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姜余一边说话,一边把大门打开让金家舅舅把牛车赶进来。
金家大舅母孙氏是个不善言辞的妇人,她看着姜余这模样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话。
主要是她觉得眼前的少年实在是不像村里人,穿着整齐,皮肤白皙,虽然瘦了些,但是模样很清秀漂亮。最重要的是,少年的浑身气质,他站在哪里说话,孙氏就觉得他不像村里的人。
顾文承此时也从屋里走出来,他弯腰见礼。
“舅舅,舅母。”
金家舅舅赶紧拦他,“使不得,使不得,我们这平头百姓的可使不得秀才公这样对我们。”
顾文承笑着道:“我虽是秀才但是在舅舅和舅母面前仍然是晚辈,晚辈向长辈见礼是应该的。”
姜余插话道:“舅舅和舅母进屋坐坐吧,我在灶房烧了热水,这就给二位倒水去。”
顾文承扶着金家大舅进屋,一旁的孙氏跟着他们身边。
刚刚孙氏被顾文承这架势弄的吓了一跳,之前她就听当家的提过,她家大姑子这个侄子是读书人,如今更是秀才老爷。
孙氏也曾经见过她们那边镇上教书的秀才老爷,每次见对方时,对方都是穿着长衫,一开口就是什么之乎者也的,满嘴都是让人想听也听不懂。
隔壁家的把邻居小孙子送去镇上秀才老爷那边读书,一年入门费就得四两银子。
读书人就是好啊,不用下地干活,不用费劲做生意,每天教人读书识字就能挣那么多钱。
尽管当家的说顾秀才十分随和,甚至随和的都不像是读书人,但是孙氏来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
她早就听当家的说了,这谷风车也是顾秀才的主意,顾秀才还要把今天做出来的谷风车送去县衙给县老爷。
孙氏当时听了以后更是被吓了一跳,她还记得当初水车那时候县衙来人到家里的情景有多吓人,更别说如今顾秀才竟然能直接把东西送给县老爷了。
县老爷是什么人?那是他们宁隆县的父母官。
因此孙氏在来的路上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到了门口看见姜余后,她就心头一跳,但没想到在见到顾秀才以后,顾秀才直接开口叫她舅母,态度还这么客气。
这事弄的孙氏现在走路都有些轻飘飘的,进屋过门槛的时候还差点被拌了一脚。
三人坐下以后,姜余手里提着水壶走进来。
“舅母喝水,这水是温的,正好能入口。”
孙氏朝姜余局促的笑了笑,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惊讶的发现这水竟然是甜的。
一斤糖得要四五十文,普通人家也就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到糖,略微尝尝甜味。
如今手里这甜滋滋的水,孙氏一时没忍住又喝了口水。
姜余笑着道:“不知道二位长辈现在过来,母亲和父亲都去田里捡麦穗了没在家,我去把他们叫回来。”
“不用,不用。”金大舅道:“我们家里也在忙,把谷风车过来以后还得着急赶回去呢。”
孙氏也在一旁搭腔,姜余这才没出去,而是坐在了顾文承身边。
旁边顾文承已经开始和金家大舅谈起来了。
顾文承道:“我估计这一台谷风车的价格也就一千文左右,毕竟是农业用具,价格高不了太多。”
金家大舅没听懂什么叫农业用具,但是一千文的价格他已经觉得很多了。
毕竟一台谷风车做下来成本也就一二百文,一千文就是一两银子,对半分的话一台谷风车能赚三四百文,这样的买卖谁干不高兴。
“这价格已经可以了,要是再便宜点也没什么。”
顾文承点头,金家几位长辈都是实在人。
“明天我会往县令府去,到时候舅舅能做几台出来。”
金大舅想了想,“我们四个人做,大概一天能做出来两台谷风车,若是在抓紧些,接下来两天做出来五台不成问题。”
顾文承点头,“那就劳烦舅舅们了。至于后面把谷风车卖出去的事情,小余可以办到,要是大舅不方便,可以让二舅跟着小余去。”
金大舅摆了摆手,“你们是往大户人家卖的,我们哪里懂这些。”
把事情说定以后,金家舅舅和舅母就打算回去,顾文承和姜余在门口目送二位长辈离开。
等出了长坪村,孙氏看向丈夫,奇怪的问:“你不是说那姜余是被聘过来的农家哥儿吗?我怎么瞧着一点都不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县城哪家的小公子呢。”
金家大舅赶着牛车,道:“谁跟你说那姜余是普通的农家哥儿,人家姜余既识字又会算账,如今还在县城开了铺子做掌柜,听大姐说姜余还带着人去县令大人家做过席面,县令大人吃了他做的饭以后都拍手叫好。如今姜余一边开着铺子,一边给县城那些大户人家做席面,生意红火的很,外面人见了都得喊一句姜老板。他开的那个铺子叫什么名来着…好像是饸烙面铺子。”
孙氏倒吸一口凉气,“难不成,是《真假相公》那戏文里那刘知县吃饸烙面破案里面的饸烙面铺子!”
金家大舅连忙点头,“对对,就是那个铺子。”
孙氏现在更加惊讶了,她竟然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厉害的一门亲戚在。
她所在的村子距离县城远些,平时赶集买东西一般都是去距离更近的镇上。
前段时间镇上的戏班子新上了一出戏,据说是这出戏如今县城里十分叫好,戏文讲的是刘知县一边吃饸烙面一边判冤案的故事,剧情环环相扣,最后恶人受到惩罚,好人沉冤得雪,精彩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