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另一个边流泪边强自安慰:“没事儿,晚上还有一个呢。”
“三儿,是不是兄弟,是兄弟把你馒头让我咬一口。”
领着馒头哦的官兵们吵吵闹闹吃的满意。秦锋、柳柏和其他黑山村人看着,心里也得意:以前他们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的官差,现在抢他们做的馒头吃,这简直就是扬眉吐气,扬眉吐气啊。
柳柏、秦锋、姜鱼三个人有条不紊的安排着每天的活计,黑山村人劲头十足齐心协力,军队的供粮开始正常运转起来。但是这时候大雪又开始下。
盛正清给了命令:黑山村每日再蒸三千个馒头分发给难民。另外鲍信需派人带领军队给老百姓修缮房屋。那些已经没有居所的,盛正清将他们迁到到了番禺乡关北村。这个村子以前因为战乱,现下已经没什么人住,但是房子都还在,流民可到这里暂居。他还承诺:若是居住到开春,他将把关北村的土地分给百姓私有。
虽然这里的土地已经荒废有些年头,但是在勤劳的大盛朝百姓眼里,这都不是事儿,能有自己的土地,这种诱惑可以抵挡一切困难。
很快,四面八方的难民自发向关北村聚集而来。
此时朝廷也派下太医署的大夫负责治疗因大雪之后水位上升而带出来的血吸虫病。
在朝廷各级官员以及百姓齐心的努力之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继续发展。
一个月过去,一切按计划进行,粮食甚至比预期的还要用得少。可是明明早已立春,天气依然没有回暖的迹象。
又过了一个月,天气依然极寒。所有人心中开始隐隐担忧。如果不能按照时节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庄稼的收成会大大减少。现下,虽然有了朝廷的赈济和柳柏的糠面馒头,但是如果寒冷持续下去,是否还能维持目前的稳定,大家就都说不好了。
所有人在期盼中又过了一个月,年后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天气依就没什么变化,一如既往的大雪一如既往的寒冷。
这个时候存粮开始告罄。盛正清估计,剩下的粮食勉力只能再支撑一个月。他又找上了柳柏:“可否多用些谷糠,再减少些粮食?”
“大人,现在灾民和官兵每日吃的粮食自打三个月前已经是最少的定量了,三个月下来大家虽然饿不死,但有不少饿的皮包骨头。如果再减少用量的话......”柳柏没有再说下去。
盛正清知道柳柏的未说之言,可他也没了办法,一道道奏折送到皇帝面前,皇帝也愁,天下之大,到处都有困难,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堂堂一个王朝,拆东墙补西墙的过日子。
又过了几天,柳柏找到盛正清:“大人,我可将树皮蒸熟后捣碎加入米糠做出另一种食物,这样能让大家饱腹的同时也能再省一些粮食。”
盛正清拍案叫好:“丰德县有你是百姓的福气,等此次天灾度过啊,我定要将你上表天听,恳请陛下给你册封。”
柳柏惶恐:“我万没有这样大的功劳,不过是应尽的本分罢了。”
第75章
虽然冰雪没有消融的迹象,但立春的日子到了,之后便是三年一度的春闱。
所有人都没有关注到这件事情,都在一心一意做糠面馒头树根发面的时候,一个消息传回了黑山村:柳璞玉科举中了!
消息一出,黑山村又不平静了,无他,柳璞玉是黑山村第一个中举的读书人。
“诶呀妈呀,咱村也出状元郎,以后有官老爷啦?”
“啥状元,还早着呢。”
“那也不得了哦,往后干啥都不用交税,每个月还有官粮。”
“你说的那得参加会试过了才行,柳璞玉就一个乡试,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今年不是也去考试了?我算算这是第三,不对,第四回了,你看看柳璞玉,头一回就中了,以后说不定也能再中。”
自打柳大龙进了牢狱,柳璞玉行事就低调起来,说来有大半年没回村了。柳陈氏和柳如花平时也不爱出门,两人都尽量避免着出现在人前。
柳璞玉乡试中了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不久,他回村了,穿着书生长袍,手里一把扇子,背上一个书箱,文质彬彬,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清俊之气,和以前从不正眼看人的模样大不相同。
他一进村就被众人围了起来:“璞玉,你说说你是咋考的,给咱村的分享分享经验呗。”
“璞玉啊,回去到叔那儿吃饭,你婶儿给你留着好东西呢。”
“你这再走是不是就去当官了?”
大家七嘴八舌,柳璞玉一一笑着回应。时隔半年多,他已然沉稳了许多。但是不经意间目光落在柳柏和秦锋身上的时候,还淬着一股幽怨的恶毒。柳柏没有察觉,秦锋却留了心思。打从把柳大龙送进牢狱开始,他就防着柳璞玉的报复。
日子慢慢过去,天气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这时候粮食基本已经见底,盛正清安慰大家:再撑一撑,咱们马上过去这阵儿了,等到春天播下种子,这一年的希望就有了。
一阵春风吹来,天地间冰雪消融,不出几日,小草突然就在地下冒出了新芽。熬过漫长的冬天,春天终于来了。
压在众人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黑山村包括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随着天气渐暖,大家的心也渐渐暖乎起来,欢声笑语终于冲破霜冻冰雪的阴霾再次出现在田埂山陇之间。
这样的好日子,钱旺如约向陶竹正式提了亲。很快,两家家长算了成亲的日子,就定在今年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