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小马只赚了应得的那份第一手买进、市场价卖出的钱,除此之外,一分都没多跟初颉收。
初颉则从自己这头的佣金里拿出一大半,买了小马喜欢的包,作为谢礼和新年礼物。她明白,如果直接转钱,小马绝对不会要。
恰当的礼物,装裱情分,吐露尊重,比起手机钱包里的数字变动,它更穿透人心。
小马这一趟没白跑。初颉是敞亮人,不用暗度陈仓、磨磨唧唧的手段。组了个饭局,直接和老王说明白坝望山一行的原委,以后的茶叶都用小马家店里的,不麻烦他们再送供茶叶了。老王本就豁达,更别提对以前马家有愧,二话没说便拍板同意,整个过程不伤和气。
古城就是一个圈,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转回来呢?
除夕夜到了,藏在一大堆接踵而来的罗乱事身后,大家忙得意识不到这是春节。做为客栈人,眼中区分日子的标准唯有淡季和旺季。淡季休息,旺季赚钱,和大多数打工人的生活截然相反。
时至今日,初颉方才看明白,自己做生意像坐牢,一波一波的客人轮班过来按住你,哪怕只有一个客人,你都得老实地坐着。想跑?没门,所谓的“自由”根本不存在。
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夜晚,店里邀请客人一起吃年夜饭。
他们留在采南后的第一个春节,哥几个竟然意外地齐聚一堂。
朱蜜跟随父母去大伯父的家里过节,一去就是一周,店里也忙不过来,所以叶一舟不必作陪。
小马的爸妈和他们的生意伙伴约好去马尔代夫度假,她可不想扎堆在中老年人的团队里,不如陪着林祖清一起看店,晚上来云伏夜初倒数跨年。
林、叶两位帅哥加上初颉,三个东北人在餐厅里劳作,包一大桌饺子完全不在话下。
初颉擅长揉面、擀面,她读大学的时候,某个假期,妈妈给她集中培训了两天揉面技巧,意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怕以后她吃不上地道的手工饺子。
叶一舟和好了馅儿,和林祖清一起包饺子。南方客人看着来劲,也纷纷动手效仿。
做饭阿姨放假回家团聚,宁芙和钟云在厨房间忙个不停。有宁芙红红火火的川菜和钟云博采众长的私房菜坐阵,除夕的大席算是支棱起来了!
换来换去碰着杯,大家都喝多了,没有春晚的除夕,倒数是非必选的项目。新城中鞭炮和烟花的味道袭来,人们嗅到旧年的离去,是万象更新的伊始。
难忘今宵被抛弃,友谊地久天长成为主题。至于餐厅的一片狼藉,留给明日收拾,就像宿醉的苦痛也要第二天的自己来承受。
023 最初的起点
「过去经历的险阻锻造了一副铠甲,稚嫩的初心由此获得征伐四方的底气。」
新年到,云伏夜初贴上了开业以来第一幅春联,是小马昨天上午送来的,朱蜜拜托当地一位东巴文字艺术传承人书写,排期都排了好久。
从效果来看,力气没白费,过路的游客,尤其是小朋友,被勾勾圈圈的图案引得驻足观赏,纷纷猜测对联的意思,妥妥成为这条街上最靓的门头。
初颉的初心,别人忘了,她自己没有忘。有采南特色的民宿,她一点点垒起。寻找方向的路上,失败的尝试在所难免,总之只要力所能及,她不停尝试将当地民族的、文化的东西融到住客可以触及的手边元素中。
她信奉细节渗透,拒绝运动式宣传。还在前公司做项目时,客户对初颉的评价就是润物细无声,工作搞定于无形。做客栈,她从不热衷于以费力收集来的民族物件自我标榜,为客人介绍起屋顶的瓦猫、梁侧的悬鱼等等元素时,更像是守护者的姿态。
大年初一开始到初七,店里持续满房。初、钟、叶三人连轴转,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半用,阿姨都跟着火气大。春节假期,餐饮店忙着接待游客,几乎没有探店任务,宁芙便自请回来帮手。没有业务压力,和朋友相处更加轻松随意,通过几个月探店摸透了采南的餐饮老底,给客人推荐时底气十足,不像过去那样小心翼翼。
“老板你好,我可以借用一下厨房吗?”大年初七的上午,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堆着笑容问初颉。
“您什么时候用啊?”
“就现在,马上,不到一小时就能用完。”
初颉着,反正早餐已经完事儿,午餐也不着急做,客人要用就给他吧。于是带着他往厨房走去。
“这边是灶台,调料啥的都在旁边,您用就行。”
“没事儿没事儿,我就擀个面条,面粉我也买了一小袋,打卤用的菜啊、肉啊、调料也都好了,用一下店里的工具就行。要是涉及到电费啥的,咱都不能差事儿,能让用厨房已经很感谢姑娘你了。”
大哥有些克制的东北口音让初颉放松下来。
“大哥你也是东北的吧,咱都老乡,别客气,尽管用。”
“谢谢你啊小姑娘,我这就开动了。”
初颉觉着神奇,大过年的出来玩,时间都不够用,竟然还有人自己擀面条吃?说罢,在前台偷偷观察。
他打开手机放在桌上,听着小说开始干活,在垃圾桶边蹲下,原本合体的裤子变得紧绷,将蔬菜从袋子里掏出,甩去浮土,三下五除二,摘掉几根烂叶,起身去旁边的水池洗菜。葱、蒜、茄子、西红柿处理干净,切去不需要的部分,茄子和瘦肉切丁,西红柿切块,葱蒜切沫,鸡蛋打散,放在一旁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