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秦小满委屈:“哥夫,我就是拿一根尝尝味道,我不多吃。”
  “好,让小满吃嘛,这都是小满抓的,我们沾小满的光。”
  “哼”有人撑腰就是不一样,秦小满拿鼻子对着秦锋,得意洋洋的。
  照顾完小的情绪,也得照顾大的:“前些日子腌的疙瘩白(甘蓝)应该好了,你去看看盛一碗,就着饭吃。”
  这话是对着秦锋说的,秦锋起身走了,走之前坏心眼的踹了秦小满屁股一脚,害秦小满差点把手里的半截鱼丢出去。
  “哥夫,你看他!”
  秦小满告状,柳柏笑着又给他拿了条。
  这下秦小满啥也不说了,乖乖坐在灶膛门口的小板凳上,一小口一小口吃的满脸陶醉。
  夕阳最后一点的光亮也没入了山头,外屋热气氤氲,饭菜飘香。
  里屋,秦锋和秦小满咽着口水站在炕沿边儿。
  入秋之后,家家户户就都在炕上吃饭了。一早一晚温差大,还是炕上暖和。
  柳柏把最后一盆米汤端上炕桌:“开饭啦,快吃吧。”
  “欸!”
  “吃饭!”
  两人一边应着一边上了炕。
  天彻底黑了,月亮隐隐约约挂在窗户边儿上。
  刚烧完饭的炕正热乎。饭桌上小鱼喷香、新腌好的咸菜脆生酸爽。
  昏黄的光线下,窗户上模糊的剪影中,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拿着筷子吃着饭,吃得嘴角沾上油光,吃得满心开怀......
  第30章
  今天是柳柏到黄齐氏那儿的第十二天,距离约定的还剩下最后三天。
  黄齐氏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严肃冷漠,反而时不时在柳柏捏面点时找他拉话,有时候比同黄连声讲得话都多。
  “今天怎么不见那小子过来?”
  那小子是秦锋,黄齐氏从来没叫过秦锋的名姓,总是左一句那小子,右一句柳柏家的。
  秦锋也从不与她计较。
  听黄齐氏这么问,柳柏回了句:“今天在晒谷场脱穗,要拉滚磨嘞,他走不开。”
  黄齐氏轻嗤一声:“这就不来了?”
  “多大的活计,差这一两天,我还以为他对你多好,不到半个月也现原形了吧。”
  “婆婆,话不能这样说,他这些日子有多辛苦您也看见了,是我想让他轻快些。”
  “为了补偿今天没人挑水劈柴的活计,您看,我又给您带了枣子糕和卤味。”
  黄齐氏不说话。
  柳柏接着道:“上次黄夫子说卤味不错,他和他的朋友都爱吃,我这次多做了些,一会儿让他们尝尝。”
  “你和那小子谁先看上的谁?”
  “什么?”
  黄齐氏摆手:“你不说我也知道,他一直追在你屁股后头。”
  柳柏更疑惑了:“婆婆,您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日子,黄齐氏教了柳柏不少做面食的手艺,家里的材料也可着劲儿让柳柏用,明摆了是把柳柏当徒弟,柳柏心里都明白,对黄齐氏也就更加恭敬。
  面对柳柏的问题,黄齐氏想了想,两人之间沉默下来。就在柳柏以为不会得到答案的时候,她说:“我想知道,我当年输在哪儿。”
  “娘,柏哥儿,你们都在呢,正好,明远带了样点心来,你们都尝尝。”
  黄连声带着一个男人走进来。
  这人一进院就停住了步子:“好香,这是什么味道?”
  他仔细嗅了嗅:“各种香料都有,莫不是.......”
  “莫不是上次连声兄说过的卤味!”
  “害,正是。”黄连声抚扇大笑:“柏哥儿,可是又带了卤味来,我隔着老远就闻到这味儿了,上次吃完可是足足惦记了好几天,只是不好厚着脸皮找你要,没想到今天又有口福了。”
  “我也跟着连声兄沾光。”
  两个人说着,上前和柳柏问起卤味的事,柳柏偏头看了眼重新摆回冷脸的黄齐氏,心里有点不好受的滋味。
  秦锋正在晒谷场拉磨。
  晒谷场是一块村里公有的地界儿,有寻常人家三四个院子那么大。
  谷子从地里割下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用扁担挑到晒谷场垛起来,剁成三四个人高的谷堆。
  然后是切谷,这是妇人们干的活儿。天刚亮她们就要起来,带上自家的切菜刀,坐在谷堆上,用菜刀把谷穗切下来扔到晒场中间。
  切完谷回家做早饭,等吃完早饭,男人们到晒谷场把谷穗均匀的摊好。
  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晒个一天半天,等脚踩上去沙沙作响就可以碾谷子了。
  一般这活儿是用牲口来做。给牲口蒙上眼睛,挂上碾场的磙子,牵着一圈一圈地在谷穗上碾压,等谷子从壳里脱出来,就该扬谷了。
  用木锨扬起谷子抛到空中,谷梗、谷叶、杂草就会被秋风吹走,沉甸甸的谷子落下来,收进麻袋,这就是可以煮着吃的粮食。
  秦锋自然干的是当中最重的活计。
  秦宝山和柳大龙家都没有牲口,上百斤的磙子前头套一根麻绳,只能靠人来拉。这当中不仅要耗费许多力气,还得手法老道有经验,不然那麻绳拉一下午下来,准得把肩膀磨得鲜血淋漓。
  秦锋不算新手,往年他和秦宝山轮流干这个活儿,但他年纪放在那儿,经验也没多少。
  而且,今年还多了柳大龙一家,免不了一番皮肉苦头吃。
  不过好就好在,柳柏给他做了垫在肩膀的套头,全是新棉花充的内里,软和得很,他垫在肩膀上,竟然真觉得那麻绳不怎么磨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