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姜余之前指定的计划产棉工程,和顾文承推广的种植土豆,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就。
土豆耐寒,且产量高,加上土豆中含有大量淀粉,完全是可以让百姓裹腹的农作物,于是土豆很快就在禹州当地百姓的餐桌上有了一席之地。
三年后,顾文承以禹州税收大于江右其他地区税收总和的完美答卷,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上京城,万寿宫内。
嘉隆帝坐在龙椅上看着顾文承这些年的功绩。
面前一众阁老们跪了一地,此时万寿宫的气氛低压的吓人。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做君子难,嘴上说‘忠君爱国’却很容易,但正所谓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朕有时候觉得人犯错很正常,人有缺点也很正常,所以有些弹劾的奏章,朕就当没看见。
但是朕平生最见不得又蠢又毒的人,为官者一做不到忠君爱国,二做不到爱护百姓,还不如早早把位置腾出来,交给别人。”
浙江巡抚沈为思整个身体匍匐在地上,“臣,臣有罪。”
砰!
嘉隆帝把一旁的奏章重重的扔向他,骂道:“你的确有罪,罪大恶极。”
浙江巡抚一动不敢动,浑身控制不住的打颤。
嘉隆帝背靠在椅子上,缓缓开口,“把沈为思压入大牢。”
浙江巡抚沈为思抬头呆呆的看向顶头的帝王,很快就被侍卫拉了下去。
前些日子浙江再次发生民变,因为几年前朝廷在浙江明州建立港口,港口运作之后大大打压了当地的海运走私贸易,那群人竟然大胆白天的妄图朝廷关闭港口。
然后他们就以莫须有的借口来了一次民变,意图让朝廷迫于压力,关闭明州港口。
而浙江巡抚沈为思本来应该是皇帝派去浙江的亲信和眼线,但是巡抚沈为思却和当地豪强串通一气,而如今他的结果,就是他们计谋失败造成。
嘉隆帝看着下方跪在地上态度恭敬的臣子们,他知道在场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想法。
一旁的户部尚书高唯老泪纵横,他把头重重的磕在地板上,“求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
沈为思是他的人,沈为思出事,他作为户部尚书难辞其咎。
嘉隆帝看了他一眼,道,“准了。”
高唯闭上眼睛,内心松了一口气,“多谢陛下。”
高唯知道,陛下既然恩准了自己告老还乡,那就是说明自己和自己儿孙的命是保住了,接下来就是自己即刻告老还乡,并约束自家在官场上的子弟们低调行事。
一个月后,嘉隆帝的圣旨传到了禹州,顾文承因为几次有功,直接被升为了浙江巡抚。
而姜余因为发现玻璃有功,被陛下钦点为明州织造局主事。
姜余:!!!
顾文承升官不稀奇,这些年在禹州随便一个功绩出来,都能让顾文承平步青云,所以这次能连蹦三级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而且经过这些嘉隆帝对下属官员严格的杀杀杀,官场上其实很缺人,缺能为皇帝办实事的人。
但是姜余被突然封做织造局主事就真的很让人惊讶了,织造局主事正儿八经的六品官职。
朝廷分别在明州、奉天等四地设置织造,负责织造宫廷所需的丝织品。
而织造通常分为两部分。织造衙门是织造官吏驻扎及管理织造行政事务的官署﹔织造局是经营管理生产的官局工场。
织造衙门的织造郎中是正五品官职,不仅负责纺织生产,还兼管机户和征收机税等事务,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可以说织造郎中完全是皇帝的亲信。
织造局的负责人六品织造主事,负责督造和采办各种丝织品,确保产品质量和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顾文承对姜余解释织造局的职能,“前段时间浙江发生民变,此事影响甚大,前任浙江巡抚被革职查办,我这是顶了空缺上去的。至于小余你,我估计是陛下看到了你手底下布坊的收益能力,才会把你调去的。”
姜余摸了摸鼻子,“反正是好事对吧。”
这几年禹州本地的棉布、绒布、麻布畅销的飞起,尤其是绒布是完全爆发式售卖,常常供不应求。
从最开始羊绒布,到后面的羊毛线、羊毛衣等一系列产品通通爆火,而且这些羊毛制品在民间销售的同时,也在对宫里提供。
而随着羊毛制品的畅销,禹州本地的养羊产业也被带动发展,如今禹州羊肉称为一绝。
企业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居民就业,带动居民收入的提高;收入提高,进一步推动禹州的经济发展,从而吸引不少商户来禹州进行各种商品贸易。
为了优化商业营商环境,顾文承所在的州衙出台一系列惠民利民的优秀政策,进一步鼓励商业发展,做好禹州经济贸易的保护人。
然后,禹州在今年就以爆炸般的商业税收惊呆了众人的眼球,也进入了嘉隆帝的眼。
顾文承是寒门出身,家中几代长辈都是土地里刨食的农户,再加上顾文承身边只有唯一的夫郎姜余,这种人最适合做一个纯臣。
如今浙江官场正好缺人,于是顾文承和姜余二人被嘉隆帝一块升了官,打包放到了浙江。
…
姜余这几年一直学习如何统筹管理自己手底下的工坊,如今他去浙江,完全不会影响禹州这边几家工坊的继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