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周词自然跟在后头,此时已经无人在意他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了,他也乐得清闲,悠然走在翠竹小道上遥看远山黛云,近水含烟。
宁王、虞小将军和几位男宾走在最前,女眷则跟在后头边看景边闲话家常,尹惜霜静静挽着宁王妃,只顾低头走路,都没怎么看满园的春色,王妃同她说了几句,见她垂眸没有回应便停下步子问:“想什么,这么出神?”
尹惜霜立即回过神,幽幽说道:“我在想,方才诗会姑母是不是偏帮我?”
“为何这么说?”
她笑笑,团扇半掩着面庞小声说:“那周公子的诗文更胜我一筹,得魁首的应当是他。”
第八十九章
周词一早刚踏进公廨大门,就有人请他去知州那儿,说有要事相商。
转头去找陈秉元,他正坐在圈椅上若有所思,见周词来了便请他坐下,展眉笑问:“前两日的上巳宴,你觉得如何呀?”
周词回:“还是要多谢大人,我才有此机会赴宴。”
陈秉元哈哈一笑,摆手不提。
周词继续说:“席上皆是当朝才俊、中流砥柱,宁王气度不凡、虞小将军威仪庄重,国公府的老太君也是女中豪杰,那日能有幸一睹风采实在感佩。”
“你也不差,诗会能拿个魁首,和尹家小姐平起平坐了。”
“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倒是有件事我得和你说道说道。”
周词一顿,抬眸道:“大人请讲。”
陈秉元没有马上开口,他似乎把事情在心里过了一圈,才直言道:“昨日宁王府里派了人来衙署,旁敲侧击问了问你的情况。”
“问我?”
“亲王不能与官员结交,问的都是些和公务无关之事,至于为什么问你,你大可自己想想。”
周词脑中闪过无数个可能,但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气氛冷了片刻,陈秉元忽然问他:“你夫人与你是同乡?”
“是,大人为何这么问?”
“没什么。”陈秉元笑了笑,就此打住。
就在他以为谈话结束准备离开时,陈秉元叫住他,双眼不着痕迹地打量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你好好考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周词百思不得其解,熬到放值回家,远远瞧见官舍外站着一个仆从模样的人,似乎在等谁,看衣着不像寻常人家的下人。
他还未到门口,那人居然快步迎上来行了一礼:“公子是夔州府的通判大人吧?”
“正是。”
他没有自报家门,而是客客气气将一封信交到周词手里:“小的不便明说,公子看了这封信就明白了。”
周词顺势要拆,仆从连忙虚拦了拦,讪讪说道:“公子别为难我,请进到里头去再拆罢!”
周词看看他,又垂眸看着信,今日桩桩都是怪事,一个个欲言又止,话里有话。
待送走了那人,周词回到家中把门一关直接拆信,满肚子疑问终于得解,可读完他不禁哑然。
信是那日宴席上宁王妃的侄女尹惜霜亲笔,邀他三日后,于城中秋山居茶楼品茗。
联想之前陈秉元所言,周词不禁汗颜,原来他既没有得罪人也不曾和谁结怨,反倒是被人给看上了。
而那位尹小姐也是个主意大的,私下送信相约,日子和地点全都定好了,他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少爷!”
外头叩叩两下敲门声,听见动静,他连忙把信塞进信封拉开抽屉扔进去,阿七这时推门进来张望:“少爷你回来怎么也不说一声,弄得鬼鬼祟祟的。”
周词方才确实略显慌张,自觉心虚,人果然做不得坏事,看样子还是得应邀去一趟,把一切都说开了才好。
三日后,秋山居。
周词比约定的时候提早了半刻到,才进茶楼大门就看见了那天送信的仆从。
他热情引着周词一路走上临街雅阁,到门口便止步退了出去。
阁内素净雅致,通透阔亮,里头还有两个丫鬟随时伺候着,其中一人见周词进门,立即福身请他往里走。
七八步之后,是一处单独的隔间,窗明几净,极适合会客宴饮。
中间一道竹帘垂下,尹惜霜端坐其后,清风过时,帘子微摇慢摆,条条间隙中透出一个纤瘦的轮廓。
周词站在帘外,躬身行礼:“见过尹小姐。”
她微微颔首:“公子不必拘礼,坐吧。”
周词没动,垂手立在原地:“多谢小姐相邀,在下荣幸之至,但说完话我就该走了。”
他带着明显的回绝之意,不料尹惜霜仿若未闻,柔声说道:“昨日秋山居上了一批新茶,虽不及头采来得好,但也味醇色清、香气怡人,公子不妨试一试。”
“尹小姐……”
尹惜霜伸手挑开竹帘,一双明眸含笑看向他:“还不快坐?”
周词眼看拗不过她,只能在对面坐下,他刚在椅子上坐定,茶仆便立马进来为二人斟茶摆点心。
期间周词一言未发,尹惜霜也只是盯着茶汤深浅的变换不露声色,等桌上都准备妥当,尹惜霜微一抬手:“周公子请。”
可周词哪有心思品茗,半杯入肚味同白水。
尹惜霜抿上一小口,香味沁人,她就着茶娓娓说道:“其实上巳那日的魁首该是周公子。说来惭愧,姑母从小待我极好,对我很是疼爱,所以当时才偏帮了我一把,让我拿个头筹哄我高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