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顾文渊听两个小伙伴这么说,不知为何,他有些跟着骄傲,好像夸是是他一样。
顾文承笑着道:“那你们家里如果也想按这个,就得去请文渊帮忙了,毕竟这东西是他做出来的,我就是画了张图而已。”
顾文渊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辘轳打水他以前见都没见过,要不是有图纸,他根本做不出来。
“要不是有文承哥你图,这东西我也做不出来。”
顾文承抬头看了一下天,“你们三个中午就别回家了,在我这里吃。”
三个小子哪里敢答应,顾文承可是村里的童生老爷,他们几个平时最多也是远远看他一眼,哪里敢随便打扰他。
顾文承笑道:“今日我家也就我一个人,在加上你们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还是得感谢一下的,中午就再这吃吧,我去做饭。”
顾文渊欲言又止,他很好奇文承哥会做饭吗,虽然他只是读了两年书,但是也知道读书人讲究君子远庖厨。
顾文承对这位堂弟也没多客气,“文渊,过来烧火。”
顾文渊下意识回答:“好。”
…
家里有些五花肉,还有些土豆,萝卜,野菜。
顾文承看见顾母自己做的大酱,想了一下,决定给他们弄个低配版的铁锅炖。
五花肉切片,放进油锅爆香,等肉里的油脂被炒出来,放入的大酱继续翻炒,接着放入准备好的蔬菜,再下入调味料翻炒均匀,然后便是加水。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在锅边上贴黄米面饼子。
把事先揉好的黄米面贴在锅壁上,在盖住锅盖,用中小火慢炖,这样在锅边的热度和锅里的水蒸气就把黄米饼蒸熟。
这样的米饼吃起来焦脆可口,有肉香味,同时还有黄米本身的味道。
顾文渊在闻见香味以后,就不在怀疑文承哥会不做饭了。
这也太香了,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本来饭量就大,几个人又忙活了一上午,闻到香味,肚子都开始叫起来。
很快饭就做好了,顾文承掀开锅盖,浓郁的香味顿时充满整个灶房,他用铲子把贴在锅边的饼子铲下来,又把菜放进一个盆子里。
顾文渊端起盛菜的盆子,顾齐拿着装饼子的盘子,周数手里拿着三个人碗筷,几个人去堂屋吃饭。
三个伙子埋头就吃,一边吃一边夸顾文承厨艺好。
期间顾文渊实在没忍住,“文承哥,读书人不是讲究君子远庖厨吗,你怎么会做饭的?”
顾文承知道原身虽然和顾文渊是堂兄弟,但是二人压根没怎么接触过。
原身瞧不起村里人,认为他们都是泥腿子,因此根本不屑于放下身段去主动交谈。
但是顾文承不同,他不是原身,他有些方面到底和原身不同。
原身之前一年到头基本都在县城,每年私塾结课或放假也会临时在县城租个小院子住着,压根不回家。
尤其是近两年,原身和父母、村里的亲朋好友,交谈就更少了,所以顾文承就需要打破这种情况。
“你可知道,君子远庖厨的意思吗?”
顾文渊脱口而出,“不就是说,君子要远离厨房吗?”
顾文承眉头一挑,“如果有人下次再这么教你,你就可以指着他鼻子骂他误人子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的确是君子应该把厨房安置在距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但是,文章有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单独去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讲‘仁’,本意是凡是有血气的东西,君子不应亲自动手杀之。目的是劝解君子应有仁爱之心,应避免亲自动手杀生,劝诫君王推行仁政。”
顾文渊听完后似乎有些明悟,而其他两个人则是听的一头雾水。
顾文承继续道:“有些词、有些句,需要整体去看、去读,不能把它单拎出来,有时候词句一旦被我们单拎出来去理解,那就完全偏离了文章原本的意思。”
顾文渊恍然大悟,“读书就像是我今天做的辘轳打水,若是其中缺少任何一个零件,我都没法做成,只有一个不少的安装完,才能组成可以用的工具。”
顾文承眉头一挑,“聪明!”
顾齐:……
周数:……
我们还两个不懂啊,你们打什么哑迷呢。
【📢作者有话说】
小余:今天集上的生意很好,米花糖全买光了
顾文承拍手鼓掌:小余真优秀!小余是十里八乡最厉害的~
小余(害羞脸):其实也没有啦…
顾文承(认真脸):小余在我心里就是最优秀的!
顾母:………
顾屠子:………
第12章膏药(捉虫)
傍晚,顾母和姜余回家以后,惊讶的发现家里的水井上多了一个东西。
姜余没见过这东西,顾母却是见过。
这年头交通不便,出远门的人少。
宁隆县一共三个乡、九个镇,镇乡下面有众多村庄,像长坪村因为距离县城不远,所以村里人去县城容易些。有的村子距离县城远,村里的老人甚至有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的。
顾母惊讶的道:“呀!这不是辘轳井打水,从哪里弄的?”
顾文承笑着道:“我之前见县城有人家用这个,今天正好大伯娘让文渊过来陪我,那小子木工活不错,我让他帮忙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