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云秀拉着本沫迎上去叫住老师,本沫随即退到一旁看赖老师与母亲谈话,当她们同时回头用可怜的眼光看她时,让她一直强忍的心破碎,嚎啕大哭,大街人潮人涌,极大的自尊心又使她哑了口。老师走后,云秀拉着她的手,在南货店里买了两个大柿饼,塞在她的手心里,这是母亲第一次买东西给她吃,尽管柿饼很甜,但吃下去总是酸腻的。
回到家,她看见凌老太和赵本逵,他们眼中闪着得意的光芒,器满意得,视人犹芥。她那阴沉酷烈隐忍藏在心底,时刻准备以阴毒火辣的眼神回击他们,让他们下地狱。回到房间,又一次叫人难以理解的痛苦饮泣着。
农历十月初六是云秀生日,像往年一样,她打算谁都不请,但附近的大姨娘务必要来,娘家姊妹知道大姐去,便都来了。一整天凌老太面色冷沉,寡言寡言,见云秀娘家的姊妹、兄弟也是如此,即便中午吃饭也有脸色。
下午云秀趁天黑前热了菜,再晚兄弟恐要走夜路。一时客围了一桌,荣芝一边招呼客人坐下吃饭,一面热脸喊凌老太:“娘老子,吃饭啊!”
凌老太赌气回道:“不吃,肚子还撑饱。”整个下午她都坐在门口竹凳上,手持篾竹杆子,见鸡打鸡,见狗打狗,把那一群鸡鸭打飞落了到处都是。那狗一进门,凌老太一杆子狠丢在狗肚上,那狗嗷嗷乱叫直窜进了屋,凌老太捡杆直追,见狗躲在八仙桌底下,也不管是人是狗一顿乱敲,嘴里骂道:“黄眼狗,死出去,嫌死不知信。”狗又窜了出门,凌老太一杆子又猛地丢了出去,打得狗叫连连。
陈家人早已明白,深知凌老太秉性,只顾云秀的面,随了她去造法。云秀又添了一个擦菜,一碗呛炒辣椒,一上桌,几副筷子围随着大喊:“这就是好菜。”一时语笑喧阗。
凌老太最喜辣椒,单闻着味就来瘾,偏没得吃,惹得堵着气的凌老太怒火中烧,随即发作起来:只见她发疯魔一般,直起身捋袖揎拳,三两步踏进屋,双手在桌前一摊掀起那张八仙桌,一时杯盆皆落,人仰桌翻,吓得一个个目瞪口呆。只听凌老太喊:“没有我吃啊,好大狗胆,都休想吃!”
“你撞了鬼不是。”荣芝吓得不轻,夺口大骂。
“你就是鬼晓得么,赵明慧也是你亲姊妹,家里坐席,你不叫她,你就是个冒失鬼!”凌老太理直气壮,反指着荣芝的脸骂。
荣芝有话无从出口,忍了百忍,又见陈家人纷纷摆手走出大门,荣芝又气又愧,不好去追劝,又见云秀这榆木疙瘩一动不动立着,指着鼻子骂道:“楞死尸,还不去送下。”
云秀原是见凌老太这般发威动怒,一时魂魄失守,荣芝喊她时,吓破的魂才来。她跑到门口,大姨娘对她说:“妹啊,作孽!嫁到这样的人家,快回去,送什么。”说着一把鼻涕一把泪。
又追上了弟弟陈礼意,气得原本结舌的嘴直了,气咻咻说道:“没见过这样的人家,冇——得!”嘴角上的唾沫星儿狠劲一抹,用一双可怜的眼神望了又望,手摆了又摆,哆嗦骑车去了。
第四章 冬寒瑞雪飘庆团圆年
十一月初十是凌老太六十岁寿辰,宾朋满座,凌老太一整天都围着厨灶,招呼客人,待亲友渐渐散回,直到晚上她才得空看看赵姥爷,此时赵姥爷卧床八天已经气若游丝。
凌老太腰酸腿疼,早早睡了。赵书记因这些天日夜轮守也支撑不住早早躺下,脚底下睡的是本沫,因家里客多不够睡,这些天睡在赵书记的脚底下。
赵书记刚躺下,顺手一摸发现她如冷棍的双脚时,说道:“小孩子,屁眼里三把火,总是缺什么,脚冻骨。”接着十分怜惜的把她的脚伸直,双手紧握着她的脚,将她如冷棱的双脚怀入胸口,直到她的脚慢慢变得暖和,本沫虽然半梦半醒,她感到整个身体暖意融融,本沫将这温暖记在心底。
待到次日凌晨时,赵书记站在凌老太床边将她摇醒,道:“爹刚落气了!”凌老太一惊爬起来,本沫隐隐约约也听到前房里悲怮之声,也赶忙起床。
只见大门敞开,院前的灯泡换成百瓦大灯,左右大灯照如白昼,乱哄哄人来人往。此时赵家族六子十四孙都已到齐,自赵姥爷卧床已来,除子孙轮流陪护外,埠村几个组委员已在他床前守了七天七夜了。全村人敬他四世之祖辈,德高鸿儒博学,在埠村凡红白喜事、礼文、书信等乡党应酬皆是他援笔代写的,因此深受埠村人敬重。
本沫走进前房,只见赵姥爷已净身穿了寿衣,脚朝门移在地面木板上,她并不害怕,只觉赵姥爷如同睡觉般安详。后房里,合族人已围坐一团商议料理后事宜,只听人说道:“执事者各执其事,致哀者各尽其孝,采购保管其事,尽孝者无不参与,断不能私藏占已有。”说了一席话,又决议了墓地之事宜。待早上做完法事,将赵姥爷过仙桥后移至棺材,将灵柩停放在中堂内,按埠乡习俗,停棺七日,追思七天七夜。
大门上白幅已贴,两边门前对联:
历三朝观四代 饱经沧桑 含辛茹苦 晚景康宁乐绵长
六子悲全家哀 肝肠寸断 天意悲情 挥泪难报养育恩
大厅搭设了灵堂,两旁五音师,锣鼓班子,孝子穿麻衣草鞋,女人髻子及鬓帖,男人手巾戴梁冠,都肃静站在孝堂。
忽法事大喊:“请五音师准备九腔大礼台堂‘鼓初擂、舍初鸣、试大筒、试小乐,试清音’人生在世,最难量,生离死别古之常,‘日为梭、月为箭,催人白发为银像,堂前不见亲人召,满堂儿孙空挂念,请五音师乐奏,金亚鸣、礼鸣!”紧接着再听:“孝子就位,皆就位,请诸香案前跪、皆拜跪、初上香、献财帛;二拜,诸灵柩前跪、偕跪、初奠礼、初献爵,初奏奠酒词,行初绕棺礼,鸣金开道,奏大乐。”接着子孙皆围着棺材行绕棺礼,孩子们在大堂的一侧听九腔大礼,整个赵家族本字辈有近二十多个孩子,孩子们也都不上学了,兴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