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两个女孩子都点点头:“奴婢明白。”
飞絮则挠了挠后脑勺,憨憨地笑了一声,似乎还想再说点什么,却最终只是抓过手边的肉串,闷头啃了起来。
火光映在几人的脸上,夜风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
李津噙着笑,坐在一旁不语。秋南亭转头看了他一眼,扬眉问道:“高兴吧?”
“又不是你夸的,我高兴做什么?”李津笑着回道,伸手摸摸他的泛红的耳朵。
秋南亭轻哼一声,轻轻捶了他一拳,没再多说。
这时,萦丝忙活着翻烤鱼,抬头说道:“少爷,鱼好了,快趁热尝尝。”
秋南亭接过鱼,用筷子挑了一口,点头称赞:“好吃好吃,你们也吃。”
萦丝低眉一笑:“好,这里还有十来只,方才抓了许多回来,少爷吃完我们再烤。”
一旁的飞絮正忙着往篝火里添柴,手里攥着一小把枯枝,动作轻快利落。她的眉眼灵动,带着少女特有的活泼,做什么事都莽莽的。
众人围着篝火,吃饱喝足后,夜色渐深,山间的寒意渐浓。
李津站起身,抖了抖衣袖,低头看向秋南亭:“跟我去四周转转吧。”
秋南亭正有方便的想法,拉着他的手起来。
篝火旁,萦丝将叉肉的树枝扔进火中,转头看向飞絮,声音压低了几分:“他们走了。”
飞絮立刻凑近些,两人的脑袋挨在一起,偷偷说起悄悄话。
飞絮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藏不住心事一般:“我们果然没猜错,只是不知道夫人和老爷知晓不曾?”
萦丝抬头望了望火光外的方向,皱了皱眉,低声说道:“这就不是我们该说的话了。问出来已是有些冒犯,少爷也是将我们真的当自已人才会说出来。以后咱们得替少爷多留心些,官场上最是黑心,保不准有人会用这种事攻讦少爷。”
飞絮用力点头,神情一下子认真了起来:“那是自然!只是不知道到了洪州,世子还会不会和少爷同吃同睡呢?”
萦丝看了她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你看他们二人的模样,像是能分开的么?不过,少爷背后的势力不少。即便他们亲密些,旁人没有确切证据,又敢瞎说些什么呢?”
飞絮忽然咧嘴一笑,眼中满是狡黠:“嘿嘿,跟了少爷真好,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少奶奶来磋磨我们这些下人。”
萦丝被她逗乐了,却还是轻轻推了她一把:“方才你还说了那种话呢!少爷那般的人,就算真有少奶奶,那少奶奶必然也是好人。”
飞絮歪头想了想,眨了眨眼睛,憨憨一笑:“哦,也对!”
两人低声笑着,飞絮抱着膝盖蜷在篝火旁,明亮的眼神映着火光。
————
二月上旬,到了洪州。
洪州原本的知州和通判已经离开,留下了交接工作的师爷,还给秋南亭留了些信,指了几个可用之人。
人刚到州衙,师爷就搬了几筐子案卷账册出来,让他例行审阅。秋南亭本还想将洪州情况先摸个底,去地里还有百姓住的地方瞧瞧。
可现在洪州地区的农田已经开始播种早稻了,南部地区估计都快播完了,北部也即将要开始了。
好在来之前他做过些功课,虽不至于完全将洪州的底摸清楚,但是至少农业和经济基本都了解过了。
秋南亭跟李津在府衙门口草草过了个新官上任的流程,趁着百姓都来看热闹,先把皇帝给自已手谕给大伙给瞧了一眼。
正是李源说,允许他在地方便宜行事,在朝廷的大政策下面自已做些小变革。
百姓们拖家带口,水泄不通围在府衙门口,瞧自已原先顶好的那个父母官给换成了个面嫩的文弱书生,又拿出莫名其妙的“圣旨”,正是疑惑的时候。
秋南亭忽然问了一句话:“各位,那些是种地的,可否往前些来听我说些话?”
百姓们面面相觑,只有十来个往前迈了几步。
“这位大哥,您是种什么的?”
“回大人,草民是种稻子的。”
“那大爷您呢?”
“也是水稻呐!”
“那你们一年能余多少钱呐?”
这会儿他们正是实行的均田制,按人头分的田地,农民手里攥着的钱,全是种地又交完税后余下来的。
说到这话,人声音就下去了。
这话说得没意思,挣得多的不爱显摆,挣得少的说出来丢人。
秋南亭也不求得到确切回答,又俯身问了句:“那能想办法再多挣点儿么?”
“大人你说的这是啥话嘛!”
大家忽然就七嘴八舌说开了,带着浓重的洪州口音,秋南亭听不甚懂,好在那师爷人还没走,在旁边给他翻译。
“谁还不想多挣点,这个税这么多么,咋挣!”
税的事秋南亭还真没办法,术业有专攻,或许未来他能与郁鹏天讨论一番,不过现在国库都不甚充盈,没有条件给百姓们减负。
“虽然现在本官没办法给你们解决赋税的问题,但是如果地里的东西变多了,是不是自已剩得也能多些?”
“是吗?”
“咋多啊!”
师爷压了压手掌,百姓们虽然不太认秋南亭,但是上一任知州的师爷他们都认识,多少给点面子,安静了些许。
秋南亭朝师爷感激拱手,“烦请您给介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