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这些日子他想的是抓心挠肝,终于等到有时间,借着去广平府下面县城考察的名头,坐船路过宁隆县,并来亲眼瞧瞧被好友吹的神乎其神的水车。
刘知县不知在周大人耳边说了句什么,周大人看着姜余和顾文承的方向摸着胡须点头笑了笑。
“不错,逆境之中相互扶持,顺境之时伉俪情深,很不错。”
这句话姜余听懂了,于是他低下头,脸一下就红了。
顾文承怕再这样下去,小余自己都能把自己煮熟了,于是转移话题。
“谷风车体型笨重,还请二位大人移步到外面。”
几个人走到外面,刘知县和周大人就看见在院子中央摆着一个挺大的木头架子。
“这就是谷风车?”
顾文承点头:“没错,大人请看。”
顾文承指挥两个下人把粮食倒入谷风车上方的料斗里,姜余走过去调节粮食进风向的速度,然后快速摇转外面的谷风车风扇转杆。
在刘知县和周大人惊奇的眼神里干净的粮食从下方出粮口处漏出来。
很快上方料斗里的粮食全部漏完,刘知县和周大人二人迫不及待的走了过去。
“还真是干净的粮食。”周大人捧起一捧粮食惊讶的道。
刘知县开口:“北方百姓脱壳一般都会用扬场的方法,若是用上谷风车似乎能快上不少。”
顾文承开口道:“谷风车处理一百斤粮食,大概需要一盏茶左右,不仅如此谷风车的摇扇轻便,即便是八九岁孩童也可以摇动。更重要的是谷风车不仅可以处理小麦,一切谷物都可以处理。”
周大人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不错,真不错啊。
“这东西我要了。不仅如此,我还要往上京城送给祖父一台。”
刘知县急了,“你这是抢我功劳啊。”
周大人扬起下巴,“功劳吗,自然是谁抢到算谁的。”
一旁的顾文承算是看出来了,刘知县和周大人的关系十分要好。
而且他自己运气也不错,宁隆县的刘知县是个好官,为人也随和,要是碰见个品性一般的官员,他可不敢随意往县衙递拜贴。
顾文承看向一边的姜余,轻声问了一句,没累着吧。
姜余摇摇头,心想自己怎么能累到呢,他还是觉得文承哥更累一些。
姜余今天还是挺开心,原本他还以为当官的大人们会很严肃,但是没想到刘知县和这位周大人都挺随和嘛。
◇ 第81章互补
顾文承和姜余从县令府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林管事亲自送顾文承和姜余二人回去。
“林管事慢走。”顾文承道。
林管事笑道:“劳烦顾秀才惦记。只是在下有一个事想问相公,顾秀才准备去东林书院吗?”
林管事又解释道:“我这是提前帮我家老爷问一问,要知道老爷对顾秀才那是十分看重的,东林书院我曾经听老爷提过,是个极好的地方。”
顾文承点头:“等年后,我会带着夫郎一块去府城。”
林管事心里有底了,顾秀才这意思是想要带着夫郎一块去府城,顾秀才去东林书院读书,至于夫郎自然是去府城做生意。
“那在下提前祝顾秀才前程似锦,姜老板生意兴隆。”
“多谢。”顾文承和姜余齐齐道。
等马车走远,姜余伸了一个懒腰。
“今天可累死我了。”
顾文承打开院门,“哪里累?”
姜余垂着后背,“肩膀有点酸。”
顾文承把院门关上以后伸手给姜余捏捏肩膀,“今天累到姜老板了,小生这就给姜老板捏捏。”
姜余噗嗤一声笑出来。
“我去烧些热水。”
顾文承跟着他一块去打水,“多烧些。”
二人在县令府吃完饭才回来,此时一块坐在灶房烧水。
姜余把手里的柴火递给顾文承,道:“我还以为知县大人会很严肃,就像是戏文里说的那样,叫…叫不怒自威,但是我发现现实里的知县大人完全不是那样,甚至很和蔼。还有那个周大人,听说他竟然是知府大人,苍天啊,那么大的官老爷竟然如此和蔼。”
顾文承把柴烧塞进灶台里,一手拉住风箱让立马的火烧的更旺一些。
“其实有时候越大的官对下面的人越是和蔼。而那些越小的官,他们甚至不是官,手里只是有些小小的权利,那样的人反而喜欢为难人。”
姜余不解:“怎么说?”
顾文承解释道:“因为越大的官手里的权利也就越多,他站的也足够高,也能看清上面,目光长远并越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官更明白做人留一线的道理。所以大官们往往对地下的百姓们很是随和,至少表面上随和。
但是小人因为眼界短浅,只能看见自己面前一亩三分地,得到权利后易骄傲自满,所以他们往往会在自己最小的权利范围内为难别人。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也是这个道理。”
姜余恍然大悟的点头,“怪不得文承哥每次见了林管事都对他那么客气,原来是这样。”
顾文承笑了笑:“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若是咱们之前第一次见面就得罪了林管事,你觉得林管事还会再来铺子里提醒你知县大人给我东林书院引荐信的事情吗?”
姜余摇摇头。
顾文承道:“事情就是这样。小余你要记住一件事,小人物们的面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