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平阳镇下十来个村,要说哪个村最穷,那山里屯排第二,都没人敢排第一。
  山里屯之所以叫山里屯,那是因为下了‘大路’ 还有爬十里的山路才能到达。
  那山路不大,都不足半米来宽,弯弯曲曲的,从山脚饶到山顶,又从山顶饶下去,爬几座山,才能到达山里屯。
  山里屯真真的是住山里。
  他们那些山,多是石头,不像小山村、柳江村这些,虽是也有山,可那山有泥土,开垦了还能种点玉米啥的。
  山里屯那边,玉米多是种石缝里。那些石头不是小石头,扔了就行,而是一大块一大块,深深陷在地里头,挖都挖不出来,那土壤种谷子也不好,因此他们没有水田,只有旱地。
  村里人赚银子,大头就是靠卖粮食,山里屯种不了谷子,那是家家户户都穷。
  媒婆帮着相看的那户人家比大房一家还穷,底下有个小哥儿,今年二十了,模样还算得可以。
  要说只是家里穷,也不至于拖到现在二十了都没嫁人,之所以没嫁出去,是因为那哥儿左手断了三根手指头。
  媒婆说是小时候帮着家里砍猪菜,不小心砍到了,后头没再长出来,也不知道怎么砍的,反正如今就剩大拇指和小手指,平时干活多少是有些不方便,人家嫌,他便一直留家里。
  那家人先头也托吴媒婆帮着相看过,因此吴媒婆见过人,那哥儿勤快,虽是黑了些,个头又高了些,但人瞧着是好的。
  吴媒婆同二伯娘关系好,她们两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嫁过来的,还有一些拐着弯的亲戚关系,因此那哥儿到底什么个情况,家里如何,她也没刻意隐瞒,都同着二伯娘说了。
  山里屯离二伯娘娘家近,出了上次的事儿,二伯娘这次谨慎不少,为此还特意回去同她娘打听了一番。
  柳哥儿在周边几个村子还是挺出名的。
  她娘说这个哥儿除了没手指头,别的地方都好,家里父亲和爹爹都是好相处的,底下弟弟弟媳,那也是性子好的。
  柳哥儿这般岁数没嫁出去,若是换了旁的,那弟媳肯定是要嫌的。
  可这柳哥儿的弟媳就从没说过柳哥儿啥。
  柳哥儿有些活也干得了,就是慢,也不利索。
  她娘带她去看,到山里屯的时候,正巧的看见那哥儿在小溪边洗衣裳。
  拧干的时候,左手不方便,没了手指头抓不住东西,他就放嘴里咬,然后才用着右手慢慢的拧,拧了好些会儿,才拧完。
  她娘说挑水洗衣这种活,柳哥儿到是做得,但割谷子这种得两手上的活儿,他却是干不了的。
  二伯娘回来一说,堂奶奶和大伯娘又仔细问了问,便说行。
  不怕人干不了,就怕人懒啥也不想干。
  他们家地少,又有几个汉子,地里的农事也不用屋里人忙活,因此割不了谷子啥的也不要紧,能帮忙洗洗衣服,做做饭,喂喂猪啥的,便是顶顶好了,自家条件不好,不能要求太高。
  二伯娘就想着隔天让吴媒婆帮忙去问问,人家哥儿愿不愿。
  蒋大树这边,虽是还不愿,但二伯娘晓得,这事儿若是真定下来,她家大树心地好,为了人哥儿,定是不会闹着退亲啥的。
  古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帮着相看好了,那该娶就娶,该嫁就嫁。
  少有人自己找的。
  毕竟时代封建,没有自由恋爱这一说,姑娘哥儿都守着礼,即使有那喜欢的,那也是偷偷摸摸的喜欢。
  没谁敢乱来,因为一旦乱来,被捅出去的话,那是要被人骂死的。
  就像黄秀莲。
  二伯娘也没觉得自己这事儿做的有啥不对,想先斩后奏,结果倒好,刚想得美呢,晚上大伯就被抬回来了,存了几年的银子花了个精光。
  二伯娘能不伤心?
  这事她和蒋小一说过,如今又没成,蒋小一也难受,他和蒋大树、蒋大牛关系都还不错。
  之前三人是难兄难弟,一个嫁不出去,两个娶不着媳妇儿,如今他自个有归宿了,大堂哥也已经娶到了媳妇,而蒋大树却是被耽搁了。
  他闷闷不乐,晚上肉都吃得少了,就吃了半斤。
  这可不得了啊!
  白子慕立马就担忧了。
  这小哥儿平日是半斤猪肉都不够塞牙缝的,今儿竟破天荒的吃这么少,一定是出事儿了。
  他问了一嘴,蒋小一便老实说了,这事儿没什么好隐瞒的,叽里咕噜说完后,未了他还来这么一句:
  “二堂哥估计是要打光棍的命了,哎,我们村这些年,出了好多光棍,没媳妇,没儿子,一个人孤独终老,没想着二堂哥也要加入他们的队伍……他咋的这么命苦,我一想到这儿,心里就难受得不行,夫君,还有饭吗?我想再吃半碗。”
  白子慕:“……”
  难受得不行还能吃得下半斤肉?三碗饭?怎么比他还要厉害啊?
  他要是难受,最多也就能吃三碗粉。
  蒋父在一旁听了蒋小一这话也有点臊,头顶都要冒烟。
  白子慕帮着蒋小一打了半碗饭,正要放下饭勺,蒋小三跑他旁边,举着碗:“哥夫哥夫,小三也想再吃半碗。”
  白子慕先摸了下他的小肚子,发现没怎么鼓,这才给他打了。
  “夫君。”蒋小一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问:“你那里有什么活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