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突然林管事又好似尝到了其中一丝别的滋味,他再次夹起一块肉放入嘴里,突然眼前一亮。
这竟然是烟熏味,淡淡的烟熏味给盘菜肴点缀上了不同的色彩。
姜余道:“这是熏猪头肉,林管事尝着怎么样?”
林管事听完姜余的话抚掌而笑,“妙啊,真是妙啊。这种做法之前是闻所未闻,小姜老板果然高明。”
姜余笑了笑。
林管事又问:“小姜老板是想把这道菜放到店里卖?”
姜余摇头,“这道菜用料珍贵,做起来费力。我本想着以后有机会了把这道菜放进我承接的私宴菜单里。如今先让自家人尝尝口味。”
姜余这句话让林管事听着十分舒服。
尤其是最后那一句话,让林管事觉得姜余直接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林管事压低声音道:“既然小姜老板拿我当自己人,那我告诉小姜老板一个消息。前些日子顾秀才帮了知县大人一个大忙,知县大人不是小气的人,一直想还顾秀才的人情。
前天,知县大人拿到了一封东林书院的引荐信,知县大人会把这封引荐信给顾秀才。我想在这里告诉小姜老板一声,若是顾秀才收到这封引荐信后,小姜老板可要好好劝一劝顾秀才抓住机会,一定要去东林书院。”
姜余微微一愣,“东林书院?那是什么地方?”
林管事笑着解释道:“东林书院是整个宁化府,乃至在周围几个府城都很有名气的书院,前朝时期就存在于世。不过到了本朝,书院的山长一般都是在朝廷任职过的大员担任。譬如东林书院如今的山长李应珍,是建文三十四年的进士,曾任过怀连府知府,又任户部郎中,最后任督察院右督御史乃是三品大员。只是后来又不知发生了何时,这位大人便前往东林书院教书去了。”
姜余虽然听不懂林管事说的几个官名,但是他好歹知道三品大员是什么意思。
在宁隆县做父母官的刘知县才七品官,所以三品官员一定是很大很大的官职了。
姜余咽了一口口水,听林管事接着道:“这东林书院入学极为严格。其中有两种办法可入学,一是举荐入学,二是有举人功名,并通过书院的考教才得以进入。”
“举人!”姜余惊讶出声。
林管事点头,“一般去东林书院读书的,大多都是会试不过的举人。但是也有秀才,顾秀才院试时乃是院首,又被知县大人上报给知府大人,知府大人特批的禀生。所以这次顾秀才能拿到引荐信,也不会有人说坏了规矩。若是顾秀才能在秀才的时候就去东林书院,那便是直接越过同龄人一头啊。”
姜余点了点头,其实他一直以为文承哥成为禀生,是知县大人拍板决定的,原来竟然是知府大人定的吗?
“东林书院竟然这么厉害,若是文承哥有机会去,那就太好了。”
姜余一脸庆幸的道:“我们农家出身,很多事情都不懂,平常只听人说咱们县城的县学就是读书人最好的去处,哪里懂得外面还有更好的地方。若不是林管事今天和我说这些,指不定我们就要错过了。”
说着姜余从柜台后面拿出一瓶好酒,给林管事倒了一杯。
“来,林管事这杯我敬你。”
林管事就喜欢姜余这股敞亮劲,说道谢就道谢,一点也不拧巴。
他拿起酒杯,“请。”
两个人喝了两壶酒,姜余没什么感觉,反倒是林管事此时醉醺醺的。
他一喝醉,有些话就开始反复讲,但是林管事有些话姜余却听进了心里。
林管事的意思是东林书院比县学强十倍。如今顾秀才今年十七,若是三年后一举考上举人,那才是真正的前途无量。
况且去东林书院读书,三年后考上举人的几率也要比在县学大的多。
…
晚上,吃完晚饭后,姜余就顾文承说起了东林书院的事情。
顾文承从怀里掏出了一封引荐信笑道:“没想到小余你的消息这么灵通。这是今天知县大人给我的,说我能凭借这封信入东林书院读书。”
姜余微微扬起下巴,“今天林管事来店里吃饭。”
顾文承了然,看来是东林书院的事情是林管事告诉姜余的。
“我还没下定决心。”顾文承道。
姜余有些急了,“东林书院那么好的地方,文承哥还考虑什么呢?”
顾文承叹了一口气,“东林书院在府城。”
姜余道:“府城怎么了,文承哥若是能去府城读书,不应该是件好事吗?”
顾文承看着姜余此时模样,心脏顿时软成了一滩水。
他当时拿到引荐信的时候就能想到姜余会是这个态度,姜余向来待他赤诚且毫无保留。
虽然顾文承很贪恋姜余这份赤诚,但是同时也知道一个人的热诚也是有限度的,他不能无条件去挥霍对方给予自己的这份真挚情感。
“小余,你听我说。”顾文承表情认真的看向姜余。
“我若是去东林书院,肯定是想带着你一块去的,但你在县城的生意才刚起步不久,如今更是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若是因为我的一点私心就把你带到府城。小余,我不忍心。”
顾文承如今也才知道什么叫因爱失智,因爱生恐。
他明明知道去东林书院对自己更好,但是一想到姜余他就不忍心,如今姜余在这里过的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