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郭姑娘哈哈一笑,顿了顿,目光盈盈,说道:“风陵只一人,更有何求?”
黄衫女子见她说这句话时,脸上的神色像极了当初在峨嵋金顶之上、二人共看雾凇雪景之时,心中一动,不禁向她凝望,郭姑娘似有所察,目光转过来与其对视,黄衫女子不知怎么,心下反而没来由一乱,眼神避开,正瞟过赵敏那张艳如生花的脸,她定下神,唇动了动,端起酒盏饮了一口,始终没言一词。
天下好宴终须别。
两日之后,周芷若同赵敏辞行众人,打马往漠北去了。郭襄并着静玄、清如一路送出十余里,方才依依作别。自此风清月白,江湖中再无峨嵋掌门与绍敏郡主,只多了一双璧人。临秋风而驰白马,对夜月而望青鸾,山高水阔,总只有周芷若与赵敏了。
送人归程,静玄自与清如折返峨嵋,郭襄与二人再别,独身立在山道林前,但觉天地茫茫,身边之人总是来来去去。长生不老,原也不必艳羡,又想起自己天涯海角,行踪无定,也不知往哪里去,左右思量,还是先折回了古墓。
送赵周二人出去时已是暮色将至,眼下回来到底是夜月溶溶,几粒寒星斜坠左右,冬日也快过去,不像往日那样子冷了。
郭襄负手悠悠然朝古墓走,还未至墓入口,便听这终南山深处的幽林中传来一阵琴音。她幼受母教,琴棋书画,无一不会,加之生性聪颖,又爱异想天开,因此和母亲论琴、谈书,往往有独到之见,这时听到琴声,好奇心起,便循声寻去。
折而向北,只见古柏三百余章,皆挺直端秀,凌筲藤托根树旁,作花桕顶,灿若云荼。郭襄隐身花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张望去,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黄衫人影正自弹奏,借月流光,正是映着黄衫女子的脸。
郭襄细细聆听,发觉她奏的是一曲《隰桑》。此曲正是当初黄衫女子在西域见赵敏之时,背坐而奏之音,如今再弹起来,不免物是人非。
饶是郭襄不知其往事,也不禁听得心中一酸,出声诵道:“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黄衫女子忽然听到有人说话,那语声正是郭襄,不住“铮”的一声,断了弹奏,心里暗暗惊奇,想自己武功修为不弱,目光向来又极为敏锐,在这月色初生之际,于她何时潜在身旁树丛中,竟是全然没有察觉。实则是她沉浸心事,对周围风吹林动自然不得关顾。
黄衫女子移眸一望,只见松树的梢在风中来回晃动,那花草之后隐隐立了一个人影,便道:“郭姑娘送人回来了?”
郭襄此刻却是仍回想着她方才所奏的乐曲,只恨那柄碧玉箫没随手带在身边,否则拿来与之一和,实可称一桩风雅之事。这下听她问话,便才收敛好心绪,从花丛中走了出来,笑道:“我就晓得你今日不会去送郡主丫头,不意眼下却独个在这里伤春悲秋。既是心里放不下她,又如何不想去送她最后一程?”
黄衫女子将眉目一敛,轻声道:“事到如今,她总归是称心如意,与周芷若此生长伴、再无分别,那我当真赶去送了她,看到她最后一眼如何?我眼下在这里抚琴,没与她说上最后一句话,那又如何呢?”
郭襄微微一笑,道:“杨姑娘果然非同常人,赵丫头她没失忆,你知道!”黄衫女子点了点头,道:“我自认医术不坏,一直古怪为何诸多法子都给试过,她总是不得复原,还咬死不愿受我施针,若说她身子有哪里不好,我连日诊脉却是半点没探出来。直到那日她言说了要去蒙古的话,我才瞧见她手里偷偷藏着周芷若的手帕,终是恍然大悟了。”
郭襄笑道:“嗯,你方才的琴音很好听,我母亲从前虽也教过我弹琴,但我最擅是箫,弹起琴来,比起你的神乎其技,却差得远了。不过我既已听过你的妙曲,不回答一首,却有点说不过去。不如我便弹一曲回赠予你,你可不许取笑。”黄衫女子收敛心绪,微微一笑,道:“怎敢?”双手捧起瑶琴,送到郭襄面前。
郭襄接过坐到她身边,调了调琴弦,弹了起来,她的手法自没什么出奇,琴音柔韵细细,一缕幽幽如深闺私语,比起黄衫女子琴声的惨愁凄切,郭襄此音却是柔媚宛转。
琴曲终了,郭襄回头,却见黄衫女子痴痴地望着自己,不由笑道:“怎么?是我琴技太劣,竟惹得你心不在焉么?”黄衫女子听着郭襄奏曲,种种往事便如走马灯一般闪过眼前,混入了琴音之中,只感心中一荡,于心中的愁思悲怀似乎大悟了然,不禁哑然失笑,道:“不,我只是想到人活于世,总归力有穷时,心中所想的事,十九都不能做到,而世事大多早有定数,冥冥难逆。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初初见到她的时候,便已是迟了。”
郭襄将琴放下在地,伸手搭在她肩头,道:“杨姑娘,你本就文事谋略、琴棋书画,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又何必作茧自缚,非把自己困在这终南山不可呢?”
黄衫女子闻言愣了愣,继而面目又复平静,仰身靠在身后的松树上,阖眸叹道:“你讲的这些,是我从前就晓得了的……”她喃喃了几句,便再不言语,郭襄静待片刻,依旧不听她说话,轻唤几声:“杨姑娘、杨姑娘?”却听她呼吸悠长平稳,竟是睡着了。
郭襄心想:看来自从晓得郡主丫头要走,她就再没好生安寝过,如今人真的走了,想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又看她睡得安稳,到底不忍将人唤醒,便也随着靠在一旁,倚树胡乱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