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芊芊说这话时并无落寞,完全是以淡淡陈述的口吻,说着一个事实。
  翠羽见她面容无恙,这才放下心来。
  “我的全副身家可都花干净了,你可要快些好起来,”芊芊笑道。
  “知道啦,奴婢定会好起来,到时候咱们给院子里那几个坑填上,奴婢去采买些种子,也不让院子里坑坑洼洼的难看。小主人你说种点什么好,是花呢还是竹子?”
  “种些萝卜白菜吧。”
  毕竟她现在是两袖清风,穷得很。
  宫里又都是见人下菜碟的货色,一日三餐见到点荤腥都难。出宫的密道还没找到,如果活活饿死在冷宫里,那可就真成了笑话。
  翠羽也笑起来:“小主人,您不伤心啦?”
  “逝者已矣,”芊芊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装着却死虫的陶罐。她抬眼,温言宽慰:
  “我已经看开了,你放心。”
  翠羽这才放心地闭上眼:“只要小主人不再念着,不再恸着,不再将所有情绪压在心底,还能有笑出来的能力……奴婢便是豁出这条性命……也值得的。”
  -
  宫中御道,一座龙辇缓慢前行,仿佛一座古老庄重的神龛。
  高居其上的人金质玉相,气质脱俗,却像是被供奉起来的神祇,与外界隔绝,透着一股难以接近的孤高。
  景福随侍一侧,暗暗一窥,看到帝王手里,正握着什么在缓缓地摩挲。
  玉白的手衬得那抹红愈发鲜亮,蝴蝶花鸟环绕其上,在他五指之中,如把握着一颗血管缠绕、怦怦跳动的心脏。
  景福心中一惊,忙垂下头去。
  脑海中掠过数个时辰前,含章殿,那争执的一幕。
  大殿之中,帝王高居主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礼部侍郎率先跪地,高呼:
  “陛下!佛门倡导慈悲为怀,劝人向善,对于稳定民心、教化百姓意义重大,若是骤然灭佛,恐会引发动荡和不安,甚至激起民变,
  还望陛下三思!”
  帝王白衣金冠,面沉如水。低垂的视线像是在俯瞰寰宇,又像是在回避着什么、那双冷漠的眼睛里不见芸芸众生,也不见一分半点的人情冷暖,
  “朕自践祚以来,江山动荡,风雨飘摇。前朝留下的弊病,当权者大型佛教,朝廷腐败丛生,权贵多与僧侣勾结,败坏朝纲,滥用权力建造佛像宝塔,役使民众数万,采集木材石料于江河山岭之间,耗资万亿,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此风不刹,国将不国。”
  他声线清冷,每一个字都遥远得像是从天边传来,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之中。
  话音落下,一绛红衣袍的青年,举芴板出列。
  此人名为项微与,乃是大魏钦天监,同时也是一位道教徒。
  项微与年轻挺拔,面容俊秀,举手投足似有纤云绕袖,道骨仙风。一颗醒目的朱砂红痣居于他眉上正中,宛若丹霞映日:
  “前朝重佛,律法中更规定,寺庙僧人不纳税不服役,且多占良田美宅,与百姓争利。若能推行,便能减轻百姓负担,是造福社稷之举。”
  “前几日,在大觉寺抓获了数名前朝余孽。佛门之势力,与前朝之基业,相依为命,犹若两木交柯,根脉相连。欲除其一,必先连根拔起,方能绝其再生之机。”
  “灭佛杀僧,势在必行。陛下之令,微臣愿效犬马之劳,身先士卒,帮助陛下成此千秋伟业。愿随陛下共济时艰,以图社稷之安,天下之治!”
  窃窃私语声响起。
  唯一没有开口的,是户部尚书。
  他在心中飞快地算了一笔账。
  前几日底下的人呈上了名单,全大魏无敕额之寺院大约有三万余所,若能收购佛像铸钱,必然能大大减轻国库的负担,陛下决策中,愿意还俗的僧侣免死,服兵役,以增加国家兵源,对抗虎视眈眈的北凉。
  陛下的这一步棋,是一步险棋,可若一旦做成,那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功绩!
  想到这里,户部尚书手微微发起抖来,激动和兴奋溢于言表,脸都红了。
  礼部侍郎仍有异议:“佛法之善,岂能因少数人之恶便全盘否定?佛寺中仍有许多清修之人,他们都是无辜的性命,还请陛下三思。或许会有更温和的手段达到目的!”
  “此举决非长久之计,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信仰一旦被摧毁,将难以复原,后代史书又该如何评说?”
  一旦屠杀寺院,逼死僧尼,必在史书上,留下那残忍、暴虐之名。
  君臣争执不下,如同两股激流碰撞,殿中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良久,帝王冰冷的声音响起,如同刺骨寒风,刮过每一个人的心底:
  “后史如何评说,朕并不在意。爱卿须知,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非常时期唯有以非常手段,才能快速达到目的。朕为大魏长治久安,必然采取铁血手腕,不容异议。”
  “退朝。”
  帝王语罢,拂袖而去。
  “融佛焚经,驱僧破塔……”散朝后,景福听见两名臣子窃窃私语,
  “陛下锐意变法,雷厉风行,我等感佩。然为求变法,竟大义灭亲。大觉寺中,陛下的生父还在其间修行。待至亲亦不徇私,此等决断,实令人惊诧不已。”
  他口中的当今天子生父,便是谢家前任家主,谢明觉。亦是身死南照的谢晋将军的嫡出长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