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无论是哪种情况, 闻澈的名字,在如今的大昭, 都足以令人闻风丧胆。
  可众人万万没想到,方鸣野一个新科探花,竟然敢拒绝闻澈亲口提的赐婚一事,还是在端午宫宴这种时候。
  有人悄悄将目光投向方鸣野。
  也有人在底下悄悄议论:“淑和长公主是陛下一母同胞的姐姐,若是他尚了公主,成婚后便能和公主一起去逢封地,远离这是非之地,逍遥后半生,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闻澈对于方鸣野拒绝的事情,看起来并不意外的样子,只是慢条斯理地将给岑令溪剥好的葡萄递到她唇边,又用一旁放着的干净的帕子擦了擦手指,才抬起眼看向殿中跪得笔直的方鸣野,淡淡地吐出来两个字:“理由。”
  方鸣野顾及着被闻澈搂在怀中的岑令溪,终究还是稍稍垂下眼,拱了拱手,换了个更为体面一些的说辞,“承蒙太傅抬爱,肯为下官与淑和长公主做媒,鸣野自当铭感五内,只是下官初登进士,才疏学浅,年轻气盛,恐不堪为长公主良配,恳请太傅收回成命。”
  闻澈轻笑了声,并不以为意,只道:“这些都好说,又不是要你们今天明天便成婚,再过几年成婚,也是一样的。”
  方鸣野脊背一僵,仓促间抬起头来看着闻澈。
  闻澈掀了掀眼皮子,又将目光扫过坐下天子下首抿着唇一言不发的淑和长公主,道:“还是说,你觉得陛下的亲姐姐配不上你方鸣野?”
  所有人都倒吸了口冷气。
  方鸣野也跟着顿首,说:“下官绝无此意。”
  闻澈还是一贯的从容淡定,“那你到说说,你对这桩婚事,有什么不满意的,是怕尚公主毁了你的青云路,还是——”闻澈说着将眸光落到怀中的岑令溪身上,“有别的妄念?”
  岑令溪跟着为闻澈捏了一把汗,连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她和方鸣野本就没有任何的血亲关系,只是自幼一起长大,方鸣野又恰好唤她一声“阿姐”罢了,这么些年,她之前没有留意到方鸣野,是因为只当他是小孩子,又已经嫁给了江行舟,可直到闻澈回京,江行舟下狱,她被迫从江宅搬离,这才渐渐留意到方鸣野的心思。
  岑令溪知道方鸣野对她心思不纯,但她一直将他当作弟弟,故而从未有过回应,今日闻澈公然给他和淑和长公主赐婚,他又这般毫不犹豫地拒绝,岑令溪怎会不知他到底是为何拒绝。
  可闻澈心思实在深沉,性子阴晴不定,之前在雀园,差点就要对方鸣野动手了,如若不是自己当时拼尽全力相拦,但今日这样的情况,闻澈若真得动怒,她又当如何?
  是护还是不护?
  但闻澈却侧过头来握着她的手,不消怎么用力,便将她攥着衣衫的手分了开来,又强硬地将五指穿插进她的指缝,但面上的神色确实一副温润的模样,“这么紧张做什么?我又不会杀了他。”
  岑令溪听到后半句,没忍住打了个激灵。
  闻澈抚了抚她的后背,将视线从岑令溪身上挪开,看向台下的时候,又恢复了一贯的冰冷威严,“也对,这都说姻亲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我听闻方侍讲,是孤儿,只是一直唤拙荆一声‘阿姐’,这长姐如母,看起来是应该问问你阿姐的意思。”
  “令溪,你说呢?”
  岑令溪定了定神,才缓声道:“妾以为,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是一层,究极还是要他们情投意合。”
  她说完正好对上了闻澈的眸子,眸色幽深,从中辨不出半点喜怒。
  “情投意合?”闻澈轻声重复了这几个字。
  岑令溪揣摩不清闻澈这句话的意思,只得稍稍将眼睛别开。
  方鸣野在底下跪着,觑了一眼闻澈,他们之间隔得很远,他看不清闻澈的脸色,也没有听清楚岑令溪和闻澈之间低声说了些什么,心下焦急,还没等闻澈开口,心下一横,直起身子道:“且下官有心悦之人,若是太傅非要强人所难,下官愿于今日辞去官身,远赴北疆定州,只求太傅莫要再为难阿姐。”
  他说罢往地上重重一叩首,像是带了极大的决心。
  闻澈万万没想到方鸣野宁可不要前途青云路,甚至离开京城,也不愿娶淑和长公主。
  闻澈看着方鸣野,挑了挑眉,以半开玩笑的语气道:“你对她还真是一片痴心,到底不是一脉相承,这一点上,与你阿姐,不太一样。”
  方鸣野听到他又提岑令溪,心揪成了一团,“下官意已决,请太傅,陛下恩准。”
  天子本就坐在旁边不敢吭声,突然被提到,也不免悄悄去看闻澈的脸色。
  闻澈盯着方鸣野看了会儿,道:“此去定州,既不是以官身,便是从最普通的小卒做起。”
  “下官清楚。”
  闻澈的指尖叩了叩桌案,最终落下一句:“准了。”
  言罢朝身侧服侍的宦官扬了扬下巴。
  宦官会意,拊掌两下,又将方才的那些乐伎舞伎传了上来,一切如旧。
  只是经历了此事后,岑令溪一直有些心不在焉,偏闻澈有意无意地将湿热的气息落在她的耳后、脖颈边。
  方鸣野则在拒绝了和淑和长公主之间的婚事后便找了个由头离开了大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