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且先不论该怎么出去,他们在太皇太后眼里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就算能蒙混过关活着出去,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没了官职,也无法归家,等着他们的路好像也只有一条,那就是跑得远远的,隐姓埋名,然后就这么东躲西藏地过一辈子。
  可是这样的日子,和死亡真的有区别么?
  【卫小将军,您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拉住他么?】
  冯思源虽然这样问了,但他其实并不需要池余雪的回答,自顾自地,就继续说了下去。
  【说实话,在刚被关进来的时候我真的吓坏了,也不是没想过就这么干脆地直接结束,毕竟早点解脱还能少收点苦。可后来我发现不行,我做不到。】
  【我可以死,但我绝对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一事无成地死。而同样的,我也不想那么窝囊地活。】
  【因为我是太史令。】
  【我知道太皇太后为什么想杀我们,因为她有不想让我们写的东西。可这就是身为史官的职责啊,我都还没有尽到我的职责,又怎么能就这样死去?】
  【所以,我不想走。】冯思源道,【出了这扇门,我就再也不是史官了,而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哪怕是死,我也要作为一个史官而死,我会将我该写的东西通通写下来,传下去。】
  这是他在年轻时就立过的誓。
  秉笔直书,风骨永存。
  第78章 无憾
  如果苦难已经注定……
  池余雪刚进来的时候,这些人明明是那样畏惧着死亡,希冀着能够出现一线生机,让他们能够活下去。然而当机会真的来临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
  他们其实还是怕的,因为在长明灯火映照下,池余雪能清晰地看见他们颤抖的右手。有些抖得厉害的,甚至都险些写不出一个成形的字。
  可是,他们就是没有走。
  所以池余雪也没有走。
  将史官们的意愿告知了张齐胜后,她留了下来,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在撕下的衣角上,用沾着血的指尖,涂涂写写着萧季渊的一生。
  这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池余雪看着看着,忽然就觉得萧季渊的四十六年,好像比她想象的还要短一些。
  【我以为会写很久。】
  看到冯思源停笔的时候,她轻声说。
  或许是因为心事将了,冯思源闻声笑了一下,怀念似的道:【我刚入翰林院的时候,上一任的太史令裴大人曾经让我们每日都要记录自己当天的言行。记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有一天,他忽然让我们根据这些记录,写一篇类似自传的东西。那天晚上,我回去后翻着那些记录的文书,提笔想了很久。】
  【我记了两大本。】冯思源用手指在空中给池余雪比划了个大致的大小,【然后我就发现,我那里头记得全是废话,就没什么有用的。】
  于是,他最后只总结出了一句——“五更而作,酉时而归,日复一日。”
  【真的很简单对吧,但很多时候,人的一生也就是这样了。而这便是裴大人想要让我们明白的事。】
  冯思源至今还清晰地记起第二日当他们把自传上交后,裴大人对他们说的话。
  【他说,你们别看人们每日忙忙碌碌的,但这天下的大部分人,甚至连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的资格都没有。平民百姓是如此,官僚士宦是如此,乃至于帝王将相也是如此。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很多人都只是普通人。这世上本来就不是谁都能建功立业,谁都能名留青史的。】
  【但人生这条路,却是每个人都结结实实地走了一遭。那么当生命化成一张薄薄的纸页的时候,你们又能在这张纸上留下几行字呢?】
  冯思源说着,弯腰将地上的布料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
  【卫小将军,您读过史书么,你知道其实最长的一篇人物传是谁的?有多少个字么?】
  池余雪摇摇头,【请赐教。】
  【是始皇帝的,共计一万三千多个字,而最短的一篇,只有七百个字。】
  【是不是很难相信?人这一生明明要说那么多的话,做那么多的事,可是到头来依旧只需要廖廖数笔,就可以写尽一个人的人生。】
  【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人生,虽然短暂,却仍然漫长。】
  【重要的从来不是留下了多少,而是留下了什么。】
  萧季渊的一生理应被世人知晓,所以无论是功绩也好,荒唐也罢,他们都要保住那些他留下的东西。
  只是……
  冯思源看着手上的布料,他们该怎么做呢?
  且不提布料很难长久保存,就算能,一旦太皇太后派人查探,只怕会立刻毁于一旦。
  【刻在墙上怎么样?】有人提议到,【将内容刻在墙上,就能保留很久很久了。】
  【没用啊,满墙的字密密麻麻不要太显眼,一样也是会被发现的。】
  反驳的声音落下后,室内又是一阵沉默。
  手足无措的感觉又回来了,而与之一起涌上心头,还有迫在眉睫的心焦。
  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正常人不吃不喝能活多久呢?七天,或许会更快。
  而等到太皇太后觉着差不多的时候,她一定会派亲信前来亲自确认。
  可如今因着卫安将军和张齐胜的暗中相助,他们有了水和食物,若是到时候被发现他们还好端端的活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