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大伯娘听说富贵人家都是烧的木炭,再看家里烧的柴火,虽也是暖,但烟大,呛人得很,往年冬日他们常在堂屋烤火,屋上房梁、茅草被熏得黑乎乎,对方一看就是个富贵人,她有些不太好意思,又略显拘谨的说道:
“鸟鸟他爹,你快进来坐坐。”她拿了凳子,怕上头沾到灰,擦了擦才递给赵云澜:“农家简陋,你别嫌弃,大丫,去给鸟鸟他爹倒碗热水。”
“哎。”张大丫跑去了,特意从在碗柜里拿了个没用过的新碗。
茶杯小,不实用,农家人是见天的忙,就算夏日热,那也是煮点绿豆或是一些凉茶喝,大碗装的喝过瘾,茶杯小,不实用不说,还贵,大家都不咋的买这玩意儿。
赵云澜坐下来后,蒋小二从他身上下来,又钻到蒋小一两腿间,仰头叫他:“大哥。”
蒋小一看向他:“怎么了?”
蒋小二小短手指着外头:“小二想去看螺。”
“那你去吧,看看就行,不许玩水,知不知道?”
田螺就放院子里,满满两大盘,蒋小二去了,大伯娘和二伯娘,还有堂奶奶同赵云澜聊了会儿话。
到底都是屋里人,能聊的话题多了去了。
蒋小一想起堂奶奶上次说的话,看向二伯娘,问:“伯娘,给柳家的礼可是都买好了?”
二伯娘摇头道:“还没呢!我正想着明儿去,买好了,后天就让吴媒婆带我和你二哥去一趟柳家。”
第146章
赵云澜晓得怎么回事儿,刚大家也说了一嘴,这会好奇的问:“我们这边初次上门,一般都要买些啥?”
虽说都是隶属于平阳镇,但平阳镇也大,各地风俗皆不相同,就算是挨得比较近的柳江村,在一些习俗上同着小山村都不一样。
蒋小一也看了过来,二伯娘见他们不太懂,解释道:“别的地方啥个样,我也不晓得,但我们这边,如果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再上门,就得带六斤红糖,六斤四京果,六斤肉,六斤大雁,还有六斤花生和六斤面粉,老一辈的说,此乃六六大顺之意,不过也有各样只送四斤的,寓意是事事大吉,反正不是四斤就是六斤。”
这么些都得去不少银子。
张大丫是心宽体胖,嫁到家里这么久,从没对家里人红过脸,对着几个老的尊敬,对几个小的也很爱护,虽晓得她不在意,大伯娘还是道:“大丫……”
张大丫似乎知道她想说什么,先摆了摆手:“娘,俺啥的人你还不晓得,以前家里穷,你和大牛上俺家,红糖啥的带了四斤,可如今二伯他们在三叔那边做活儿了,家里不像以前那般,那合该是六斤。”
穷时跟旁人一样送四斤,那说得过去,可现在村里人谁不晓得他们家赚银子了,要是送柳家哥儿也只送四斤,那么别人只当他们看不上柳家,柳哥儿又那个,嫁过来以后,村里人难免的会轻瞧他。
大伯娘笑起来:“你能这般想就好,娘心头宽慰。”
堂奶奶也附和着说了几句,后头才又看着二伯娘道:“大冬天的,大雁怕是没有卖,你明儿看着买两只鸭子就行了。”
二伯娘拿竹钳子拨弄了一下柴火,这火烧得久了,下头都是火星,把火星拨拉出来,柴火下头空了,能烧得旺些,烟也没那么大,她放了竹钳子才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前儿吴大姐同我说,柳家哥儿他爹爱喝酒,我想着,要么就不买花生了,买几斤酒,娘您看这样行吗?”
这礼不是说想送啥就送啥。送的东西都有寓意在里头。
像面粉、红糖,用于给女方家做汤圆用,出嫁前给出嫁的姑娘哥儿吃点,如此出门后以后日子才能过得圆满甜蜜。
四京果里头有龙眼干、荔枝干、核桃干和连壳花生,有祝福子孙兴旺,生生不息之意。
堂奶奶想了想,米酒大米酿的,一斤比猪肉还要贵,她们买不起,但红薯酒便宜些,这个倒是能买,便道:“行的,这礼讲究要送好,也要送对,外头人不是说那啥投……”
赵云澜接过话:“投其所好。”
堂奶奶一拍大腿:“对对对,还是鸟鸟他爹懂得多。”说着说着她又看向蒋小一,拍着他的手背,道:
“你娘不在,这屋里的事儿,你父亲估摸着不晓得,你爷奶去的早,你父亲才十六他们就走了,想来也是没能教你爹这些事儿,你啊,有空的话,多跟着你两个伯娘学学,不然以后要是有了孩子,要给他们寻人家,啥都不懂,可如何是好。”
张大丫笑起来,朝外头看了一眼,蒋小二蹲在水盆边,小小的个头,正拿着根小棍子在玩螺,那螺把头伸出来,他就拿棍子去碰一下,那螺受惊后,又立马的把头缩回去,也不晓得有啥好玩的,他笑眯眯,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开心。
张大丫收回视线,就笑了:“不说啥孩子不孩子的,小二小三可都是汉子,如今都六岁了,再过几年就能给他们相看姑娘家了。”
蒋小一也朝蒋小二看了眼,这小子如今还得让他帮忙洗屁股,娶媳妇,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大嫂说笑了,他们还那么小呢!”
大伯娘道:“现在是小,但日子过得快着咧,几年是一晃眼就能过去了,要是不细想,小二小三被送回来的事儿,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似的,可是你看,一个没留神,他们竟是都会跑会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