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宾客中尽是知晓他曾经脑子不太好使的历史,不过现下看见本人,便只剩下夸赞了。
  什么真不愧是康王殿下的儿子,看着就是成大事的模样之类的话,听得本来还在生闷气的康王都露了笑脸。
  正厅门最后一次打开,是身着明黄常服的皇帝李源踏步而入,他扫视大殿,目光落在众人瞩目的康王世子李津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
  他眉目虽威严,却不显得凌厉,眉毛的弧度比身旁的两个弟弟稍显柔和,透着一份难得的温厚。
  在皇帝身后,瑞王跟随而入。他神情冷峻,面色淡然,眉目间带着一股与皇帝截然不同的冷意,仿佛与世隔绝般不近人情。
  刚一踏入大殿,他目光迅速与康王对上,双方不动声色地互翻了个白眼,似乎早已习惯彼此的针锋相对。
  这是皇帝第一次见到康王世子。
  李源稳步走到李津面前,微微点头示意。
  李汶与李津立刻恭敬地行礼。
  皇帝抬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目光温和地在李津身上停留片刻,带着长辈的慈爱和欣赏,轻轻点头,嘴角浮现出笑意。
  “若是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李源温声道,“不要误了吉时。”
  礼官高唱。
  康王府礼官依次为李津加冠,第一顶是礼冠,寓意他从此步入成年,开始承担家族与朝廷的责任。
  第二顶为文冠,象征智慧与文韬,寓意他未来的才学将为国家所用。
  第三顶为武冠,代表英勇与力量,象征他会为皇家护卫疆土,保家卫国。
  李津俯身受冠后复又站直,仪态自如,神色中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着。
  束发戴冠后,李汶便将“渡恒”二字作为他的字,让礼官唱了出来。
  及冠礼仪式一结束,众宾客纷纷上前道贺,向李津送上祝福。
  秋南亭站在人群中,眼中闪烁着几分欣慰与骄傲。视线交汇的那一刻,李津对他眨眨眼。
  秋南亭皱皱鼻子,让他赶紧应酬去。
  和几名长辈打完招呼后,李津也不避人,就一直黏在秋南亭身后。
  有些人知晓一些国子监中的传闻,但刚刚瞧见李津的时候就知道那也许是误传了,这世子看起来不像是能说疯话的模样。
  明眼人只能看出来两个小辈关系不错。
  李津一直跟着秋南亭,秋南亭又跟他父亲秋鹤原走一起的,这会儿瑞王还有瑞王世子李洮,连带着许将军家的人都没到这边来。
  李源看见秋南亭一行人,饶有兴趣走过来跟两个小辈说话。
  “这是秋家的孩子,叫什么来着?”
  三人朝他行了一礼,秋鹤原先回道:“陛下,犬子秋南亭。”
  “听闻也参加了今年的春闱,可有这回事?”
  “回陛下,正是如此。”秋南亭垂首回道,神情谦逊,言辞有礼。
  李源点了点头,唇边笑意加深,带着几分长辈的慈爱,“早有耳闻,说你年纪轻轻便学问精湛,才名传遍京城。如今看来,还不仅是有才,看模样也是一表人才,与你母亲长得很像。”
  秋南亭也不知道这传言怎么传到皇帝耳朵里去的。
  他面上不显,只微微一笑,谦虚地回道:“哪里称得上精湛?只是恰巧总有人碰见我在读书,误以为我勤奋用功,便随意传扬了出去。”
  李源听罢,眼中露出几分促狭之意,“哦?这么说,你实际并不怎么用功了?”
  他说话节奏比较慢,也没什么压迫感,这话听起来就有种开玩笑的感觉。
  秋南亭面对皇帝倒没有太多压力了,坦然答道:“该用功的时候,自然用功。”
  李源哈哈大笑,轻拍秋南亭的肩膀:“好一个‘该用功时自然用功’!那朕便等着看你殿试有多用功了!”
  说完,李源带着笑意缓缓离开,转而与其他大臣交谈去了。
  秋南亭收回视线,和李津对视一眼,又不由自主地看向自已的父亲秋鹤原。
  秋鹤原稍显迟疑,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你会试已经通过了?”
  “南亭过会试也不意外。”李津念叨道,“会试若是将他的刷下去,这考官就不知道是在看什么东西了。”
  秋鹤原被驳得哑口无言,脸上却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笑意,像是恼怒又像是自豪,嘴唇微微抿着,心里虽不满却也找不出话来反驳。
  秋南亭见状,忍俊不禁,悄悄用手肘碰了碰李津,压低声音小声道:“你可别欺负我爹了。”
  ————
  三月飞逝,四月到来,春光正好,距离会试结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贡院门口早已挤满了等待放榜的人群。
  高大的榜单挂在青石墙上,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进殿试之人的名字,每一个字都仿佛烙印在众人心中,吸引着一双双焦急的眼睛。
  人群中不乏带着紧张与期盼的考生,也有掩饰不住忐忑的家眷,还有一些恭候在旁的仆役,替自家公子抬头寻觅那关键的名字。
  有人一眼就看到了自已亲人的名字,惊喜之情如潮水般涌来,忍不住低声喊出声来:“中了!中了!”随即难掩激动,双手合十,仿佛感谢上天垂怜。
  也有人驻足许久仍未找到心心念念的名字,面色渐渐暗淡,目光落寞地垂下,不甘心地再看一遍,最后无奈地低头转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