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但乔卿并没有在巴克利对面说起这些,她只是平静地、就事论事地、像背诵警方通稿般地,讲述了周予淮的死。报纸上写的是,布扎集团大股东、执行董事周予淮死于狩猎意外。
  “在那之前,你和你亡夫的关系怎么样?”巴克利问。
  乔卿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之前?”
  “是的,在那之前。”巴克利重复一遍,语气和先前没有区别,“我看过你的病例记录。在他去世以前,你受到精神类疾病的困扰近……两年了,对吗?”
  “啊……对。”乔卿喃喃:“两年了。”
  “那时你们相处得怎么样?”
  “很好。”乔卿答。
  “很好?”巴克利的圆形镜片上有一闪而过的犹疑的光亮。
  “是的。”乔卿点头。她十分肯定。她舒展开胸膛。
  巴克利停顿一会,仔细观察她细微的表情——她没有在撒谎。巴克利不紧不慢地问:“你会怎么形容他?”
  乔卿想了想,回答道:“他是一个坚强且不屈不挠的人,热爱生活,精力充沛。他为这个家做了很多,为我、为司然。我曾经做错过一些事……”她的语调有一刹那的颤抖,她立即沉默下来,像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过几秒,乔卿的语气恢复平静:“哪怕在那之后,他依旧包容我。我很感激。”
  巴克利想再问问乔卿口中的错事,但乔卿似乎不愿多谈。两个人继续对坐十分钟左右,今日的就诊时间也到了。
  站在诊室门口,巴克利建议她继续参加小组心理治疗。
  “啊,那个正好也在今天。”乔卿告诉他:“每周五下午。”
  巴克利微笑着领她出门,“下周见。”
  乔卿在格雷姆精神疗养中心的小组治疗没有因为她的出院而停止。埃文斯医生偶尔会参与他们的讨论,但通常是由心理咨询师玛丽安领头的。
  几日前,司然说起心理咨询的时候,乔卿曾提出不如就在格雷姆找一位熟悉的治疗师,比如玛丽安就很不错。她耐心而热情,会带来家里烤的巧克力布朗尼,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而巴克利博士的办公室在新郡东区,从那里再到格雷姆中心,每个礼拜五她都得在路上多花费两个小时,坐地铁、转轮渡、乘轻轨。
  司然在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似乎在考虑,不过最后并没有改变主意,轻描淡写地拒绝了她的请求。
  “换个环境,也挺好。”
  乔卿心底冒出一种情绪,像是两片火石“嚓”的一声跃起的小小火星,转瞬即逝,再无踪迹可循。挂断电话,乔卿在窗边半张着嘴,仔仔细细地识别刚才那掠影般的感觉是什么。
  她呆呆地盯着掌中的手机,想了半晌。
  于是乔卿今晨去了巴克利博士的办公室,结束之后没有麻烦司机接送,打算自己坐地铁自上东区到二十七号码头,转轮渡回到切斯特岛,再坐轻轨往北一个小时去格雷姆中心。
  她没什么别的事要做的。这一路可以看到城市晌午的天空、哈德逊河、还有远处黛青的群山。
  在上轮渡时,乔卿接到新郡妇女儿童基金的电话。联络人名叫爱玛,听声音不过二十岁出头,说话的声音里有对乔卿的期盼和感激。爱玛礼貌地询问是不是这边的银行账户信息需要更新,因为他们已经两个季度没有收到乔卿的捐助了。
  两个季度,自从周予淮死了之后。
  两年前被布扎扫地出门后,乔卿每周会去妇女儿童基金做义工。她能搭上手的都是些文案或者外联的工作,但几个月下来也渐渐和救助家庭有些来往。其中有个女孩名叫小桔,刚刚上小学的年纪。
  小桔出生的时候就因为肛门高位闭锁做过几次手术,在四岁的时候,又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她的父母刚刚高中辍学,一咬牙把小桔送到新郡的一家收容所里。
  乔卿刚去做义工时,有一对宾州的夫妻提出收养小桔,基金会让乔卿协助领养登记的流程。乔卿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喜欢上了小桔,小姑娘的笑容纯净,牙齿有些不整齐,左边的虎牙凸出来。
  她手里总抱着个毛茸茸的长颈鹿,高兴时拽着它的脖子甩来甩去,生气的时候也拽着它的脖子甩来甩去。长颈鹿在小桔年复一年的折磨下秃了毛,但仍一脸严肃地履行陪伴小主人的使命。
  小桔走领养手续的那几个月里,旦逢周末,周予淮只要不是出差在外,便会陪乔卿一道儿去。后来,他以乔卿的名义每个季度向基金会捐助,两年来并未间断,直到……直到去年冬天,他死去的时候。
  小桔的养父母每个新年会给乔卿寄一张明信片。三口之家坐在暖黄的沙发里,小桔笑得很开心,虎牙依旧凸在外边,手里抓着长颈鹿的脖子。长颈鹿的眼眶塌了,肚子上的线口也开了,被崭新的棉质缝线草草吊着命。
  “明年我们打算给她找个伴儿,一只拉布拉多,或是罗威纳。”
  今年年初,乔卿在医院里收到他们寄来的明信片,她一个人静静读着那行字,仿佛能听到周予淮在她耳后嗤笑。他会指着照片里长颈鹿肚子上的缝线揶揄一句:“罗威纳是撞大运了。”
  于是乔卿也跟着微微笑了,她忽然觉得周予淮并没有死去,他一直在她身边,他早已变成她身体的一部分。
  第4章
  爱玛充满朝气的声音打断了乔卿的思绪:“等您方便的时候,请给我们来个电话,更新一下捐款账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