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242节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242节

  师兄都24岁了,代表家里出面就很正常。
  于是于朵就把自己近期,想趁常宁带团的时候去一趟南方开开眼界的事说了。
  常志远道:“倒也不是不行啊。我也觉得年轻人多出去开开眼界是好的。”
  关键坐飞机去,路上就很太平了。
  到了当地,联系上辛家那个老大,也不会有事。
  有钱有闲,又能保障安全,这应该会是一趟很愉快的旅程。
  高敏一直知道于朵骨子里敢想敢干的,而且如今社会上真的是日新月异,所以也不是太惊讶。
  “嗯,也行。你们兄妹俩错开行动正好。”
  常宁本来还想着暑假他带于朵出去旅游,知道她想出远门看看嘛。
  没想到会是这么个安排。
  人家准备自己出去,留他在家带团。
  当然下个月就轮到他陪亲戚去南方走动、考察。她留在北京带团了。
  老郑忍不住对常志远感慨道:“常司长,你们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真的不一样。”
  常志远道:“于朵吧,主要是她生长环境和个性使然。另外这些年真正教导她的,应该是关大爷。”
  关大爷当初绝了结婚、生子的念头,又不知道大儿子到底回不回得来。
  那是真把于朵当自己的继承人培养的。
  早年吃喝嫖赌的大家少爷。别的不说,眼界、见识都是不凡的。
  遇到于朵这么个天下英才的好苗子,自然是倾囊相授。
  老郑点头,关大爷也是很厉害的人物!
  他都看到几回白天、晚上有不同身份的人到废品站找他鉴宝。
  关大爷住废品站,主要也是方便那些土夫子找上门来。
  大杂院确实太杂了。
  但废品站那里不同,都是端他和于朵饭碗的人。而且遇上事儿,还给他们分润点好处的。
  于朵道:“老郑,其实你可以在北京买房,把家里人都接来。团结湖小区买套房8000多,最小的有52个平方。让师丈帮你们落户,孩子也可以就在北京接受教育。”
  她知道师丈是想报答老郑的,介绍工作这个是双赢。
  说不上就还上了人情。
  倒是帮老郑全家迁居北京,这是个搭人情。
  不然她也不敢开这个口。
  果然,她这么说了之后,常志远立即道:“可以这么操作呢。关键北京医疗条件很好。你父亲的身体,到了北京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老郑摆手,8000多!以他现在的收入得将近三年不吃不喝才够。
  更何况家里有病人,这就是无底洞。
  常志远道:“买房子的钱我借你。我不是补发了十年工资么,海外的亲戚又寄了些外汇回来。买了那辆车,还剩一点。我和高敏都是铁饭碗,到时候就发工资了。而且她还在做翻译。常宁考上大学,国家管他。于朵这里你也看到了,根本不需要我们帮补。我借给你一万,你什么时候方便了什么时候还我就行。”
  那笔外汇足有百万刀,高老师对于朵是没有一点隐瞒的。
  但对旁人,还是要留个心眼。
  所以他说还剩了一点。
  高敏点头,“对啊,把你父亲接来。如果在协和能一劳永逸的治好,其实花的钱比一直在小地方拖拖拉拉的治疗,要划算许多。而且,老人家也可以少遭些罪。这北京的风景名胜你最近也
  去看了。把他治好了,到处去玩玩不好么?”
  老郑心动了!
  这两回他开车带团去游玩,小老板没要求他也一路陪着。
  要门票的地方他没舍得进去。但不花钱的香山等地他逛着是真好啊。
  常宁也道:“是啊,郑叔,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就接受了吧!再说是借给您的,又不是白给。您现在也是挣高工资的人呢。”
  老郑看向于朵,迟疑地道:“小老板,你开学以后……”
  于东道:“我正想说这事儿呢。开学以后可能就没有懂英语的导游人手了。但是,无论如何车不会停。到时候真找不到导游,我就给你写个中英文对照版的牌子举着,让你每天专门去机场拉外国游客到友谊宾馆。咱们赚这个钱!你还是只要负责开车就行。”
  如今真的暂时还没有这个机场专线大巴的。
  老郑高兴地点头,这个可以啊!
