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冲喜之后> 第23章

第23章

  顾母道:“我昨天晚上就已经把回门礼都准备好了,上午你爹收完猪就回来,到时候送你们两个去姜家。”
  姜余想了想,然后道:“娘,文承哥的身子刚刚好,虽说昨天去村口走了走,可到底没出村。最近有些倒春寒,天气凉,我看…,要不还是等文承哥身体好全了以后,在陪我回大伯家吧。”
  顾母当然又怕儿子病了,可是回门也是大事。
  “那你……”
  姜余笑笑道:“我不碍事。您也知道,我大伯母是个嘴上不饶人的,我成亲那天带过来十两银子,恐怕也已经把大伯母得罪死了。我大伯母的气现在肯定还没消下去,万一回门以后我们起了争执……”
  说着,他语气微微停顿,然后接着道:“我受些委屈没什么,可文承哥是个读书人,身子又刚刚见好,我怕到时候出事。”
  顾母一想姜余的话说的很对,万一那王桂花脑子不清楚对文承和余哥儿发难怎么办?
  他们俩一个瘦瘦小小的,一个身上还带着病,到时候万一起了争执,肯定闹不过王桂花。
  “还是委屈你了。”
  顾母有些愧疚,回门是大事,一般不按时回门的,或直接没有回门日的,都是那些被婆家不重视的媳妇待遇。
  姜余摇摇头,“没关系的,不碍事。”
  他是真的觉得不碍事,他甚至都不想回门,他又不是女子,不必在意过多细节。
  而且回门必须得带回门礼,他真是一点也不想给大伯母带东西。
  此时顾文承进来,道:“娘,我昨天熬的糖呢?”
  顾母也才想起来这事,昨天忙的都忘了,她道:“在灶房桌子上的篮子里呢,要不是你提起来这事儿,我也都忘了。”
  顾文承走过去,掀开篮子上木盒里,昨日那还是粘稠的糖液,如今已经结成了块。”
  “哎呀,真的凝固了。”顾母惊讶的道。
  姜余脸上的惊讶也掩盖不住,虽然昨日知道红土根可以熬糖,但是亲眼看见糖,还是很惊讶的。
  顾文承把盘子里的糖块倒扣出来,幸好他昨日的时候事先在盘子里铺了一层炒熟的面粉,否则根本倒不出来。
  顾文承把糖块拿着刀切成小块,然后分别给顾母和姜余递了一块。
  “你们尝尝甜不甜?”
  姜余把这堂小心翼翼的放在嘴里咬了一口,接着,他惊讶的睁大眼睛,然后看了一下手里的糖。
  真的是糖,是甜的,但是又和他曾经吃到的糖,味道不太一样,因为上面撒了一层花生碎,因此还有淡淡的花生的香味,咬上一口,满嘴生香。
  “这竟然是红土根做出来的东西。”顾母同样十分惊讶,“这话要是说出去,谁敢信呀?”
  顾文承也吃了一口,甜的,却又不是甜的霸道,同时花生碎的味道中和了一下甜菜根原本的土甜味,让整块糖吃起来香了不少。
  顾母一边吃一边啧啧称奇,“这东西要放在外面卖,这么一小块,恐怕也得卖上两三个铜板。”
  姜余突然有个想法,“娘,我们多做一些糖,去大集上卖怎么样?”
  没等顾母说话,姜余就否决了自己这个建议。
  “不行,糖太贵了,大集上估计没多人会买,而且咱家一时半会儿也没那么多红土根做糖。不如…不如就些米花糖怎么样?”
  顾母听见他这话,眼前一亮,“好主意啊?”
  一斤糖,在县城得卖上五十文,这年头糖都是金贵东西,价格昂贵,普通农户人家也只要过年过节,或者走亲送礼才会买糖。
  而且他们这边市面上的糖都是蔗糖,也有麦芽糖,不过做麦芽糖很浪费粮食,大集上用一小棍搅着吃的麦芽糖,只要一点就能买到将近八九文钱了。
  顾母想了一下,在普通大集上还真不确定有人会花钱买,但是做成米花糖就不一定了,米花糖是他们这边过年才会做的东西。
  两个人说干就干,顾文承都被挤到了一边。
  看着忙活起来的两个人,顾文承好笑之余,又有些心酸,前些日子原身生病,应该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所以家里人才会想办法赚钱。
  在这个时代就要遵从这个时代的规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赶紧考上秀才。
  “娘,我就先去看书了。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喊我一声就行。”
  顾母朝他摆摆手,“这里没什么需要你帮忙的,你身子刚刚好,看会书就歇会,别太累了。”
  顾文承点头,“好。”
  家里红土根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了,把甜菜根放在后院的锅里熬着,顾母和姜余就去灶房爆一些黄米花。
  姜余烧火,顾母开始做,在锅里放油,把黄米放进锅里,中小火开炒,把锅盖上,过会儿在把炒好的米盛出来就成了。
  后院的糖还得慢慢熬着,顾母抽空去了一趟顾文承的屋子,把回门的事情和他说了一下。
  “小余心细,要不是他说我都想到这一茬。”
  顾文承也才意识到,原来今天是回门的日子,他轻笑,“嗯,小余是个性格妥帖的。”
  顾母道:“要不然咱们就十五天以后在回门,到时候估计你的身子也就好了不少了。”
  顾文承:“都听娘的安排。”
  得到顾文承的回复,顾母喜笑颜开的去后院守着煮甜菜的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