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而破天荒的,李津也被授职了。
  李源将他召到御书房,待了约莫一个时辰,出来李津拿了份手谕,上书给他授了个通判的职位让他去地方历练历练。
  李津回秋府的时候,秋鹤原早得到了消息,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瞪着眼珠子往李津那边瞧。
  这顿饭本来是秋鹤原为了嘱咐秋南亭去地方的家宴,结果秋鹤原就光顾着看李津了。
  “你要跟南亭一起去洪州?”
  李津正慢条斯理给秋南亭剥河虾,闻言抬头,“对,去年所有及冠的的皇家子弟都领了职,今日陛下顺便也给我找了个活干。”
  袁琼师见他手指上全是虾黄,让侍女给他递了张湿帕子。
  至于他是不是自已提出要去的,这种问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以往世子很少有下派到地方的,即便是历练都比较少。李津被下派到南方去,还能勉强说是为了膈应他爹康王。让人家好不容易有个儿子也不能常侍身侧。
  不过之前也没在身侧就是了。
  而恰恰就把李津跟秋南亭放一块儿去,很明显就是有人有意而为之了。
  李源自然不会无缘无故有这想法,只有可能在两个年轻人身上。
  秋南亭偷偷看了一眼他爹,垂眼慢吞吞吃虾仁。
  “你跟康王殿下商量过了不曾?”秋鹤原问道。
  “没有,他的意见没用。”李津毫不掩饰,话一出口,桌上瞬时安静了几分。
  不过这种氛围倒没持续太久,他也不是第一次说这种话,秋家夫妇都有点儿习惯了,只是李津口中的对象是个王爷,多少有那么一丁点儿的惶恐。
  秋南亭更心虚了,李津这副模样,在自已父母看起来,真的很像被自已给带坏的,不回家不听家里话的小孩儿。
  袁琼师抬眼看了秋鹤原一眼,夫妻俩默契地没有再追问。袁琼师转而问道:“南亭,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二月初,还能在家待一旬呢,近日也不用去翰林院了。”秋南亭咧嘴一笑,“能在家里陪陪你们。”
  秋鹤原没好气道:“你陪你娘吧,我还要每日去礼部点卯。”
  袁琼师掩唇轻笑,给他夹了几个菜,温声劝道:“那老爷多吃些,辛苦您了。”
  秋鹤原虽然还端着架子,却也忍不住露出几分笑意。
  “娘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秋南亭看着袁琼师问道。
  袁琼师作为当家祖母,很久没有出去了,她常年操持内外事务,早已习惯了将精力都放在家族的琐事上。
  这么多年,她竟很久没有认认真真想过,自已究竟还想去哪里。她轻轻摇了摇头,神色中透出一丝无奈。
  秋鹤原一边气闷,还是提了建议,“要么带南亭再回家一趟,去祠堂里拜拜,或者找个庙。毕竟还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呢,给两个孩子求个平安。”
  不过他们过年刚回了,到现在才半个月。
  袁琼师有些犹豫。
  秋南亭眼中闪过一抹亮色,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对了,娘,要不我们去荆山吧?”
  “哎?”
  那是她记忆深处的一段往事。二十年前,她腹中怀着孩子的时候,一度十分想家,心情低落。
  秋鹤原便与她回了娘家,她偏偏在那时待不住,非带着秋鹤原去爬荆山,秋鹤原拗不过那会儿正是如胶似漆的妻子,带了浩浩荡荡一大帮子人上山。
  正是在荆山上攀行时胎动发作,那座山南面的一处亭子,见证了秋南亭即将出生的征兆。
  袁琼师那时便觉得,她是冥冥中被什么指引着才去了那里,那里一定意义非凡,而他们的孩子在那个时候诞生,也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后来,秋南亭出生没多久,秋鹤原便升迁,举家搬往京城。从那以后,荆山成了遥远的回忆,一晃竟已二十年过去了。
  “荆山啊……”袁琼师轻声呢喃,似是陷入了回忆。
  她依稀记得山间的青翠竹林、潺潺溪流,还有晨曦穿过云雾洒在山间的那抹光亮。二十年未去,不知道那里的模样是否依旧。
  几人一商量,觉得也确实是个好去处,趁秋南亭在家里,又没有正事缠身,正好去那里看看。
  不过秋鹤原就确实是脱不开身,一来一回也得两三天,刚过年节,便只得作罢了。
  ————
  秋南亭决定在离京前去一趟荆山的消息,很快被许阎鸿和李洮知道了。
  这两人听闻此事,拍着桌子非要同行。
  “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你,这一趟权当是送行,更是兄弟间最后的聚会。”李洮是这么说的。
  但其实哪有这么夸张呢,等回到京城,说不得又要下几顿馆子,每年也一定会放假回京的。
  不过二人称得上是秋南亭顶好的朋友,带着也无妨。
  郁鹏天得知这一“春游”计划时,正对着户部那堆繁琐的账目头疼。
  听说这是什么秋南亭的送别行,他干脆将卷宗一扔,颠颠跟过去了。
  “陛下一定会看在你的面子上,准我出去几天的,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京了。”他是这么说的。
  于是,这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五辆马车沿官道向荆山所在的善宜县驶去。
  初春略显单薄的草木与远处的青山交错成画,车轮滚过碎石,发出阵阵轻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