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娘!您也别在外面说这些啊!”
  众人闻言,哄然大笑起来。许阎鸿笑得最欢,指着秋南亭道:“还有这种事,我怎么从没听你提过?”
  郁鹏天附和道:“这可是大秘密,这下在朝中我也总算是有秋大人的把柄了。”
  众人围着他嬉笑,虽面色通红,他的眼睛却亮晶晶的,夜市的灯火映在他清澈的眸子里。
  善宜县的夜晚喧闹非常,直到深夜才静去。而天未亮,便已又有了动静。
  街上的小贩早早摆起摊子,空气中弥漫着新蒸包子的清香。晨光熹微,几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客栈的门匾上。
  秋南亭推开窗,清晨的冷冽空气扑面而来,带着冬日的湿润和街头初醒的喧嚣。他伸了个懒腰,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包子香气的清新空气,心情舒畅得很。
  还没等他享受够这片刻的惬意,一只手忽然从身后伸过来,将窗重新关上。
  秋南亭回头,还没看清,李津便从背后抱住了他,鼻梁轻轻埋进他的颈边。
  “早晨这么凉还开窗?”李津的声音带着些许慵懒,夹杂着清晨低沉的磁性,直接钻进秋南亭耳中。
  秋南亭被他蹭得脖子发热,忍不住低声道:“你是因为天冷不让开窗,还是想做别的?”
  李津微微挑眉,“还是老婆懂我。”
  “去你的。”
  前一日回的早也休息得早,几人起得都不算晚,用过简单的早饭后,便开始为今天的行程做准备。
  要爬的荆山并不高,否则当时秋鹤原说什么肯定也不会让怀着孕的袁琼师去。
  那山位于城外不远处,客栈步行过去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几人直接就脚走着去。丫鬟小厮们带了些吃的,打算中午在上面简单吃点,晚上再回街上找地方吃饭。
  他们从县城中心出发,是从荆山西面爬起,一路上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边往上一边逐渐往南面前行。
  冬末春初的荆山并未完全恢复生机,山坡上的植被稀稀落落,裸露的褐色泥土与灰白的岩石交错在一起。偶尔能看到几株早开的山花点缀其间,虽显得单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顽强。
  山间薄雾缭绕,阳光穿过雾气洒在山路上,斑驳的光影映得人眼前明暗交错,仿佛行走在一幅水墨画中。
  偶有凉风吹过,带起几片残叶在空中盘旋,又缓缓落在路旁的石缝中。
  “虽不是那个时节,荆山果然还是如记忆中那般秀美。”袁琼师停下脚步,微微喘了口气,抬眼望向更高处。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怀念。
  “娘,您小心脚下。”秋南亭紧贴在她右边,伸手扶住她的手臂,语气中透着关切。另一边,李津不动声色地扶住了她的左臂。
  “我还没老到走不动路呢。”袁琼师轻笑着说道。
  绘荷小心翼翼地走在前面给袁琼师探路。她抬眼看了一下前方的山道,又回头道:“夫人,再往前走几步就有块平整的石台,您要不要在那里歇一会儿?”
  “也好。”袁琼师点点头,迈步继续前行。
  半山腰的景象逐渐开阔,山道西侧的雾气较浓,远处的树影模糊成一片淡青,而南面随着阳光倾洒,显得明亮许多。几块巨石错落其间,表面布满了浅色的苔藓和干枯的藤蔓,似乎还残存着寒冬的痕迹。
  行至石台处,袁琼师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来时的路。远处的善宜县隐约可见,几条蜿蜒的小路从县城中心延伸至山脚,像一张铺开的画卷。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二十年了,这景色还是未曾改变多少。”
  “娘,我们多歇一会儿吧。”秋南亭见她都有点喘了,掏出帕子铺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示意她坐下。
  袁琼师坐下后舒了一口气,眉眼间透着难得的轻松。
  “有你们两个扶着,我倒也不觉得累。”她轻轻拍了拍秋南亭的手,目光又落在李津脸上,浅淡一笑。
  绘荷将篮子放在一旁,取出一壶热水倒进茶杯,递到袁琼师手里。其余几人也随意地倚着巨石站着,望着雾气笼罩的山林。
  唯独许阎鸿闲不住,往前窜得没了影,几人也不管他,他有一身功夫,是摔不着的。荆山也不大,吼一声也不至于找不着人。
  正想着呢,就忽然听见一声高呼:
  “我找到亭子了!”
  第186章 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31)
  众人循声而行,没走多远,果然见到一座有些破败的亭子。
  亭身由木料搭建,因年久失修显得斑驳腐朽,角落处甚至露出几道深深的裂缝。然而,亭子的框架却依然坚挺,透出几分历经风雨的沧桑感。
  亭子周围被繁茂的植物所包围,藤蔓与爬山虎密密匝匝地攀附在亭柱和横梁上,像是为这座古亭披上了一层厚重的绿意外衣。
  藤条垂落下来,在冬末春初的薄雾中轻轻摇曳,偶尔能看见几片零星的嫩芽,给破败的亭子增添了几分生气。
  “这亭子倒是别有一番风味。”许阎鸿随口感叹,迈步走近,熟练地掰开座位上的藤条,将几根碍事的藤蔓摘下,腾出一块空位来,“袁姨,您坐这儿歇歇吧。”
  袁琼师在秋南亭的搀扶下慢慢坐下,她低头伸手抚摸着身下的木板,眼神微怔。
  另一边站着秋南亭却忽然像是被什么触动了一般,猛地一个激灵。他抬头望向李津,两人的目光蓦然交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