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可能也是念着这些知青年纪小,不精明,分开算就算田被这群小年轻折腾了,过年分成的时候也不影响。
“没事,你们先不浇了,有学过化学的吗?”
十六个知青都齐刷刷摇头,那穿得最体面的大小姐走上前来,问他想做什么。
“这肥料挥发性强,太阳底下用了作用不如清早和傍晚好使,水稻施肥的周期在十天到十五天左右,你们也不用这么着急非要一天之内把它用了。要是你们有懂这个的,就挑凉快的时候弄下去。”秋南亭也不害怕这些人不相信自已说得话,反正他也就是这么一说,照不照着做对他影响也不大,他到了年底还是靠公社给的工分分钱和粮食。
“真假?那这些人为啥还晒着施肥。”
知青们都将信将疑,但也觉得这人没必要跟他们闹着玩。
“我不知道,他们可能还以为这是农家肥吧。你们也别担心田的事,村长肯定就那么一说,就想让你们好好干活,年底分成都得上报的,他不敢把你们跟村里分开。”这是818跟他说的,这个时代要让个体脱离集体,那是压根不可能的事。
知青们将信将疑地把氨水桶盖上,看看秋南亭,又看看站他旁边的程木深。
“那这活儿我们现在能不干吗?”
秋南亭看了一下其他地里的人,还有一部分哼哧哼哧在干活呢,觉得就这么让知青们去休息难免扎眼。
“你们检查一下,有没有叶片上沾到肥的,用水冲冲,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施得不够均匀的,或者结块的,给和一和,水稻的用量倒不怕太多,每亩地十到二十公斤都可以,但是太多就容易烧坏了,特别是现在天热”
知青们虽然有一部分想着就是来村里体验体验生活,走个过场,但是好歹都是读书人,对学习有种近乎本能的习惯,听他说,就一个个杵在那儿认真听,那大小姐模样的虽然抄着手站在人群围成的阴凉里,也侧着头仔细听他说。
秋南亭见大家都还挺听话,松了口气,村里的人对他有成见,他不敢冒险去说,但是这些小孩——至少是活了好几十年的秋南亭眼里的小孩,对他没什么印象,只把他当普通农民,还挺好说话的。
听他讲了些施肥的要点,知青们都各自散开,去检查上午施的肥。
中午跟秋南亭说话的那个知青留着没走,跟他做了个自我介绍,叫曾岑,悄悄问他是不是都是他的地主外公教的。
“我外公都是雇人种地的,”秋南亭笑笑,不知道他怎么就往那儿想去了,“这是我自已小时候在地里听人说的。”
虽然就原主小时候那会儿氮肥压根还没在农村普及,但是这些知青肯定不知道这些,秋南亭就随口扯来作借口了。
程木深刚看他侃侃而谈的样子,还没回过神来,这会儿忽然听见他的身世又被提起,却没在他身上看到那种,因为家世不好而自卑自怨的模样。反倒是从认识秋南亭开始,他的腰板就特别直,真不知道是家教真的很好,还是个性如此。
秋南亭和曾岑聊了几句,便去查看知青们施肥的情况。看见有几陇明显施肥不均匀,手一痒,直接动手帮忙调整了。
到得天色稍微暗下来,秋南亭赶紧带着知青们施完其中一片田,明明太阳都快落下去了,硬是给他本就湿透又晾干的衣服上又添上一层汗渍。
听说要开小灶的二十来个村民,也就是给知青提供住处的人,早早就在田边上等他们,看知青们现在才把活干完,心里只觉这些娇生惯养的就是干活慢。特别几个大男人,看着人高马大,效率是真的低。
第48章 种好地养好猪,娶好媳妇读好书(6)
开小灶的事,是知青里那个地位最高的女孩儿提出的,所以她得走最前面,去借住的那家村长亲戚家里拿了大家家里带来的肉菜。
光是猪肉就带了十斤,牛肉跟羊肉有两个知青家里一人带了半斤,够炒个菜的。
为了阵仗不搞得太大,肯定就不去村里的食堂里做了,就在这户人家里做。
秋南亭进屋才知道,这就是村长的外甥家,准确来说是村长妻子的姐姐家里。只不过现在陈跃还在食堂里给大家登记工分,估计得稍微晚点回来。秋南亭是看见墙上挂了个大大的全家福才看出来的。
知青们会做饭的不多,会做饭的都上灶上去了,十六家人里掌勺的也去了灶边上,秋南亭跟一群不会做饭的坐一起摘菜。
“哎,南亭哥,你不会做饭那?”曾岑看他跟大家伙坐在下面,想起来他不是自已独居吗?居然不会做饭?
“我做饭很难吃,就不要糟蹋好菜好肉了。”秋南亭说得认真,却让几个知青哈哈大笑。
“看出来了,肯定难吃,你看南亭哥胳膊细成啥样了。”另一个男知青也跟着揶揄他。
“还好吧。”秋南亭转转手腕,一米七几的人手这样挺匀称的,当然跟那些常年干重活,还一米八几的男人没法比。
“而且好神奇啊,南亭哥,你咋这么白?今天晒一天太阳我感觉我们都黑了,你就刚才有点儿红,这会进屋里又白回来了。”几个男生围坐在一起把手臂伸出来,短袖遮住的地方已经跟露出来的不是一个颜色了。女生们也过来看,对着秋南亭白里透粉的皮肤啧啧称奇。
秋南亭从小就不容易黑,夏天在草场学骑射,待个好几天,哥哥弟弟回来牙齿都显得更白了,但是他就是皮肤有点泛红,消下去之后也不黑。这应该就是基因优势,818已经跟他说过了不会在世界中中间间的随便给他重置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