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冲喜之后> 第203章

第203章

  刘知县眼睛一下瞪大,“你有什么办法?”
  一旁的姜余此时眼睛亮晶晶的看向顾文承。
  顾文承站起身,对着刘知县弯腰躬礼,然后才开口道:“学生以为,如今刚过秋收,县衙无粮,但是县城的地主乡绅和商户们都有粮,县衙只需要向他们借就可以了。”
  刘知县苦笑一声,也此时说话也懒得咬文嚼字了,“你以为本官没试过吗?”
  为了城外的流民,刘知县把县城的大夫都请过来了一批,县里没有粮自然也想过要向那些商户借粮。
  但是……刘知县苦笑。
  顾文承神色坚定的道:“学生有一计可使那些乡绅地主和商户们,尤其是商户们主动向县衙献粮。”
  刘知县脸上带上了惊讶,“什么计?”
  顾文承嘴角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自古以来无论那个朝代都会重农抑商,是因为农乃民生一本,而商则是本身不会产生利益。我朝自建国以来就对商户有种种限制,商人虽然有钱,但是有些规格的东西即便是有钱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用,比如穿着衣衫的布料,出行用的车,家里的奴仆数量,居住宅院的面积,妾室的数量。”
  “若是县衙通过商户捐赠的粮食的功劳,来暂时解除捐赠粮食商人的这些限制。我相信,肯定会有不少商户自愿献粮。”
  刘知县听着顾文承的话越听表情越惊喜。
  在顾文承说完以后,刘知县直接拍桌大笑:“说的好,说的好。枉费县衙又那么多的能人志士,那些人商量了那么久最后只能想出一个让百姓往外掏粮食的蠢法子。”
  顾文承谦虚道:“县衙那些大人们自然都是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思维敏捷之辈,学生只是仗着年轻,有几分奇思妙想罢了。刚刚学生也只是说了个大概,具体要怎么实行,还得知县大人和县衙的一众大人们共同商议。”
  刘知县笑着道:“你不用妄自菲薄,这件事上你的提议比他们都好,走咱们现在就去县衙。”
  姜余和周航说了一声,就跟着一块往县衙去了。
  在去县衙的路上姜余一直反复在想文承哥刚刚的话,越想他的眼睛就越亮。
  姜余还记得文承哥曾经和他一起睡觉时说过一句话“压抑的越狠,反弹就越狠”,所以文承长说人不能太压抑,欲/望也是如此。
  虽然此时他把文承哥当时说的话用在这里不太妥当,但是姜余却觉得那句话和商人的处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商人有钱,但是有些东西即便是有钱他们也不可以明目张胆的用。
  就如同李老板,虽然他外衫是棉布的,但是他衣服的里衫却是丝绸。
  也如同府城中最大的茶楼翠鲜楼老板出行用的马车,规格虽然不高,但是姜余有幸见过那马车里面的装潢,完全可以说一句内有乾坤。
  这种例子甚至数不胜数,若是县衙的人能商量出一个合理的对策来刺激商人,完全不用担心商人不会出粮出钱。
  姜余转头眼中带着几分崇拜的看向顾文承。
  顾文承察觉到了姜余的目光,微微一愣,有些无奈的轻轻捏了一下他的手。
  “别这么看我,我可受不住。”
  姜余:……
  都什么时候了,文承哥竟然还想这种事。
  两个人到了县衙,当差的门子看见刘知县立马跑过来拜见。
  刘知县直接吩咐门子去叫县衙里的其他大人。
  门子跟在刘知县身后,先是一愣,“所有大人吗?”
  刘知县一边往里面走一边道:“对,一个也不要落下。还有,把师爷们也都叫过来。”
  门子听完后先是一愣,然后点头:“是。”
  刘知县突然脚步停下,转头道:“文承、小余你们两个先在大厅稍作休息,我去后面换个衣服。”
  顾文承和姜余,“是。”
  就在刘知县走了以后,门子看向顾文承,一脸的苦涩。
  “顾秀才,姜老板,二位知道是发生了何事吗?如今县衙所有大人都忙的团团转,县尉大人带着人前脚刚出去,说是成城南口有地方闹事,您说这……”
  顾文承看了门子的为难,道:“县尉大人职责重要,只需要派人通知县尉大人即可。其他的几位大人请您务必都叫过来。”
  说着顾文承压低声音,“知县大人找到筹集米粮的办法了。”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还请大人保密,不要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其他无关的人。”
  门子恍然大悟,“明白,明白。”
  在门子走了以后,顾文承看向姜余,轻声问了一句,“小余,咱们今晚恐怕是回不去了。”
  姜余道:“那我去告诉大伯一声,省的大伯见不到我们担心。”
  顾文承道:“这件事交给下人就可以。”
  说着此时正好一个侍女过来送茶。
  顾文承向她借了纸笔,在上面写了今天他和小余在县衙,就不回去的消息,并劳烦对方把这张纸送给同在县衙的顾大伯。
  片此时坐在一间室内凳子上喝茶的顾里正听着耳边众人的唠叨声,心里不由的有些紧张起来。
  这次因为事态紧急,县衙召了他们十来个距离县城近一些的村子的里正过来。
  他们过来以后县衙的人把他们安排进了一个屋子,也见不到县丞大人本人。
  期间有人过来送茶,但是只要问一下为何让他们在这里,送水的小厮便笑而不语,只说县丞大人很忙,一会儿才能回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