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冲喜之后> 第34章

第34章

  顾文承听他这么一说,恍然大悟,立马拜谢:“多谢二伯父解惑,是侄子想的太片面了。”
  顾二伯笑着摆摆手,“你常年在县城读书,一时想不到这些也正常。”
  第15章算经
  众人在祠堂继续商议做糖的事项,刚刚他们商量好的分成,也得落在纸上写清楚,让大家都按上手印,避免以后出乱子。
  有顾母和顾屠子在,便没有顾文承和姜余两个小辈什么事,他们两个就直接拜别了长辈,先行离开。
  他们两个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围着村庄的周围开始四处转悠着走走。
  姜余问出了心中的疑惑:“文承哥在祠堂主动说要让一成利的时候我有些不懂,但是后面看见那些族老围着你说话,我好像又有些懂了。”
  顾文承看向姜余,他发现小余真的很聪明,很可能是之前生活环境的原因,小余很擅长观察别人的情绪。
  “那你说说,我为什么主动让利。”
  姜余微微皱了皱眉头,思考了一下,认真的道:“因为之前文承哥生病,族里的人也帮了不少忙,文承哥是个好人,自然是想要偿还恩情,所以才会主动让利的。”
  说完后,姜余抬头看向顾文承,眼睛里好似有亮晶晶的光。
  “文承哥是个有恩必报的人,是书上说的正人君子,有能力后自然会想着如何报答长辈,扶持族中幼小。”
  所以才会把那一成利,直接表明给族中长辈养老和扶持小辈读书用。
  顾文承微微低头看向他,姜余的眼睛好看,让顾文承忍不住想起《诗经》里的一句话“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他轻笑一声,“我再小余心目中竟然是如此好的一个人吗?”
  姜余认真的点头,“文承哥就是很好的人。”
  顾文承低笑出声,“小余真聪明?”
  姜余的脸微微发红,然后慢慢低下头,文承哥人的确很好,但就是太容易夸他了,而且他一直觉得自己不聪明。
  他既不像大伯母家的三弟姜知遇脑子转的快,又不像四弟姜旭嘴甜会讨人喜欢。
  他嘴笨,不会哄人的说话,大伯母总是骂他,说他是锯了嘴的葫芦。
  他是到了长坪村以后,才被文承哥夸聪明的,虽然他觉得自己并不聪明,但是被文承哥夸了以后,心里还是觉得很开心的。
  顾文承看着姜余露出微红的耳朵,忍不住轻笑出声。
  姜余却感觉有些恼羞,心脏砰砰直跳,但也不是生气,就是,就是……
  姜余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他忍不住加快脚步,把顾文承落在身后。
  顾文承见小余好似生气了,便也加快脚步追上去,并主动岔开话题,“午时爹娘恐怕回不来,我们两个吃些什么?”
  姜余果然一下就被带偏了思路,“嗯,让我想想。”
  感觉姜余脚步速度恢复正常,顾文承微微松了一口气。
  原身常年坐在书院学习,身体素质本来就一般,现在又加上身体还没好全,要是走快了,他还真不一定能追上小余,看来锻炼身体什么的,也要加上日程了。
  乡间春日的微风拂面,顾文承耳边是姜余的说话声,他感觉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放松过了。
  精神层面的放松,让他整个人都舒展开来。
  其实刚刚姜余只是说对了其中一点,顾文承还有另外的考量,那就是拉拢人心。
  人心是贪婪的,可能刚开始有人会觉得分给他四成可以,但是等真正赚钱了以后,不免有人在背后使坏,并抱怨不公平。
  他过些日子肯定得去县城继续读书,爹娘到底是长辈有他们自己在村里的社交圈子,但是留小余一个人在村里,他不放心。
  因此,他现在主动站出来,把一成利上交给族里,这样以后若是村里有人说闲话,自然就有受益的人站出来替他们辩驳。
  不知不觉,二人走到他之前在祠堂时,提到的那块高地附近。
  姜余看着远处山坡,那山坡上的地势到是很平缓,也没有什么大树,但是山坡的南面是个高达三米的断面,断面底下就是水流。
  “那就是文承哥在祠堂时和二伯说的就是那块地吗?的确是个好地,就是离水渠太远了。”
  说着他指向下面,那块山坡的南面呈现出来将近90度的断面,坡面的下面就小河。
  这个水河的宽度大概也就四五米,深度也就一米多深,别看小河不大,但整个长坪村的水都是从这里流来的。
  姜余道:“这河和上面那个坡的高度齐平一些,那就不用愁水源的事情了。”
  姜余一句话突然打通了顾文承的思路。
  对啊,若是水源和坡面齐平,开荒的事情他就完全不用愁了。
  刚刚他怎么没有想到呢?就是在此处建一个水车的事,河沟里的水长年流动,建一个水车,正好把低处的水引向高处。
  再在山坡上面挖些水渠,这样一来也就完美的解决了山坡处水源的问题。
  顾文承看向姜余道:“小余你真是太聪明了。”
  姜余一脸问号的看向相公,他怎么就又聪明了?
  顾文承刚想说什么,就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姑娘,这姑娘看上去大概十五六岁左右,穿着一身靛蓝色的褂子,皮肤偏白,在才看见顾文承以后,脸上露出明显喜色。
  她小跑回来,看向顾文承眼睛里,似乎有千万种情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