这样别人凑也会凑到二十一个来买了。
  这又不是很多,如今一家大小通常十来口人三世甚至是四世同堂呢。
  吃这点鸡蛋不在话下,不存在放过期的情况。
  邱家也是大事男的说了算的。更别说邱老娘还没有工作,一辈子手板心向上跟他要钱花。
  所以,虽然她很舍不得吃这样的亏,却也只能任由邱老爹做主。
  渐渐的,来他们这里买鸡蛋的就多起来了。
  可别小看了口口相传。本来就只是一个厂医院,传播范围又不太大。
  医务人员都来了不少。
  江莹还听到人议论,说今天门口卖鸡蛋的老太婆的男人来了,跟她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她听说了具体操作,也准备去买21个。
  一个上午,邱老爹就卖出了300多个鸡蛋。
  送出去的不过五个而已。
  少赚了五毛钱,但走量一下子就大起来了。
  邱老爹跟于凌打听清楚了的。
  刘老大那里量大管够,巴不得他多进货呢。
  如今放开了,乡下每家每户都在多养鸡。早就没有当初一家只准养三只的上限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养三只是社会主义,养四只就是资本主义了。
  上线的货源、经销商都希望走量更大。
  至于邱老娘,别人看她一副皮笑肉不笑、努力挤出笑的样子。
  到后来她看到白送了五个鸡蛋,挤都挤不出笑来。
  要不是这里不是大个的,就是有添头,都要绕道去其他两家。
  邱老爹干脆是让她跑腿回去取鸡蛋,不要留在这里。
  这样,他就不用走开了。
  “以后就我来卖鸡蛋。我干脆做个手推车,把鸡蛋都推过来卖。你在家管着邱勇,千万不能让他又和那些街溜子混到一起了。”
  今天上午净利润小三块。他觉得长期下去,大有可图。
  邱老娘道:“邱勇现在都安心上班了。咱们一起来啊,我就负责跑腿嘛。”
  邱老爹看着她,“我在女儿、女婿家里吃饭,是打算交伙食费的。”
  老婆子不就是想混这两顿,给家里节省伙食费么。
  他也没饿着过她啊,至于这样么?
  哼,来吃女儿的,省下的钱留给儿子。
  时日久了,女婿能没有想法?女儿生活压力也不小,就是她也会有想法的。
  何况,老婆子还能力所能及的帮着做点事,他是不太会做厨房的活儿的。
  这段时间老婆子来卖鸡蛋,他在家看着邱勇省得他上班不老实。
  两爷子也是在工厂食堂里吃的。
  但退休了还老去也不好,毕竟厂子里对食堂是有补助的。
  如果每个人都退休了还去,食堂负担不了。
  所以,让老婆子回去买菜、给邱勇做饭正合适。
  而他也没什么不能出来干这倒买倒卖的活儿的。
  钱才是最重要的,没钱怎么还债?怎么安心养老?
  他可不觉得邱勇能给他们养老。
  他有退休工资还好,生病了单位也按比例报销。
  但老婆子是没收入,也没地儿报销医药费的。
  现在把这个生意做好就很不错。
  邱老爹在回于家的半道上,找公用电话给刘老大他们大队打去了电话。
  通知刘老大十分钟之后来接电话。然后在电话里让他下午再送400个鸡蛋来。
  今天上午把之后几天的量一起卖掉了。
  至于明天,就按今天的数来。
  今天一盘算能赚五块呢,邱老爹自然也就舍得付两次的电话费了。
  比起下去能赚到的前,这几毛钱电话费不算什么。
  中午在于家吃饭,他对于承和邱新梅还有于凌道:“还真别看不起倒爷。这挣得比我当几十年工人,干着活的工资多不少。而且,有我们倒卖鸡蛋,老百姓能更方便的吃到鸡蛋嘛。反正现在也不抓了!”
  只要是国家不抓的,那就不能说是不好的。
  平民百姓,跟着国家走总是没有错的。
  于承和邱新梅也听于凌说了,年广久卖瓜子在1976年就有了百万身家的事。
  1972年才开始卖的啊。
  四五年挣了上百万,一年起码二十几万。
  这会儿他们也很感慨。
  但让他们丢了正式工作去干倒爷还是不肯的。感觉还是不稳当,还能干一辈子再传给儿孙啊?
  而且,自从厂长跟着邓公出防回来,他们连海外的订单都接到过几回。
  如今厂子里效益相当好,效益好了奖金就高。
  他们两个的收入都有小幅提升。
  还是这样更稳当。
  老头子这也是退休了,才舍得出来挣第二份钱的。
  关键是投机倒把办公室真的不管了。现如今这个单位还存不存在都不好说。
  于凌倒是对邱老爹的观念转变挺高兴的。
  “老伯,我高低得敬您一杯。您说得没错,有了我这样从南方进衣服回来卖的人,街上才不至于全是蓝白黑啊。别人看不起咱们,咱们不能看不起自己。”
  如果她不是又找到比倒卖鸡蛋更赚钱的生意,面对另外两家的竞争,也得这么干才行啊。
  倒是没想到邱新梅的老子居然挺有做生意的脑子。
  她跑去厨房把酒拿出来,先给邱老爹倒了半杯,然后给自己也倒了半杯。
  “下午还要做生意呢,咱们就意思一下就好。”
  “好——”邱老爹今天显然也很激动。
  两人碰了一杯,各自干了。
  邱老娘中途回来了几趟拿鸡蛋,于凌都在家呢。
  她自己做了个表格,在统计每种款式衣服的销量以及每种尺码的走量。
  就每天有个简单的表格画正字,这样也方便盘点钱货。
  然后这会儿就全部往按日期画好的格子里填。
  过两天再南下进什么货,她心头就能有个大概的数了。
  这会儿邱老娘就忍不住问道:“于凌,你那衣服摊子今天没摆么?”
  于凌道:“我雇了两个人替我卖啊。她们俩收入和销量挂钩,如果掉了衣服也得赔偿。我就不用每天去守着了。”
  邱老爹道:“嗯,你的生意是预备要往大了做?”
  他没这个想法,就守好这样一个摊子就好。小富即安!
  所以,他不打算雇人了。
  这会儿倒不是因为舍不得钱。
  能挣钱了,就不至于斤斤计较。
  关键是他都五十了,能这样就很不错了。何况他挣的都可以说是双工资了。
  第125章
  于凌道:“暂时没有这个打算。现在这一块的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可以说压根没有管理。但今后怎样还是不好说。而且我当下本钱也有限。”
  她吃过午饭,午睡起来又归纳了一阵数据。
  看看时间四点了,就溜达着往废品站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