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郭姑娘细瞧那株灵芝草,点头道:“这只怕是棵极稀贵的灵芝,生长于不测之高,或涧溪壑谷,为人迹所罕至之处,轻易不可得之。”黄衫女子便小心动手,将灵芝采来,道:“这紫芝补养气血,用治虚劳短气、手足逆冷,我瞧拿给病秧子周芷若服食,倒是恰当。”郭姑娘盈盈发笑,倒也不萦怀,拿过黄衫女子手里的野灵芝,见其上带有泥土,且泥很结实,甚难掰开,不由道:“果真是株好灵芝,煎给我那……给那周丫头服食,那是再好也没有。”
黄衫女子见她说起周芷若来,欲言又止,似乎有所隐瞒,狐疑之中,却也难见破绽,一路思量,此时方至益都,却听到赵敏失踪之噩耗,心头大震,怔道:“世子说她受伤跌入湖里,不知所踪……”脚下踉跄不稳,郭姑娘伸臂将她扶住,慰道:“莫慌,你瞧这河上的尸首都是铁衣乌甲,周丫头惯着青衫,那郡主丫头穿的也是白衣……”她本想宽慰几句,说这湖上并不见青白衣物,怎料一句话没说完,便忽然哽住了口。
只见几丈远一艘焦船头下,寒水幽幽,正漂着一袭牙白衣袍,瞧模样正是赵敏那日启程时所着。
黄衫女子不禁惊呼出声,轻功抖足,几个起落便立在船头舷边,弯腰一抄,提了那衣服起来,拎在手上。郭姑娘凝眸看去,见那身锦衣白袍其上一滩乌血,给水浸得污杂,晕将开来,犹如赵敏折扇面画着的凛冽寒梅枝,傲雪凌霜,眼下却瞧来肃杀骇人。
周芷若抱着赵敏给湖水冲到岸上时,却不知自己身在何方,赵敏的身子触来冰凉,仿佛江水来浸也觉微温,岸边满是岖石,周芷若双膝跪上,硌得生疼,可她竟丝毫未觉,只是瞧着赵敏。赵敏却是不醒,外袍给铁钩钩破了,叫江水冲走,只着了中衣,那肩头的箭矢尚刺在内,可血竟未横流,反倒被湖水一路冲刷得寡白,瞧来整个人都毫无生气,犹如幽冥气象。
周芷若不禁想起,自己当日在少室山上命于垂危,可想赵敏之心系。原来见心上人所伤,尤甚千刀万剐之痛。当下抖着手去掰赵敏肩头的箭羽,但听咔的一声,那箭矢应手而断,赵敏似有所察,闷哼出声,长睫轻扇,缓缓睁开眼来,瞧着一片茫茫之色,嘴里只喊:“痛……”
周芷若触她脸颊,切切唤道:“敏敏……若不拔箭,只怕留创落下旧疾,需取了箭根出来。”言罢不敢有半刻耽搁,当即扯下自己内衫袍角,裹了成卷,给赵敏口中咬着。
赵敏肩处中了一箭,周芷若猛一动劲拔出箭头,登时就血流不止,周芷若直吓得面唇惨白,忙给她点穴止血,赵敏疼痛难当,咬住口中衫头,袍角竟皆给咬得烂了,剧痛迫得她灵台清明,见到眼前一袭青衫,心中方定,口齿松开,袍角便滑落在地,人哑着嗓子怪道:“周……周芷若,你下手不会轻些么……”
周芷若好生自责,忙应着声,连唤:“是,是,敏敏,你好不好?”赵敏过了好半晌,缓了口气,轻轻说道:“唉,再好也没有啦。”
周芷若奇道:“你箭伤流血,痛成这般,哪里是好?”赵敏微微一笑,说:“我中此一箭,咱们却摆脱了我大哥,你九阴总旨也得,从此我跟着周姊姊,浪迹天涯,何尝不好?”
作者有话说:
周末愉快!上周末加班啦!而且最近沉迷剑三…有人竟在游戏里催更!好啦,这周来了?
第220章 平林月
周芷若心中欢喜,不忘给赵敏点穴止血,说道:“你眼下伤口不愈,这山野间药材缺紧,我这便去寻一寻。”
她自去了一阵归来,见赵敏流血受伤,整个人瞧来疲乏,忙将适才奔进林里去寻来的止血草药,嚼烂了敷在赵敏伤口。
赵敏望着她伪装的模样,叹道:“周姊姊,原本你作了易容,又将嗓音变了,该是藏的彻底的,可偏偏你说自己姓薛。这薛之一姓,旁人听来与周芷若三个字全无相干,可我是晓得的。薛……只是取你母亲之家姓,从前哪怕仅听你提过一次,我也都记着的……”她不过说了这几句话,就禁不住喘了几口气,周芷若忙道:“你莫多说话。”
赵敏肩头箭伤生疼,也就闭口不言。周芷若好生心疼,望着她道:“我早料到你的脾性,便不该瞒着你。敏敏,说来也是天意,我从前只觉自己多半命数将尽,哪知到了东海桃花岛,竟能遇上高人相助,与你中原再会。”赵敏闻言,不禁又脱口问:“你说的高人……是那个郭姑娘对不对?”她一想到郭襄,心里头便不是滋味,不待周芷若说话,便即续言:“咱们随军攻来益都当日,我心中疑窦丛生,有意试你武功,哪知你那几招使将出来,竟不属峨嵋派武学,也并非九阴真经里的路数,那指法婉转轻灵,瞧来也绝不是九阳神功的刚阳一路,那些武功……也是郭姑娘授给你的,对不对?”
周芷若微微一愣,不知她怎么突然讲到这个,自然一五一十回道:“不错。”赵敏淡淡道:“果然如此,那郭姑娘可算是你的大恩人了。她有本领治好你的肺腑旧疾,也有本领传你精妙绝伦的武功,人又生得秀美,谈吐气度无一不佳……”周芷若听她越说越怪,道:“分明受着伤,你却费劲说起郭姑娘做甚么?”
赵敏横了她一眼,道:“你这般着紧我的伤势,是心里还对我旧情不忘,却又如何在我去了终南山之后,你便就找到了她?”周芷若闻言一怔,方知赵敏是在吃郭姑娘的酸醋,不禁又想到连日里在王保保军中,种种误会之处,又是无奈,又是好笑,当下伸左臂将她搂住,说道:“从来便没有新的,何谈甚么旧情?我同你说,对那郭姑娘,我心里唯敬重钦佩,再无多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