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你有权利说这种话么?你忘了就在这屋子,三年前的你么?”
“从来没有。”
“你忘了你自己才是个罪人:你忘了,我们--(突然,压制自己,冷笑)哦,这是过去的事,我不提了。1”
“所以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一个后母会爱上儿子——不是跟街坊邻居一样张大嘴巴、窃窃私语,作者给了你们足够的文本去阐释这个‘爱’是怎么发生的,伦理的违背只是这个家庭扭曲的证明,与此同时生根发芽的还有难言的爱。”
“这一次我求你,最後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1”
“当这种爱被置于文本上呈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跳出寻常生活的思维框架,在人性和命运的面前去完整地剖析这种爱——这种情节。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阅读后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都会给人一种审美上的趣味。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悲剧必须是要引起观众哀怜与恐惧的事物。我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也在梳理自己的此生。”
“今天这一天我受的罪过你都看见了,这样子以後不是一天,是整月,整年地,以至到我死,才算完。1”
这节课快结束了。
“他厌恶我,你的父亲:他知道我明白他的底细,他怕我。他愿意人人看我是怪物,是疯子,萍!1”
我刚刚的话剧片段只放了一小段,于是我又把多媒体打开试图再多放几分钟。视频声音有点大,那些念白出来的时候许多趴在桌子上睡着的学生猛地惊醒了,像受惊的小鸟迷茫地四处看着。我往张嘉楠那儿看了一眼,她现在坐在一个边缘的、靠窗的位置,我需要偏偏头才能看见她。这次她没有睡觉,只是好像在盯着自己的面前发呆。
在一连好几天都下雨之后,今天外面终于出现了好大的太阳。她正好有一点被太阳照到了,头发都在发光。
我想起了我以前看过的那些给小孩看的动画片人物角色,我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面以为我长大后会成为的美好勇敢角色。下课铃响,教室里的学生们好像去除了屏障,一个接一个活泼起来。教室后面的心愿墙上贴满了他们的梦想。也许是太阳太好,也许是新生的、年轻的存在总是会有未知的希望。
我走神了。不知道张嘉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我是在看她,并且盯回来的。她好像还是在发呆,但是定定看着我的方向。我抓着我手里的教材书仓皇逃窜,没有注意到我的备课笔记掉在了讲台桌子上。
1.选自《雷雨》(曹禺)第四幕繁漪的台词。
第六章 重复
今天晚上我没有晚自习,但是语文组开会拖得太晚,我又急着交一篇教学材料,坐在办公室敲敲打打不知不觉就已经十点半了。收拾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才发现我教案不见了。
那是我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寒假的教案。我叹了口气,准备去今天我上过课的班找找。离语文组办公室最近的就是15班,走个拐角就到了。结果我刚刚出门,就看见15班走廊上站着一排学生,走近一看,是15班班主任张志刚在训学生。
“我今天叫你们出来,不止是因为你们化学考试都不及格,而且你们都没做对好几道我上课已经讲过的题!我不知道你们是不听课,还是听不懂课,但是你们这样的——我都不建议你们在升高二后继续选理科了,现在就考不及格,等分科了之后岂不是只有十几分。说实话,化学不算最难的,很多东西都是死的,但是理科的数学、物理会变得很难,你们自己学起来也很痛苦。”
我只是没想到张嘉楠也低着头站在那里挨骂。她也没什么反应,只是在那儿听着,也许又是在发呆。我走近的时候,班主任看见我了,问我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去吗。
我说我看看我讲义是不是放在班里了,我找不到了。我说话的时候,正好停在张嘉楠旁边,我感觉我都能完全把她挡住。我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我感觉张嘉楠似乎抬起头来看我了。高一是十点四十下晚自习,在一阵很短的铃声之后,整个教学楼都开始吵起来了。一瞬间,走廊就被学生占领,他们背着书包疯跑。
张志刚老师只能尽量提高自己的声音:“今天你们一个个都留下来,把我之前讲过的那个题目里面的方程式抄30遍再走!一会放在我办公室,我在那里等你们一个个来交。”
本来压抑的训话被放学学生的轻松气氛打断,我不知道张老师原本的计划是不是要留这些学生罚抄,或者说这只是他设计的训话未结束、被外力打断的临时起意。我和这些被批评的学生一起逆着人流往教室走去。
我其实走到门口就看见讲台干干净净。我想我也许是放在另一个班了吧,但是我还是装模作样地上去找了,只是为了能看清张嘉楠。我看见张嘉楠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周围的人都基本走空了,她翻出白纸来抄写。
我记得她成绩不是在中游吗,为什么会被罚抄呢。她旁边一个人都没有,是没有同学等她、和她一起回寝室吗。
教室的灯似乎因为坐的学生少了,变得更刺眼了。有棱有角的课桌、杂乱的书堆报纸习题、食物与旧拖把混合的味道。
“老师,请让一下。”值日的同学推着拖把进来了,其实就只是一根木条支撑着、下面拖了很多黑布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