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实则明兰忧虑得很,她轻声对齐衡言道,“你既已应允,想必陛下明日于大朝会上便会正式昭告此事。但是,明日太后必会因为新政之事向陛下发难,届时,陛下定会向你征询意见。你若临阵倒戈,太后怕是不会轻饶了你,再加上,陛下授你中书舍人一职…元若哥哥,你只能做孤臣了。”
齐衡眼眸深沉,晦暗不明,却依旧坚定,“落子无悔,我齐家只一心为大宋江山,做孤臣…亦无妨!”
片刻的沉默后,齐衡再次开口,言语间满是对明兰的关切,“我更担心你在太后身边,太后怕会因为我迁怒于你。到那时,你又该如何自处?”
明兰微微一笑,“我是护国公主,是先帝亲封,在明面上,谁都不会动我!我也自会谨慎行事,确保无虞!”
…
大朝会上
皇帝将要宣布任命事宜,便有大臣上前,“臣有本奏。”
皇帝一见上前官员,便知又要论新政,果不其然,只见他滔滔不绝,列举了新政之弊,紧接着便有官员反驳他,列举的弊端均是针对世家豪绅,矢口不提百姓,至于劳民伤财更是无稽之谈,方田均税法中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是为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具体数量,便是防止世家豪绅强占土地,此事利国利民的好事。
第199章 责罚
再接着,朝堂之上,便是双方官员之间的唇枪舌战,他们各执一词,据理力争,言辞犀利。皇帝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显露出几分头疼之色,却也不得不耐着性子,静观事态发展。太后则端坐于凤椅,神情淡然,仿佛超然物外,对这场纷争置若罔闻。
齐衡默默静立在众官员之中。蓦地,皇帝突然开口,“对于新政,不知齐翰林怎么看?”太后听到皇帝点了齐衡,不由眉毛一挑,来了精神。
齐衡眼皮一跳,执笏出列,“臣觉得新政若能实施,则国势日盛,百业兴旺。朝廷清明,贪腐渐除,贤能辈出,政通人和。农耕商贾,皆得其所,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渐入佳境。边防稳固,军力增强,外患得除,国家安宁。新政实乃我大宋之福祉,万民之幸事!”
闻言,皇帝龙颜大悦,抚掌大笑,明兰闭了闭眼,遮住眼中的忧虑;太后蓦地攥紧了凤椅扶手,坐直了身子,盯着齐衡的眼睛仿佛能喷火;满朝文武,目光纷纷朝齐衡汇聚而来,气氛微妙。
随即,皇帝乘势而下,将新政政令颁布下去,众臣皆敛声屏息,再无异议。新政既定,乾坤朗朗,朝堂之上,一派新气象。
待新政一事言毕,皇帝顺势宣告众臣任命,待宣告齐衡任中书舍人一职时,众臣露出了然的神色。
明兰担忧的望向齐衡,眼中满是关切,顾廷烨眼底闪过一丝歉疚,而长柏站在齐衡身侧,拍了拍他的肩,齐衡一一受下,领旨谢恩。
此番朝会,新政启航,人事更迭,皆预示着大宋将迎来一番新的盛世图景。
朝会之后,太后甩袖便走,待路过齐衡身边,她停下脚步,冷冷的目光射向齐衡,太后狠狠地哼了一声,“齐舍人,随哀家至宝慈殿一趟吧。”
明兰落后太后几步,将齐衡叫到一旁,从袖中取出两个护膝,悄悄递给齐衡。
“你当着众臣的面,忤逆了太后,太后即便不在朝堂之上攻讦你,私下的责罚也必不会少。这两个护膝你拿着,待会找个机会戴上,如若太后真的罚你,也能保护一二。”明兰快速说完话,将东西递给齐衡,便匆匆追赶太后的轿辇而去。
待太后跟上太后的轿辇,太后依靠在轿辇上,凤眸微睁,声音不怒自威,“去找元若了?”
明兰赶忙垂首,恭敬答道,“臣去问问他,为何这样做。”
“哦?那他如何说?”太后眼睑全张,目光如炬,睨向明兰,审视着明兰的反应。
“齐大人说,新政旨在惠及万民,世家不应与百姓争利。”明兰语气平和,尽量为齐衡开脱。
太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好一个胸怀天下的齐元若,真是君子端方啊!”话虽如此,却难掩其内心的不满与嘲讽。
“太后明鉴,青年才俊,心怀家国,于我大宋是幸事。”明兰适时进言,试图缓和气氛。
太后微抬起身子,眼神陡然一厉,直勾勾盯着明兰,“今日之事,你事先可知道?”
明兰抬起头,迎向太后的目光,坦然答道,“太后,这是陛下布的局,是阳谋,可他还是棋高一着。”
太后闻言,缓缓放松了紧绷的身体,重新倚回轿辇之中,语气中透出一丝疲惫与无奈,“哀家何尝不知,可哀家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近一段时间,陛下动作频繁,已有不少向着哀家的老臣退了,哀家哀家也不免有些失了方寸了!”
明兰心下微叹,但还是宽慰道,“太后,棋局未定,乾坤尚可扭转。”
太后深深地看了明兰一眼,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可元若,哀家还是要罚的。哀家知道你们二人有情,但是明兰你要知道,情爱在男人眼中,最不值一提,你在哀家身边,你是哀家悉心栽培出的大宋最有权势的姑娘,哀家不希望你耽于情爱。”
明兰面上没有丝毫变化,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臣会一直陪在太后身边,乾坤未定之前,臣定会以大局为重,婚嫁之事,绝不在臣考虑之列。”
明兰的话语虽无华丽辞藻,却字字掷地有声,让太后听后心中倍感欣慰。她望着明兰那张明艳而坚毅的脸庞,心中一阵熨帖,暗自点头:这姑娘,果然没让她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