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可,徐中天强占乡亲们的土地,我若是接手,与徐中天有何不同?”
  “您仁慈贤明,不如将这些土地归还给本来的人家。”
  潘正林是何等人精,他早防着秦锋这手:“话说的不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不愧是圣上钦点的德佑门户,古往今来的头一份,哈哈哈”奉承完了,他把三十余份地契一一摆出来:“这都是黑山村的,哪村哪户什么情况你比我清楚。”他点在靠近自己一侧的地契上:“这二十几家的土地可以归还。”“但是这五家......”他将五份地契推给秦锋:“根据县里的人口簿来看,已经没有人留存于世了,像归还也无处可归啊。”
  潘正林一脸哀切:“你难不成要见这些无主之地成为荒地?还是你要交给村里处置?”
  “老赵村长年纪大了,咱们做晚辈的,不要总给他出难题。”
  “再说,你们帮丰德县度过了这样大的难关,使上千人免于流离失所,这是多么大的贡献!我合该代表县里给你们嘉奖,不然寒了受你们帮助的乡亲们的心啊。”
  “再退一万步来讲,皇上都直接下圣旨册封,县里要是没表示,我这个县令不好做呀。”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一摊手:“我话讲的这样清楚,你说你们有什么理由不收这片薄地?”
  天刚擦黑,潘正林一脸志得意满的从秦锋柳柏家里走出来,门外等候的差役见潘正林一脸喜色,立即拍马屁道:“不愧是县令,别人送的礼他们能不收,但是您送的,他们能不收?”
  潘正林一背手,一抬下巴:“你们跟在我身边,都学着点儿。”
  秦锋和柳柏有了十五亩土地。十五亩,潘正林口中的微薄之地。
  两人在潘正林走后,看着这十五亩上好地段的土地地契没缓过神来。
  “爹说,咱家最富裕的时候,有过七亩。”秦锋有些恍惚:“我想最好的情况下,能赶上爹就行了......”
  柳柏明白他说的话,这些上好地段的黑土地,一亩能卖出三十两,这十五亩,四五百两银子,哪是一般人敢想的啊。就是他们现在,财运大爆发,一年赚了七百多两银子,可是这银子存在钱庄里,就是一串数字,也没啥实感,如今一下有了十五亩地,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小农民柳柏才真真切切反应过来:这不是成地主老爷了吗?
  隔着两个村的小溪村,村西头的王地主,家里也就才二十多亩地。他咽了口唾沫:“真吓人啊。”
  “啥吓着了?”秦锋听说这话,担忧的凑上去,揽住柳柏的腰,轻声细语:“不怕,和我说说。”
  柳柏抬起一张粉白细腻的小脸儿,眉眼弯弯:“咱家怎么这么有钱。”
  第77章
  有了潘正林以奖励名义划拨下的十五亩土地,秦锋和柳柏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虽然晚上睡不着,但丝毫不妨碍白天干活儿。而且,反正晚上没什么睡意,正好做些夫夫运动。
  秦锋和柳柏实打实腻歪了好几个晚上,算是补上冬天蒸馒头时候的缺。在这件事上,秦锋已经不像一开始时那么莽撞青涩,他极有悟性,探索出诸多奥妙。这其中最受益的自然是柳柏,以前连做三天便下不了炕,现在......夜夜被侍弄的舒服,小脸蛋儿一直红扑扑粉嫩嫩,勾的秦锋心痒痒。
  新得的十五亩地主要在两个地方。七亩在村西头山脚下的平地上,八亩在和黑山对着的南山山坡。
  天还没亮,秦锋已经吃过了早饭,他紧着去犁地,犁完地好下种子。
  柳柏给秦锋递上毛巾和水,又替他理了理衣裳:“中午我去给你送饭,想吃什么?”
  现下柳柏手中没有什么活计,只一心一意做好秦锋的后勤工作。如今春耕,主要劳力都在秦锋身上,这是大苦力。
  “你做啥都好吃,都行。”秦锋满脸喜气的顺口回道。这些日子柳柏在房事上纵着他,他吃得好着嘞。但是话刚出口,他想到了什么。
  “不对,我想吃小馒头。”
  “嗯?”柳柏眨巴着满是疑惑的大眼睛看着秦锋。
  秦锋心里软软的,捏住柳柏下巴,在柳柏脸蛋上咬了一口。
  “你,你又这样.......”嗫嚅着轻飘的一小声,和撒娇没什么区别。
  秦锋心里发痒:“我怎样?”
  “你......像属小狗一样。”说这话时柳柏脸上还带着一圈浅浅的牙印,可见咬的人并没怎么用力。
  秦锋长叹一声:“完了。”
  “什么完了?”
  “......我不想走了。”
  柳柏红着脸将秦锋推出了家门。
  南山的田里。
  秦锋正闷头犁地。
  家里没黄牛,只能人拉着爬犁把土地翻一遍,这样让土地透了气,接下来播种子的时候好发芽。
  秦锋一身的牛劲,太阳才刚出来,他已经犁了两亩地。
  “这爬犁打哪儿做的?俺也想弄一个。”
  秦锋抬起头,看清问话之人,笑道:“小守做的,他现在手艺能赶上老木匠师傅了。”
  “那俺今天晚上也去找他做一个,早犁完地早播种哩。”铁牛摸着后脑勺,显出些不好意思来。
  秦锋好笑。往常铁牛是不会主动跟人搭话的,他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样,像牛,只闷头干活,不怎么说话,今天倒是反常。不过秦锋知道他反常的原因。
  潘正林拿出来的那四十多亩地的田契里,有四亩落在铁牛头上。这原本是铁牛爷爷挣下的,只因为当年一句话惹怒了官差被罚没了(这也是铁牛不爱说话的原因)。这地一被官府收走,铁牛家立马败落了,他爷再没挣下一屋半地,他爹一辈子贫农走得还早,到他这儿,家里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现在,谁能知道,这四亩地又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