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毫无瓜葛?”
  秋南亭诚恳点头,严肃地看着李辰轩。
  “好。”
  “那朕相信老师。”
  秋南亭忽然卡壳。
  什么意思?
  李辰轩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看着秋南亭,眼中流露出漠然。但背着光,秋南亭看不清他的神色。
  “老师的身体已然恢复得差不多,朝廷上还等着老师尽快回归,一会儿便让人送老师出宫吧。”
  秋南亭被这莫名其妙的转折弄得一头雾水,眼看李辰轩转身就要离开,赶紧先一步叫住他。
  “陛下,您不再调查一番吗?”
  李辰轩转头挑眉看他,“老师问的是调查那两位皇叔,还是调查您?江南的事朕将交予老师处理,朕在朝堂上不如老师,没有足够人手处理那么远的事情。至于老师,既然问心无愧,朕也不能不尊师重道。”
  说完也不管秋南亭还有没有要问的,径直离开了寝殿。
  不对劲,实在太不对劲了。
  这么多年了,他与皇帝再怎么“互相猜忌”,也确实有不浅的情分,可就春猎这件事,皇帝就这么轻轻放下,明显是有问题。
  他虽不想因着这事,与皇帝之间产生太大的嫌隙,但身为一国之君,就这么相信一个臣子的一面之词,甚至在事态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呢么想都觉得很不妙。
  秋南亭跟818开了个紧急小会,一人一统你一言我一语,串起来大概的意思就是,皇帝明知此事有蹊跷,故意“放虎归山”。
  若首辅真的通敌,一旦有所行动,顺藤摸瓜,皇帝有更大几率一网打尽。
  若首辅意识到自已是被皇帝有意放过,实则已处于监视之中,不敢轻举妄动,恐怕也是正合皇帝意。
  要真是如此,那皇帝还挺聪明。
  秋南亭欣慰一笑,顿觉孺子可教。
  谁知他还没欣慰两天,去内阁的时候便有官员面露难色地拿着皇帝批过的奏折给他看,不知是皇帝没怎么处理过实际的政事还是怎么的,在回复解决上都略有瑕疵,虽无伤大雅,最终奏折还是会回到内阁再传讨一遍,但这一言难尽的朱批还是要拿给首辅看一眼。
  本来被回府中过了两天休闲还没人盯着的日子,身体和精神都倍感轻松的秋南亭接过朱批一看。
  帝王回复的制式有失体统也就算了,解决事项的方式一看便知是强套书面知识,约莫是私底下他自已的人给他讲解过许多,能看出还是有不少自已的见解的,但是放在多变性极强的时事上,缺乏经验变成了这位年轻帝王的硬伤。
  秋南亭本着任务的严谨性,也不敢轻易为他多加纠正,只能让内阁的官员们将朱批重新修改,让下一次去送奏折的官员为皇帝旁敲侧击一下,至少将最后的修改结果告知一声。
  摸不准李辰轩到底能不能独立处理政事,秋南亭便不敢一次性将奏折分给他太多,否则只是徒增内阁工作量。
  思虑一会儿,秋南亭还是决定按之前的量给皇帝奏折,免得又引起什么怀疑来。
  另外想起皇帝说的江南之事,内阁只能瞧见各路臣子递上来的奏折,却没有太多的信息搜集渠道,秋南亭只能着重让人关注一番江南的地方官们送来的折子。
  岂知两位负责整理分类奏折的官员走上前行了个礼,告诉秋南亭江南那边已经接连一个月都只有常规的请安折了。
  “今年春节下雪时间异常,春耕的农事竟没出什么岔子吗?”江南为鱼米之乡,按理来说自然气候有异常,很快就容易反应在农耕上。
  “确实没有,可需要将江南官员传召至京城询问?”内阁官员问道。
  “那倒不必。”路途遥远,等过来,恐怕该发生的坏事早发生了。
  料想二位王爷趁着天高皇帝远,觉得只要没留下必死无疑的把柄,上头奈何不了他们。
  秋南亭沉吟片刻,“去问问户部近几个月的银钱流向可有异常。”
  内阁官员领命而去。
  户部尚书也是前首辅的人,正因为前首辅与原主将户部攥在手里,才最大程度避免了两个不成器的王爷不断从国库掏钱。
  只可惜户部那边的账面上完全看不出异常,江南那边的税务也颇为正常,甚至还因着秋南亭下的令,改良了许多作物的种植方式,缴纳上来的税还多了些许。
  秋南亭不免动了想去一趟江南的念头,只是自已身边根本无人保护,而自已又确实没那能力能到了当地就抓住两人的把柄,反倒还容易跟春猎似的被困上一困,要再被什么人瞧见他跟南蛮人有交往,没人给他封锁消息,那这朝堂说什么也得乱上一阵了。
  如今看来,除了将边界封锁得更加严实,尽量避免凌江与蛮夷的大宗货物的流动,也只能按兵不动了。
  ————
  不知是不是年初就有些气候异常的缘故,刚进入五月,京城就觉得有股难耐的热潮袭来。
  待到七月时,在户外待不住一盏茶时间,大多数人就得头昏眼花了。
  就连内阁里,都往每张案旁摆了盆冰来,就是这般,官员们的汗水都还是直往奏折上淌。
  御花园里,无论是多名贵的花草些,都蔫巴得各个往地上垂,因着天热后皇帝也不怎么往花园这边走,宫人们都不怎么来照料了,反正照料了也是那副干巴模样。
  这日花园里倒是鲜见的来了客,秋南亭下朝后往御花园走了一趟,蹲在土旁伸手捻了半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