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冲喜之后> 第126章

第126章

  “里面当然卖的是饸烙面啊。…你们不是县城人吧,我和你们说这姜老板做的饸烙面如今简直是县城一绝,听说是特意从府城学来的做法,咱们县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之前姜老板在码头那边摆了饸烙面摊,但是面摊太小了,如今啊,换成铺子刚好。”
  “多少钱一碗?”
  “那得看你加多少东西了,我这面是十五文一碗的。”
  等小哥儿走了以后,在场人看着热闹的铺子谁也没说话。
  过了好大一会儿,其中一个人慢悠悠的道:“之前村里很多人都在传长坪村的顾屠子待姜余跟亲儿子似的,我还不相信。如今啊,我也算是信了。”
  “没想到,姜余竟然这么有本事,都能在县城开铺子了。”
  “这铺子生意这么红火,肯定很赚钱吧。”
  “谁说不是呢。十五文一碗的面,里头不会是加了金子吧?”
  “反正我是吃不起这样的面条。”
  “唉,你们说,要是王桂花知道姜余在县城开了铺子,她会怎么样?”
  “姜余之前在王桂花手底下讨生活那些年过的可不容易。如今要是被王桂花知道了姜余发达了,她得气死吧。”
  “你们是没瞧见这些日子王桂花的蛮横样,如今看人都不带正眼瞧的。”
  “咱没人家命好,谁让人家女儿要嫁给秀才了呢。”
  “……”
  姜余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事,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他万万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来这么多客人。
  此时饸烙面铺子里所有人都忙的团团转。
  【📢作者有话说】
  小余:赚钱养相公,动力满满
  ◇ 第61章牙行
  忙碌了大半天,一直到下午面馆才渐渐没了客人。
  而仅仅大半日的时间,姜余准备的鸡蛋、豆皮、肉丸子这些小食竟然都卖光了。
  顾母对姜余道:“小余,你们这面馆也太忙了,要不我过来帮一段时间忙吧。”
  姜余道:“其实也就是这几天忙一些而已。文承哥事前和我分析过,因为开业前三天有优惠,很多人便会趁着这个时候来吃上一碗,等优惠过了,自然就不再会有这么多客人。”
  顾母还是有些不放心,因为她来之前真没想到小余开的面馆竟然能来这么多客人。
  顾母和姜余说着话,手里还洗着碗。
  姜余从一边搬过来个矮凳和顾母一块洗碗。
  “爹娘还得为家里荒地的事费心,家里我是一点忙也帮不上,怎么好意思再让爹娘来县城忙活呢。”
  顾母笑道:“荒地那边也不忙,水车和挖渠沟的图纸全都是文承画的,那些人本来就占了咱家的便宜,也不好意思让我和你爹干太多活。之前水车筹钱的时候,你大伯还说别让咱家掏了,后面我想了想还是得掏,如今文承考上秀才名声是最要紧的,若是为了省这几两银子落下什么事端,不划算……”
  姜余听着顾母说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就觉得非常安心。
  “之前文承哥说开铺子以后可以去雇几个人帮工,但是我怕咱家饸烙面的方子被人看了泄露出去,文承哥就提议去牙行买两个人回来帮忙。”
  听到姜余这么说,顾母手上的动作顿了顿。
  姜余继续道:“铺子后面的屋子能住人,等买了人就让他们住在铺子里,白天在铺子里帮忙,晚上还能帮忙看铺子。”
  顾母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
  其实如今买人主意也是顾文承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
  在现代那种社会法治健全且国民素质较高的时代,雇佣关系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更别说在他如今身处的是古代社会了。
  况且,顾文承想要继续往上走,想要和姜余再一起长久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必须遵守这个时代的某些规则。
  无论是日后他们身处这个时代的哪个阶级,他们身边都必须要有下人。
  下人一是心腹,二是装点的门面。
  比如顾文承想要下拜贴请好友相聚,总不能他自己亲自把拜贴送到几个好友府上。
  而且御下之道也需要学习,顾文承没有任何使唤下人的经验,姜余就更没了。
  什么事都得慢慢学,从无到有的一步步开始,所以顾文承就想着买两个人先放到铺子里,让小余慢慢习惯怎么去使唤人。
  若是日后手底下的人多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至于要不要请父母来县城帮忙,顾文承首先就排除了这个想法。
  远香近臭的道理他还是懂的,虽然如今父母都很喜欢小余,而小余在他看来善良可爱性格又好,完全没有任何缺点,但是谁能预料到以后呢。
  家里现如今又置办了几十亩荒地,再过段时间他考上秀才后朝廷分发的五亩良田也要批下来了,这些田地都需要父母费心打理。
  一边想着这些事,顾文承合上了手里的书,他看向坐在自己旁边桌的王有信。
  “有信兄,我记得你家有仆人是吧?”
  王有信点头,“是啊。”
  顾文承道:“我家最近也想买几个人。”
  王有信看向在自己身边正在收拾书桌的小厮。
  小厮立马会意,笑道:“这个小的知道,南街中间有一家叫“驵侩”的牙行,那家牙行有官府发给印信文簿,里面卖的都是正经人或者是从一些大户人家出来的下人。若是顾秀才想去买人,去那家牙行准错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