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253节
三个人,倒也能抵得过之前林蕊和于朵、
这么招揽了两三个客人,狄见欢也渐渐放开。还拿着之前两次的照片给人说了起来。
上头有林蕊和于朵,有前两批的客人,还有北京的风景名胜。
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于朵站在旁边喝着用水壶带的酸梅汤。感受着当老板、看员工干活的快乐。
之前大家基本喝羊肉汤去了。喝出一身汗,很舒坦。
酸梅汤就用自己的水壶打包带走。
这会儿酸梅汤肯定不冰了,但喝着也是很爽口的。
于朵今天只要查缺补漏就好。
再跟着跑一两天,等常宁和狄见欢上道了,她都可以休息。
不过休息也是被高老师摁在琴凳上练琴。
关大爷给她敲定的是《阳关三叠》和《渔舟唱晚》。
西出阳关无故人,但如今是万里之外还有家人。
渔舟唱晚,该归家了嘛。希望海外游子常回家看看。
她这半个月就着重练习这两首。
很快,八个客人就凑齐了。
林蕊敲定了他们要住六个房间,让狄见欢去机场公用电话知会友谊宾馆前台和江津。
狄见欢楞了一下,转身去办事。她还没有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
不过,肯定会被培养出来的。
一行人便往停车场走。
狄见欢长进也快。知道不能让客人久等,打完电话一溜小跑的就追上来了。
车子开动起来,有了风就好了许多。
车上还给客人提供了一瓶放在凉水里的崂山矿泉水。
林蕊已经发放了合同和接下来几天的安排。
常宁等狄见欢上车便开车了。
等到把客人都安顿好,让他们到宾馆房间休息、倒时差,五个人也松口气。
今天的活儿算是完成了。
江津把签定好的合同放进文件袋收好。
林蕊收了前三天的钱,然后交给于朵。数目有点大,她不好带回宿舍去,怕弄丢。
于朵会带回常家。
常宁开车把江津、林蕊送回住处。剩下他们仨就一起回外交部大院。
狄见欢笑道:“八个客人,我们居然出动了五个人。”
于朵笑道:“新旧交替嘛。我就跟前两天看一看,后面就让林蕊带你们。”
回到家她看向保姆,“小兰姐,有人打电话要应聘么?”
小兰摇头,“一个都没有。”
于朵不只去报纸上打广告了。报纸上的广告要明天才开始刊登。
她还让幸福里16号院十岁上下的大孩子出门,在客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发手写的小传单来着。
一共招了六个人,一个人给一块钱。
让他们趁着天气凉爽的时候去举着牌子,发半个小时。
那六个孩子她心头有数,都是比较憨厚、老实的。
收了她的钱会实实在在干活的那种。
小兰从冰箱里端出高老师给他们准备的银耳羹,“你们先坐下歇歇吧。”
于朵和常宁对视一眼坐下,端起来吃。
这个事看来也只能从长计议了。
于朵道:“我要是读大学就好了。”
读大学时间会自由许多。实在不行,她先休学一年都可以。
但常宁不行。他已经24周岁,再读四年大学本来就28岁了
。
耽搁不得!
平白让钱这么流走真不是于朵的性格。
常宁也蹙眉,难道真的要考虑蔡疯子?
狄见欢那边也回到家了。
头一回出门勤工俭学的她得到了奶奶的热情关怀。
老太太一边端上绿豆汤一边道:“欢欢,你还吃得消么?”
狄见欢摊在沙发上,“奶奶,别人行我肯定也能行的。”
“哎呦,你没吃过苦头的啊。要我说何必这么自找苦吃?”
狄见欢坐起来,“自找苦吃好过以后不得不吃苦啊。常宁和于朵也都很照顾我。”
“你第一次去,他们照顾你是应该的。”
狄见欢失笑,“奶奶,哪怕今天人家也给我开了工资的。工资还不低,算下来都三四十块一天了。同样的工资,人家请别人会省心许多。”
譬如林蕊,听说一开始跟着于朵跑的时候就很得力了。
于朵刚托她介绍人的时候,就一再强调要贫困生。
如果她不是外交部大院的人,估计于朵真的不想要她。换她是老板,也更喜欢林蕊那样能干活的人。
就是江津,也比她要主动积极许多。江津的工资还只是她的七分之一呢。
“看在两家的交情上,他们也该格外照顾你。”
“照顾了啊,处处都很照顾我。不过,我一开始真的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狄见欢现在换算自己的工资也是按照黑市汇率来的。
她现在也觉得常家之前兑换的90万刀,好亏啊!
虽然说是为国家做了贡献,但自己生生少得了135万人民币。
那可是135万人民币啊!
狄见欢最近也挺懂得民生疾苦了,不再是不为钱发愁的小公主。
怪不得常宁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在旅行社把这个钱找回去呢。
啧,他就占两成,想把这个钱找回去,那除非旅行社赚到450万刀!
这得扩大规模到什么程度才够?
当时她看到于朵的眉毛都跳了几跳。显然她也没想到那么久远去。
不过于朵现在倒是吃着银耳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她设计了四条线路,如今漂亮国到华国的航班一周一次。
如果能搞四个组,那一次她就赚2000刀。
一年52周,那就是十万刀。
如果航班增多,组次也增多……
而且以后范围可以扩大。
不但漂亮国的团可以接,欧洲团也可以接,樱花国的团也可以接。
她跟樱花国人的钱还是没仇的,可以赚。
这么下来,不说450万,百万刀还是敢想一想的啊。
电器那块,她觉得是可以做大做强的。如今的人太缺这些紧俏物资了。
只要本钱到位,运输安全,这会是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
倒是废品站,目前大家舍得丢的东西太少了。
也就华侨公寓的人因为钱多,团结湖小区因为人多,废品比较多一点。
这两处的占比真的是越来越大了。
另外,于朵还准备让人骑着三轮车上街,走街串巷的去收废品。
不过,等三伏天过了再说吧。
这样一来,又要再购置三轮车和磅秤了。
废品站光三轮车都能有五辆了。
五辆车都出去的时候,就剩一个人和王大妈在家了。
可能还需要再招一个人。
但短期内,要想靠废品回收发大财不容易。顶多也就是小富即安,一年一两万。
啧,现在一年一两万她都不太看得上了啊。
不过,这一块前景应该也很大的。
老百姓在以一种缓慢的速度慢慢变富裕了。这样一来,废品自然就多了。
所以这一块她也不打算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