  到时候上头写清楚多少钱一个人,他照收就是了。
  反正外汇他现在也认得面额了。
  那他的收入真的就稳了。
  如果父亲的病能治断根,一年到头存个1500应该没问题。
  像他老婆,也可以托小老板想想法子,给找个力所能及的工作。
  他这半个多月跟着于朵东跑西跑的,亲眼看到她张罗起电器行和旅行社这两个生意。
  对她的能力那是非常服膺的。
  你看她就给她侄儿出个卖冰棍的主意,人八岁的小孩儿每天跟着他外公出摊、收摊。
  一天挣两三块呢。
  听说她二姐倒卖鸡蛋、倒卖衣服,一开始也都是她给出的主意。
  而且,常司长的意思也是想尽快把人情还上。
  于是老郑点点头,“常司长,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常志远点头,“你跟我客气啥?咱俩谁跟谁啊。”
  于朵道:“明天休班,下午我和师兄可以陪你去看房子。”
  团结湖小区那一片常志远和高敏其实也知道。
  当年外交部和高敏曾经工作的中央音乐学院,很多从外地调进京工作的人。
  一开始还没分到房子的时候,都在那里买房子安顿。
  他俩也去同事家吃过饭。
  不过,他们两个都是非常好的家庭出身的,受不了那么拥挤。
  所以62年华侨公寓一出来,他们才立即奔去那里买了一套房。
  但团结湖小区对老郑来说就还挺合适的。
  至于于朵,她听二姐说过团结湖小区后,一直就想去看看究竟是怎样的。
  常宁也点头,“好啊,我也想去看看。”
  郑叔买房子,只是于朵陪着奔走肯定不够。
  当初欠人情的是他们父子,他也该一道去看看。
  于是便说好了,今晚于朵和老郑也住这里。
  明天上午开车去看房子。
  剩下的空余时间去子弟校的操场上,教于朵学车。
  第172章
  常志远看着于朵道:“你刚说开学后如果没有导游,就采取这种方式。也就是说还有另一手准备咯?”
  小敏说于朵性子像他,他开始没觉着。
  初见面的时候于朵看起来就是乖乖巧巧的嘛。
  现在想想,还真有那么一点子像呢。
  身上一股子干劲、活力,而且很懂得利用各方资源!
  关键她还能不卑不亢的。
  于朵有些讨好地弯腰对师丈笑道:“我想托师丈帮忙找找懂外语、能当导游的人。”
  有难题交给最能耐的人处理,这样她可就省事儿了。
  而且这也是师丈工作对口的事。他应该认得不少懂外语的人吧。
  常志远摆手道:“这个你别指望我,如今外交部也缺人呢。懂英语的人才,现在哪都缺。又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学个半年,练上300句交流常用语,就敢冲过去和外国游客说话了。不过,学外语确实应该是一个注重应用的事儿。”
  真的,不能学哑巴英语,就是得多说!
  这丫头这方面胆子特别大。
  她竟然真的举着个自己写的中英文横幅,就上国际航班的出口揽客去。
  而且还真的让她办成了,把钱给挣了。
  这一点,外交部大院其他孩子,还真是不如她。
  毕竟,他们能享受的资源更多、更好呢。
  所以,他在那些老同志和同事面前骄傲一点,也是说得过去的。
  于朵道:“我包里每天都带着英汉小词典的,不知道的赶紧翻词典。而且,天天和外国人说话,对学外语也挺有帮助。”
  那些游客一个个也挺好为人师,愿意纠正她的错漏。
  他们听她说英语,估计和华国人听外国人讲中文一样。
  能知道她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不对的地方就善意的笑笑。
  毕竟他们也只会少许荒腔走板的中文。她有时候听着也挺闲笑的。
  大家互相促进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