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之后的事情没夏哭夜和墨九卿什么事了,就全权交给了陆鸣。
这段时间陆鸣一直没发生什么事,朝堂那些老家伙都安静得不行。
确认他们没憋着坏后,陆鸣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他手底下的产业,短短一个多月,陆鸣就将他的产业和墨九卿手底下的产业整理完毕并进行了分化。
四月初,陆鸣开始通过京报社召集大夏各个州府的商贾前来京城选拔皇商。
五月底,皇商选拔结束,陆鸣一共选拔出五家商贾,让其与墨九卿签下了协议。
而签下协议以后,这些人就正式成为皇商,以陆鸣为首。
陆鸣这边手里掌握的产业其实基本上囊括了大夏所有产业,但他觉得要是所有产业都自己揽下的话肯定会出乱子。
再者,大夏幅员辽阔,商贾不计其数,他也不能完全断了其他商贾的活路。
于是他给出了五个皇商位置,而他这边加上墨九卿的一共三个。
陆鸣分化出来的皇商的主要职责有五项。
第一是代表皇室,经营由朝廷垄断的商业,如铜铁、盐业、茶马、丝绸、皮草、铸银等,这些产业是朝廷的,赚的银两等自然属于朝廷,以后要进入国库的。
经营这些产业的家族,无疑是抱了个铁饭碗。
当然,其重要的产业还是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的。
陆鸣想那些大臣之所以没太反对他当皇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这些产业赚的银两可是巨头,事关他们切身的利益。
第二是管理皇家在各地的资产,如京城及各省的皇店等等。
皇帝的产业比陆鸣想象中的还要多,难怪这几年不见他愁眉苦脸,他可是记得第一次见墨九卿的时候,这人还为了一叠五花肉被一个小二哥给鄙视了。
第三是在战争时期为朝廷运送军粮、军备等各种军需物资并承办军火的生产。
这个是重中之重,陆鸣将其分成了好几部分分别给了几家皇商,其中军粮和火药方面自然是握在他手中。
陆家村的规模越扩越大,如今大半个青州府都成了粮食生产地,并且新任的知府还在不断派人前往陆家村学习如何种植小麦稻子。
他相信再过一年,整个青州府的粮食产量恐怕要再往上翻一倍,现在青州府的粮食产量就已经能供给大夏朝大部分地区了,若再翻上一倍,那数量,不可估量。
他从夏哭夜哪里听说过这两年青州府的情况,据说现在青州府每年缴纳的赋税都是其他州府的十几二十倍。
这是个夸张的数值,本来陆鸣是不信的,但后来听夏哭夜讲述完全部,他又觉得很正常了。
因为青州府现在富裕起来了,除了种植粮食,还有很多其他养殖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了挣钱,这些人又跟外地的商贾做生意。
周而复始,青州府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大夏最富庶的州府。
而在青州府,掌管着庞大粮食的人是陆鸣,军粮自然会落到他头上。
至于火药局这边,火药局是夏哭夜和叶青羽捣鼓出来的,他们只听从夏哭夜和墨九卿的话,就算是叶青羽说话都不太好使,所以自然也由他负责。
除了以上三项以外,皇商的第四职责主要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要负责的就是管理港口海运与洋船货物以及出口其他国家的粮食等物资。
第五项职责是为宫廷生产并供应各种物资,这个比较杂乱,陆鸣也是将它细分了下去。
产业很多,还十分庞杂,但皇商只有八家,没有所谓的一家独大,也没有谁比谁高一头,谁又比谁矮一头。
陆鸣说不出那种能做到绝对公平的话,但在他能处理的范围内,自然不会让八大皇商出现不可修复的裂痕。
皇商一事过后,那些大臣真如夏哭夜所说,纷纷让他们的家眷找上了陆鸣。
这些人无一例外是想在皇商管辖的产业里分一杯羹,可惜的是,每次那些人来,陆鸣都以一句过两日会有招人计划,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他现在的产业扩大了,除了他自个儿的产业,他还将朝廷的产业都进行了细分。
除了原先产业的老人,这些产业自然还需要不少人管理,而这些人来争的,就是这管理权。
可惜的是他们遇上的是陆鸣这个软硬不吃的,在陆鸣这里,他们注定碰壁。
陆鸣处理皇商一事期间也和户部逐渐拉近了关系,户部这些人都是些贪财的家伙,面对一棵摇钱树,他们自然是欢迎得很。
不说户部那些小官,就是户部尚书面对陆鸣时神情都要温和些,毕竟人家可比他能赚多了,作为一个爱财如命的铁公鸡,他永远都是向钱看齐的。
因此,陆鸣也借着职务之便,开始频繁接触户部人员。
在金钱的利诱下,那些户部官员那叫一个听话,没一个月就把陆鸣想要的资料送到了他手上。
拿到大夏朝女子哥儿不足十八成婚以及成婚后的死亡名单后,陆鸣直接将它交给了夏哭夜。
夏哭夜花了半个月将资料整合了一下,把致死率算了出来就直接写了一封奏折呈递了上去。
而此时也已经到了六月中旬,留给夏哭夜的时间只剩下了一个半月。
当天晚上夏哭夜和墨九卿谈了一夜,天亮时才离开的皇宫。
之后事情如夏哭夜所计划的一样,他奏折递上去的第二天墨九卿就以这件事开始跟文武百官开始了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