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侍从给他取来少量的小鞭炮,是专门给小孩儿玩的,就是能听个响,看见点儿小火光。
  从前都是秋南亭一个一个把小孩儿抱起来,然后俯下身子让他们去点火,点燃的瞬间就抱着孩子回到屋檐下。
  不过现在这个体力活自然可以交给李津来做了,他甚至能一手抱一个,让两个小孩儿一起点火。
  不过先让他们一个个挨着玩一遍。
  “准备好了,三、二、一,放!”秋南亭一声令下,地上鞭炮被李津怀里的秋润雨点燃,噼里啪啦的声音在空气中炸裂,瞬间惊起一片雪花。
  “好好好!”小孩们欢呼着,随着鞭炮的响声,欢笑声回荡在雪地上。
  秋南亭则在一旁笑着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感叹,他的爱人,跟他的家人很是合得来,即便和这些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自然。他看了心中也是颇为温暖。
  两人相互配合,放得兴致勃勃,时而让孩子们自已点燃,时而把鞭炮点了再扔向雪地,惹得小孩们尖叫不已,雪花四溅,场面热闹非凡。
  放完鞭炮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围在秋南亭和李津身边,恳求再来一次。
  但这时候前院已经派人来,在一旁招呼他们:“南亭少爷,快要午饭了。”
  孩子们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听话地跟着秋南亭和李津回了小院。丰盛的菜肴早已准备好,整个本家摆了十几桌,前厅摆不下,后面的屋子还分散摆了许多。
  李津作为贵客,自然与有官职在身的秋鹤原,以及他的家人一起坐在主桌。
  秋南亭坐下后,无需母亲指示,当着族人的面先给李津布了些菜,岂知这人竟然还来礼尚往来那一套,也给他夹了不少。
  众人纷纷笑道二人关系好,南亭是个有福气的,在京城结识了不少贵友。
  秋鹤原憋了半天,只道自已儿子确实会挑人。
  李津埋头低声问秋南亭:“我是你挑的吗?”
  “不是吧,”秋南亭拧眉想了一会儿,“我是818挑的,不过818应当是你挑的,嗯……这么说来或许是你挑的我?”
  李津往他嘴里塞了只大虾,“听起来怪怪的,我不喜欢听这种话。”
  “明明,唔……”秋南亭把嘴里的东西咀嚼咽下,复而开口道:“明明是你先问的。”
  “是我问的不对。”
  “好嘛。”
  小孩们的吵闹声和大人的笑语交织在一起,难得的相聚让这顿饭尤为热闹。
  吃完午饭,孩子们自然又是兴奋的玩闹。火炮不宜玩太多,秋南亭便提堆雪人,正好院子里的雪已被炸开了许多,没有那么厚了。孩子们瞬间欢呼雀跃,纷纷跑到外面准备好推雪球。
  院里一个个小孩儿鼻子冻得通红,都开始此起彼伏地吸鼻子,偏生还特别认真地捏着雪人,谁也不愿意先进屋,直到堆完才被秋南亭赶回屋子里喝姜汤。
  第172章 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17)
  过年的日子一晃而过,整个尚书府忙碌而热闹。初二一大早,秋氏父子便随袁琼师一同前往娘家拜年。初三至初五,又先后去了瑞王府、镇国将军府和康王府进行短暂拜访。
  初六,才终于在家中得以歇息一日。到了初七,节庆的喧闹逐渐平息下来,生活也慢慢恢复正常。
  节后,秋南亭开始专心准备即将到来的春闱考试。十七岁那年他已通过了乡试。
  尽管当时觉得准备不太充分,但去年冬月还是果断报了名。
  当时没有明确向康王说报了名,也是有这个原因,不过也正是托了康王的福,他请来的名师确实对他的科举之路帮助良多,对于春闱他也有了许多把握。
  虽然国子监要到正月十五后才正式开课,但冬假期间仍允许学子进入温书。
  考虑到春闱定于二月末至三月初,时间紧迫,秋南亭便提早回到了国子监。
  家里虽然也有书房,但与李津待在一个房间总是让他不知不觉地分心。即便李津并未有意打扰他,二人却总会不自觉地靠在一起,令他难以专心。
  晚上写书时倒还无妨,毕竟李津本就要从旁指导;白日看经义和策论时,独处的专注空间却显得格外重要。
  正月初七下午,他携书本前往国子监,教室里已有几位学子在埋头自习,空气中弥漫着安静而专注的氛围。李津依旧陪着他,过节期间,尽管康王来府中寻过李津数次,却终究没有将他带回去。康王似乎也不再执意要求,反而表现出某种隐隐的默许。
  如今即使靠在李津身旁,秋南亭也能沉浸在书本之中,也许是看到旁边的同窗在认真温书,心里才生出了几分紧迫感。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二月中旬,春闱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这次会试因秋南亭的参加,按规制,身为礼部尚书的秋鹤原不能参与其中的考务,反倒因而暂时清闲下来。
  某日夜晚,秋南亭在书房,秋鹤原便借机将李津叫了出来,趁此机会聊聊。
  秋鹤原立在廊下,夜色渐深,春寒的夜风带起丝丝凉意,他多年官身,面色不怒自威。
  四周寂静,只有竹林中偶尔传来几声细微的风响,显得格外清冷肃穆。
  “打扰了世子,此番找你,是想谈些重要的事,或许与南亭有关,但他现在要紧的是春闱,我们便单独出来,不打搅他。”
  李津规规矩矩行了个礼,“伯父不必客气,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