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这些你全部要出吗?”桥姐看到满地的奢侈品纸盒,惊讶地问。
  余笙点头:“对,都是全新的,防尘袋都还在,你们随便检查。”
  桥姐示意小蔚开始做记录。
  客户出全新奢侈品在二奢行业不是件新奇事,这些客户每一季花真金白银购入新品,只是为了在品牌那儿保留vic身份,新品从专柜抱出来转手就流入二级市场。但这种行为往往局限于客户钟爱的某个特定品牌上。
  现在木地板上的纸盒什么牌子logo都有。
  桥姐点完地上的东西,刚想和余笙报总价。
  余笙拉开玻璃柜,面无表情地说:“这里面的也一起。”
  桥姐看到柜子里手袋,彻底震惊。
  专业素养迫使她镇定地问:“你确定这些都要出吗?这几个在专柜都是很难求的包。要不要再考虑下?”
  “对,都要出。”余笙不加思索。
  桥姐在检查那只kelly doll的五金,连防护膜都没撕,更别提划痕。
  剩下几只包的情况也一样,看样子主人只是把它们放在柜子里当装饰品,从来没有背出去过。
  挨个检查以后,桥姐对着记录又确认一遍,给余笙报了个总价。
  桥姐提醒她:“转款数额比较大,可能要等几天。”
  “没事。”余笙在合同上利落地签字。
  “如果以后您还有需求的话欢迎联系我。”
  桥姐在这行干了十年,这种小小年纪就满身奢侈品的留学生都是蜜罐子里泡大的,对钱的概念只有一串数字。本地有钱老太还在纠结这个包是普通皮革值不值得买的时候,来留学的“小名媛”已经眼睛都不眨地刷了卡。
  余笙旋起笔帽,轻轻笑了下:“不会有了。我马上要离开伦敦了。”
  *
  桥姐前脚带着助理离开,周衍后脚就拎着购物袋回来。
  他不光买了番茄,还买了蛤蜊、红酒和意面,准备在晚上尝试新的菜品。
  余笙点名中午还要吃番茄炒蛋,她已经连续吃了三顿。
  周衍把食材放进冰箱,倒了杯热水放在余笙面前。
  她和很多个下午一样,在沙发上抱着抱枕发呆,电视播放着bbc新闻,主持人标准的英式口音回荡在屋子里。
  “我们今天晚上吃别的。”
  余笙费力昂起头看周衍,伦敦下午的阳台透过玻璃洒在他半边深邃脸上,鼻梁骨的右侧陷在阴影里。她的视线顺着那道阴影的边缘慢慢向下描摹。
  晚上吃什么对于她来说不重要,她六点半的航班,三点就要出发,她不会在家吃晚饭。
  余笙的头垂下去,周衍以为她默认同意了。
  电视里主持人在播报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局势,她不关心政治,站起来回卧室收拾书包。
  周衍还没有发现她从上京回来只背了托特包,没有带行李箱。
  余笙需要带回去的东西也很有限。她把阿贝贝胡乱塞回包里,顿两秒又拿出来,盯着那只兔子黑漆漆的眼睛。
  转身打开主卧的门,去了他的卧室,她把兔子塞在两个枕头中间。
  这样比较公平,她拿了他的东西。作为交换,她把这只丑兔子留下。
  “余笙吃饭。”周衍拉开卧室的门叫人。
  余笙拽着兔子耳朵的手一颤,蠕动嘴唇:“来了。”
  周衍趁着她磨蹭的时刻,在手机里写下记录。
  这段时间余笙处于抑郁期,她不太爱说话,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他联系过圣玛丽安娜医院心理科的同事,试图更了解余笙的病,对方建议他帮助患者做好记录,以便发现躁郁交替的规律,有利于病情管理。
  桌上的余笙依旧沉默,她吃得比以前都慢,蔬菜纤维被反复咀嚼,番茄的酸被嚼出甜。
  余笙放下勺,坐得笔直,紧紧看着对面的周衍。
  周衍右眼皮的一跳,觉得她眼神不对。
  余笙把一张卡推过去。
  三个小时前,她把这张卡的卡号给了桥姐。
  第24章你好像忘了,我连你名字……
  “周三, 这里面有二十万英镑,够你在伦敦再撑两年。”余笙很少有脑子这么清醒的时候,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
  周衍思绪停滞, 过了一会儿, 才问:“什么意思?”
  “我要回国了。”
  “你才从国内回来。怎么又要回去??”
  余笙正色地,一字一顿地说: ”我说,我——要——回——国。”
  周衍望定她。
  她的心事从来都是写在脸上,表情坚决,她下达的命令不允许违背。
  他懂了她的意思,方才吃饭时挂在唇角的弧度渐渐消失。
  “为什么?你家里出事了?”
  余笙不想和他讨论这个, 避开和他对视,说:“这个不管你的事。”
  “出了事你就说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你才二十一岁,你不上学了吗?你不练琴了吗?你回去又能做什么?你在伦敦还有很多事没做完。”周衍说得很慢,所有的情绪都压抑
  在低哑的嗓音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