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那人退后一步,“还是算了吧,既然小姜老板和孙捕头熟悉,要是真有什么事,他肯定会去找的。我就先回去了,先回去了。”
说完后那人转身就走,像是被狼撵了似的。
马坊正看着他的背影,哼笑一声,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他见多了。
不过,那小姜老板还真是一个仗义的人,看来周家的孤儿寡女没了周大友以后,日子就要好起来了喽。
◇ 第59章县城开铺子(捉虫)
第二天周航已经完全恢复了精神,开始准备周大友的葬礼。
因为情况比较特殊,再加上天气炎热,所以周家母子没有过多停灵,而是选择直接把周大友的尸体安葬。
期间顾文承和姜余二人一直在旁边帮忙,周围的邻居和一些周家的远方亲戚,这时候也纷纷知道花芸娘多了个外甥的事。
大家纷纷在背后议论,说芸娘以后的日子说不定就要好过起来了。
而那些在背地里想要使坏的人,看见顾文承和姜余以后便歇了搞事的心思。
周家母子三人虽然好欺负,但是顾文承和姜余看上去就不是一般人。
他们还听说姜余最近在码头开了个饸烙面摊,生意红火的很,顾文承更是个秀才老爷,这种人他们普通老百姓是万万惹不起的。
匆匆下葬后,周航从姜余这里借了几两银子,去赌坊还了他父亲生前欠的赌债。
期间,因为周家住的院子是租住的,现在院子里死人了,房主便特意跑来了一趟。
芸娘表示自己一家还会继续租不会搬走,房主这才放下心来,毕竟那周大友死的怪,要是他这好端端的院子突然变成鬼宅,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直到现在,事情才彻底了结。芸娘送走参加葬礼的亲戚,她独自站在小院里,看着面前的那口水井,又哭又笑起来。
第二日下午,姜余和顾文承都在家里,突然有个莫约二十多岁的男子敲门。
“请问,这里是顾秀才的家吗?”
顾文承打开院门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人。
“你是?”
那人笑着走进来道:“我父亲在城东街市那边租了您家的铺子。如今我们一家要回老家,那铺子也租不成了,想和您这边说一声退租的事。”
顾文承眼神微微一动,“当时的租契带来了吗?”
“拿来了,我今天特意带来的。”
此时姜余也凑了过来,和顾文承一块看租契。
姜余发现原来租契到下个月就到期了。
顾文承仔细看了看,确保这租契是真的以后,问道:“你们放在铺子的东西都清空了吗?”
“早就清空了,东西也都收拾妥当,就等退租呢。”
顾文承点头:“退租没问题,但是我需要和你一块去铺子检查一下。”
反正今天也没事,顾文承和姜余一块跟着男人去铺子里看情况。
姜余虽然之前远远的看过这铺子一眼,但是从没进来仔细的瞧过。
原本他觉得这铺子很小,但是如今店家把东西都清出去以后,他发现这铺子并不小。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铺子,最里面还有一个小屋子,穿过小屋子再往里面走,后面是个小院子。
院子里只有正面三间房,左侧两间矮房,院中有口水井,角落里有个茅厕,旁边还有一个小后门。
姜余从来都不知道铺子竟然是这种结构。
“原来铺子后面还有小院子啊?”
顾文承笑道:“一般的铺子后面都有院子,咱家的铺子小,后院也就小些,很多大些铺子后面的院子能下一大家子人。”
姜余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说那些铺子的老板怎么每天都能那么早开店,原来铺子后面就是他们的家。”
顾文承没有过多问对方为什么要退租,利落的签了退租的契约,又退了对方二两半银子就结了。
那人走了以后,姜余又里里外外的把铺子逛了一圈。
“真不错。”
姜余站在铺子门口看向大街,他指正左边远处的城门口,道:“从这边的城门进县城,若是想要去码头,就必须得穿过这条街才行。这铺子的地段好,按道理说生意也很好才对,怎么那人说不租就不租了?”
“还能因为什么,他老爹被他气病了呗。”
突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姜余转头看过去,就发现是一个中年男人。
顾文承看向这个中年男人,笑着行了一礼,“您就是牛掌柜吧,我经常听家父提起您。”
牛掌柜狐疑的看向顾文承,“你是……”
顾文承笑道:“家父顾满仓,外人也会戏称一声顾屠子。这是我夫郎姜余。小余,这是旁边酒馆铺子的牛掌柜,牛掌柜和咱爹是旧识。”
牛掌柜惊讶的看着顾文承,他曾经见过顾文承,但是他记得当年顾文承好像不是长这个样啊。
果真是男大十八变,就一段时间没见,对方就变成他不认识的模样了。
姜余礼貌的点头打招呼,“牛掌柜。”
牛掌柜只听说顾屠子的儿子前些年考上了童生,最近这些年倒是没听说过什么,不过对方到底是个读书人,如今这年头识字的人很金贵,读书人那就更了不得。
“你如今还在私塾读书吗?”
顾文承笑道:“我如今在县学读书,前不久考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