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伙人把腰上的佩刀解开放在桌子上,就要吃饭。
孙捕头说请客,便硬要掏钱付账,姜余拗不过他,只好收了。
不过除了上五碗面以外,姜余特意还上了三大盘凉拌菜,一盘子鸡蛋和豆腐皮。
姜余看向孙捕头道:“孙大哥可别再推辞,这些小菜、鸡蛋、豆皮都是我的独门手艺,其他地方可吃不到。我这也是想请孙大哥给我正名的,要是您都觉得这些小食好吃,那这宁隆县估计也就没人会觉得难吃了。”
孙甫仲还真觉得这小姜老板是个爽利人。
“行,那就多谢小姜老板了。”
姜余笑道:“孙大哥叫我小余就成,几位慢用。”
几个衙差闻味早就闻饿了,他们几个纷纷拿起筷子开始吃,尝到的第一口就惊呆了。
“这面条,真的有肉味。”
“这鸡蛋也有肉味。”
“这豆腐皮也好吃,怎么和我之前吃过的豆腐皮都不一样。”
“这拌菜也好吃,西街那些酒楼的都没这个香。”
“真的假的,我尝尝。”
“哎呦,这小味还真不错。”
孙甫仲看着几个兄弟大快朵颐的吃饭,也开始低头吃面,等吃了第一口后,他就惊讶的睁大眼睛。
这面条闻着香,结果吃着更香,面条筋道爽滑,口感极佳,汤汁浓郁,香味扑鼻。
孙甫仲看看感觉放在自己面前的那叠凉拌小菜颜色不错,他又伸手夹了一筷子小菜。
在吃到的第一口的时候,孙甫仲就被彻底惊艳了。
这小菜入口鲜香爽口,回味之后还带一些辛辣味,但是这种辣味是香的,不似茱萸那般有酸涩的味道。
这可真是,太好吃了!
孙甫仲还在回味完刚刚那一口小菜,低头就看见自己面前那盘小菜已经没了大半。
他赶紧下筷子去抢,要是慢些就吃不到了。
周围的摊贩今天上午见到了神奇的一幕,而且他们没想到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饸烙面摊,竟然和县衙里的捕快们认识。
一众人面面相觑,看来他们以后得和饸烙面摊的小姜老板打好关系啊。
他们这些做生意的谁不怕那些泼皮呢?要是和小姜老板打好关系,说不定以后万一遇到什么事,还能请小姜老板帮忙。
几位衙差吃完饭后便很快离开了,姜余和周航沉默的收拾桌子。
明明刚刚摊子上还发生了有人捣乱的事,但是周航却觉得姜余此刻的心情很不错。
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的叫卖声不停,刚刚那发生捣乱的一幕,很快便如同一阵风一般散去。
无人在意,也没多少人知晓。
周航不是个话多的,他没有问姜余为什么会认识县衙的捕头,只是照常沉默的干活。
一直到了中午,姜余小摊上的东西卖完。
姜余抬头看了一下天空,“今天的天气不怎么好,上午明明还有太阳,中午倒是阴沉沉的。”
“感觉可能要下雨。”周航一边收拾,一边道。
姜余加快了收拾东西的速度,“那咱们可得快点收拾。”
…
下午天气不怎么好,而且今日顾文承去县学时也没拿伞,姜余还想着若是天要下雨,他就去县学接文承哥回家。
但是一直没有下雨,到了傍晚顾文承回家了。
姜余走出去,道:“从今天中午开始,这天色就阴沉沉的,我还担心文承哥你淋在路上。”
顾文承笑着道:“不会。”
姜余看着顾文承笑,他没主动说今天摊子被找麻烦的事,因为他知道文承哥在县学读书已经够辛苦了,他不想让文承哥在这件事上费心。
而且,今天他趁机请那些衙差吃饭,也有让码头附近的小贩们都知道,自己和衙差很熟的意思。
姜余不是傻子,最近他的饸烙面摊生意红火,抢走了周围不少小摊的生意。
码头一带人来人往,下九流的人多,泼皮混子也多,那些常年在码头摆摊做生意的,对码头附近的人比他熟悉。
所以姜余其实早就有心里准备,有麻烦是迟早的事。
可是,今天事情发生的凑巧,如今那些人看他认识县衙的衙差,估计往后也不敢随便招惹自己了。
今天姜余的目光有些灼热,顾文承摸了摸自己的脸。
“我脸上有东西吗?”
姜余摇了摇头,“没有呀,只是我想看文承哥而已。”
顾文承:……要了老命了,小余这张嘴说话怎么这么甜呢。
姜余道:“今天收摊早,我在家没事,就做了一些小馄饨,晚上咱们两个吃馄饨吧。”
顾文承喜欢姜余和自己说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他转身脱下罩在外面的青色长衫,想要换上一件家常穿的衣服。
“行啊,你做的馄饨肯定好吃。对了,今天去码头摆摊还顺利吗,没遇到什么事情吧?”
姜余眼神一瞬间游离,“没有啊,很顺利,我和周航两个人一起忙了一上午,生意可红火了。”
顾文承微微一顿,好似察觉到了什么。
姜余却已经抬脚往外走了,“灶房的水好像快开了,我去看看。”
看着姜余风风火火的背影,顾文承轻笑一声。
小余还是一如既往的充满活力,他这种对未来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态度,正是最吸引顾文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