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唐先生接下来的话证明,两个都不是,人家从一而终初心不改。
“是因为那孩子吧?”唐先生冲门外抬了抬下巴,脖子上软塌塌的皮肤像擦过嘴又在裤兜里揣了半个月卫生纸一样抻开又挤拢,“朱古,藏音译,世人也称……‘活佛’。”
老和尚终于不再沉默,他说:“你想要什么。”
唐先生身体坐直,沉声道:“我不想死,我要长生。”
“你不要的,我要。”
老和尚摇头:“这世上没有什么长生,只要是生命便有消亡的那一天,只是早与晚的区别。”
“那我宁愿晚死。就算会一直老下去,会身体萎缩,会变得不人不鬼,我也选择晚死。”唐先生话说得分外斩钉截铁,也分外不客气。
听他这样说,老和尚叹了口气,点头应了:“如你所愿。”
得到承诺唐先生终于不急了:“法师放心,若我得偿所愿,日后必会照拂寺庙……”
停了一下,他接着说:“照拂朱古。”
听完这段信息量爆炸的话,戚小胖突然后知后觉的来了一句:“朱古……活佛……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深奥,卿白想了想,决定按官方的说法来解释:“佛说要有活佛,于是经党委组织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当地人民群众意见后,召开会议深入研究探讨,最后予以批准,在满足《活佛转世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申报批准手续后,经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并上报批准,同意活佛转世。”
戚小胖:“???”
戚小胖满脸问号。
朱古本人一脸认真地说:“只有经过正规程序寻访认定的才能称作‘活佛’,我不是。”
感情这玩意儿还有野生的。
第72章 活佛
樗山本地野生活佛哀蝉看起来并不太喜欢这个在他们教内地位崇高的称号, 但为了避免误会,还是耐着性子解释了几句:“朱古的原意是‘化身’,在藏传佛教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修行人都可以称作朱古, 并不专门指代活佛。”
“而‘活佛’一词的汉语字面意思是‘活着的佛’, 其实这并不符合佛教教意,只是因为翻译问题流传较广,被大部分不了解佛教的人接受, 逐渐就变成了约定俗成。”
戚小胖‘哦’了一声, 也不知听没听懂, 低着脑袋不知道琢磨了些什么, 再抬起头来时看哀蝉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卿白从前和各路‘神仙’打交道那阵儿, 为了不被骗得团团转给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自学了不少宗教民俗知识, 先前老和尚那句‘朱古’一出口,他便知道哀蝉的身份不简单了,至少在这座寺庙内十分崇高。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 ‘朱古’或者说‘活佛’是藏传佛教的概念,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虽然都是‘佛教’, 内容教义甚至供奉的佛与菩萨都大为不同, 光是国内的便可粗略分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而樗山离藏地十万八千里, 十里八乡全是土生土长的汉人,这样并不算偏远的地方、这样既不人迹罕至也不深山老林的山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既有‘活佛’, 建筑语言服饰却又都是汉地风格的寺庙?
思来想去,不论是玉雪可爱的小哀蝉还是平平无奇的大哀蝉都是纯正汉人长相, 那问题只能是出在老和尚身上,然而他已经老得连人样都没有了,想从外貌看出所属民族基本属于妄想。
卿白正遗憾,经过唐先生刚才单方面‘友好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两个老头一起起身出门,老和尚看着蹲在院墙边小沙弥小小一团的身影,老得已经没有了形状的嘴唇轻轻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卿白猜测他在这一刻或许有些不忍心。
但也只是这一刻。
“朱古,”老和尚对着身子没动,只脑袋转了180度的小沙弥说,“过来,来我这里。”
那小沙弥定定看了柔声细语的老和尚一会儿后突然把目光投向一边的哀蝉,虽然一句话没说,那张面无表情的小脸却将想说的话都摆得明明白白——说好了会帮我赶跑讨厌客人自己不骗自己呢?
哀蝉站在门边,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副认真参禅悟道的模样。
这种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打破沉默,毕竟老人家还等着呢,于是卿白用没有一点儿波澜起伏的嗓音给哀蝉的人品盖棺定论:“连自己都骗,垃圾成年人。”
哀蝉:“……”
大概是看出长大后的自己靠不住了,小沙弥收回目光,垂着眼帘站起身,两只小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慢吞吞往老和尚面前挪——老和尚出来得突然,玩得正起劲儿的知了来不及塞袖筒里,只能这样欲盖弥彰地藏在背后。
在旁观的人看来更是天真可爱,若是在山下,大概没有人舍得为难这样大的可爱小孩儿,但在讲究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寺庙,就很难说了。
不知是人太老连带着眼神也不好了,老和尚好像并没有发现小沙弥的心虚扭捏,他颇为艰难地弯下腰,枯槁的大手放在小沙弥单薄稚嫩的肩膀上,轻声说:“现在天还没有黑,朱古想去山后树林里玩吗?”
卿白注意到,老和尚这句话问出口后,哀蝉垂在两侧的手悄悄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