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即使在星际时代,人类也还是痛恨搬家。
为了搬空地下基地,林牧在选定地点清出安全区域,对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大型生物进行了友好的物理教育。没有大型装备,只能压榨农用机器人整地、搭建阳光棚、搬运农作物……
林牧负责收集数据、计划、调试,并把所有不擅长的工作甩给凌成尧。
就这样,足足折腾了半年时间,“一号基地”才勉强能看。
这期间,凌成尧回了一次首都星,暂时卸任了舰队指挥权,对外宣称受伤休养,而实际上,身份矜贵的帝国皇子正拿着原始农具,在七号苗圃亲自整地。
林牧端着茶缸,坐着摇椅,在一旁悠闲监工,时不时点评一句,“歪了,再往右点。”“轻了,再使点力。”
就算机器人型号再老,也不需要帝国皇子亲自整地,林牧纯粹是故意使唤人,他对此毫不掩饰,凌成尧也心知肚明,但总会配合着,假装没发现林牧在“欺负”他。
自从冰原之后,两人之间就有种道不清的微妙。
不知道是看戏的人在演戏,还是演戏的人在看戏。
或者,更像是一场清醒着的梦游。
野星自然条件很好,但不稳定,一号基地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区域,周围没有其他文明痕迹,自然没有灯光干扰,夜色纯粹而深郁,仰望时,总觉得星空很近。
正直盛夏,高原夜风透凉,晚饭后,林牧在田边记录数据,困了就睡,记事本倒扣在身前,全当被子。
夜深时,凌成尧俯身将他抱起,脚步很轻,缓缓踏过碎石铺成的小路。
小路和基地一样崭新,野草还来不及肆意生长。
林牧勾着凌成尧后颈,侧了侧身,额头抵在他的肩膀,唇齿贴着布料微动,均匀呼吸中夹着一些含混梦话。
一条小路很快走到尽头,漫天星辉和脚下石子一样细碎,凌成尧在门前停步,在林牧额前落下一吻,轻的好像幻觉。
他替他盖好被子,轻道一声晚安。
林牧眼睫微微一颤,依然闭着眼睛。
第264章 买一颗星球2
“蛋挞星”一号实验基地, 种植区。
航拍视角下,该区好似一块巨大号的围棋盘——整齐、辽阔、壮观……
但不能细看。
毕竟整颗星球都是自己家的, 尺度太大,一号基地(算上未开垦的山林湖泊)面积等于半个江苏省,即使先用半年时间搭建框架,再用半年时间填充细节,也还是像把一寸证件照放大成广告牌,像素点大得惊人。
填充工作大多交给机器人完成,林老板在剥削机器人这件事上简直毫无底线, 就在此时此刻,一台名为“麻辣烫”的农用多功能机器人正仰面躺在番茄田里冒烟,机械爪一抽一抽地往上抬。
在自我维修模式下, 它似乎打算抓住那一撮黑烟塞回自己脑壳,然而抓不住,所以每抓一次,就跳一次示警,动作也因此卡顿。
某黑心老板林牧踩着代步小车, 晒着暖烘烘的秋日晨光路过,对此情此景毫无怜悯之心,只顺手拍照发给凌成尧,然后继续巡田。
这一茬的番茄长势很好!
离开地下基地之后, 农作物终于不再那么变态逆天, 成熟的番茄从西瓜那么大,缩小到了蜜瓜那么大,平均直径15cm,对比之下,简直就是正常尺寸。
这种薄皮大馅儿的番茄生啃酸甜爆汁, 凉拌一颗吃饱,炖菜满屋飘香……但不耐储运。
鲜着卖出去既不合理也不划算,基地番茄都是按照留种标准在藤上长到完熟,种子卖给科研和育种机构,剩下果肉做成番茄汁和番茄酱,随便卖卖。
值得一提的是,番茄种子一颗均价10联盟币,一个成熟大番茄平均能产出200-300颗符合售卖标准的种子。黑心林老板对这价格十分满意,而作为掏钱的冤大头,科研和育种机构对这价格更加满意,尤其在验证种源稳定性之后,甚至为了一份长期合同大打出手。
在稳定性面前,价格不值一提。
即使在专业育种机构,番茄种子在经过一轮培育之后,自留的二代种子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因污染,抽测合格率约为45%,三代种子则不到10%,算上基础成本和过滤器材损耗,还不如直接找林老板买。
买卖双方都觉得自己赚大了,简直是商业奇迹。
另外林牧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也很成功,番茄炖肉在联盟非核心区域卖得很火。一年多来,番茄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缺口还在逐渐增大,即使10块一颗的番茄种子已经很黑心了,买方依然担心林老板会突然涨价,恨不得以百年为单位跟他续签合同。
黑心老板也不是完全没有烦恼,每天只要一睁眼就是花钱。
基地面积和过滤器数量成正比,单是番茄区的过滤器数量都让林老板十分头疼。且“蛋挞星”原生植被丰富,遍布各种文明之花,过滤标准需要按照a1执行,滤材损耗巨大。
按照地球标准,林老板每呼吸一次,就能花掉几个网吧。
解决办法是……不看,假装没有,把账目甩给凌成尧。
继种植区之后,养殖区也已经初具规模,林老板挑了个不忙的日子,指挥小铎给猪崽称重。
——未成年人类的喊声和未成年猪类的叫声此起彼伏。
记录手册在晨光下摊开,格子左边写着20斤,右边写着80斤,备注栏里是小耳朵猪的参考生长速度:一年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