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铲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野草根挖出来了还得捡干净,不然留地里,天气阴沉,早上雾气又大,野草生命力较为顽强,很快就又能把根扎土里,待到三月春雨绵绵,它们立马就窜的长起来。
所以往年这个时候,大多都是汉子负责翻地,妇人或者孩子在后头捡草根。
要是家里有牛,那可以用牛犁地,没有牛,只能用锄头,村里人家,田和地加起来,少的家里有八/九亩,多的十来二十亩,一锄头一锄头的弄,一天下来,不吃不喝也不歇息,顶了天也就能整个一亩多。
如此,要是不加紧干,等着月底天气暖和了,玉米、庄稼种得迟了,收成肯定要受到影响。村里人家生娃儿多,一是想着传宗接代,二便是孩子多了地里的活儿才有人做。
虽说种地是三分靠种,七分看天。
但庄稼人一家人的温饱以及吃穿用度,就落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因此没人敢躲赖。
蒋小一一刻都不敢耽误了,特别是今年家里还多了两亩田——村长办事快,初八那天早上寻了过来,说田已经买好了。
他初九和陆老汉去衙门办理过户,让蒋父那天也去,在镇上等他,陆老汉走了,就立马随他再去过户。
为避免漏税,逃税,大周田地、户籍啥的都管得很严。
要是搁旁的地儿,这田契买卖或转交,只需双方协商好,摁个手印,随后买方自个去衙门办理过户就行了。
但大周这儿,田产、房屋、人员等,过户时需买卖两方在场,或者买方手持卖方的户籍,衙门方可办理。
之所以这么赶,是因为这事是大事,村长不想拖,恐出意外。
蒋家信任他,二十几两银子说给就给了,初三那天蒋小一把银子送过去,村长想立个字据,蒋小一说不用。
二十四两不是小数目,村里上百户人家,都没几家能存得这么多银子。
蒋小一没让他立数据,这是信他。
村长自是不想辜负他们的信任,他和陆家买了田,村里人都晓得,他要是不提也不说一声,那是不是想昧下这两亩田?蒋家托他办事,不好催他过户,也不好多问,问多了,那便是不信任,可他不能不晓得理。
因此便主动催促。
买到田了,蒋父高兴,见蒋小一在一旁,他没好多说,送村长出门时,才低声问道:“周叔,我明儿让白小子跟你去行不行?”
“啊?”村长纳闷道:“你要忙?”
蒋父摇摇头:“倒也不是,我想把田记在白小子的名下。”
村长顿了一下,大概也晓得他为啥这么说。
这买田的银子大多都是白子慕和蒋小一赚的,如此,那田合该是记到他们名字。
不过……
“白小子不是和你同一本户籍?”
蒋父道:“是啊!”
“那过在他名下,这田便是记在蒋家的户籍上,记你名下,田也是记在蒋家户籍上,都一样儿。”村长说。
“哪能一样。”蒋父道:“记他名下,以后我要是不在了,那田便是他们两个人自个的,记我名下,那就是几个孩子都有份。”
村长点点头,确实是这么理。
他当村长这么多年,龌龊事儿没少见,许多兄弟平日看着和和睦睦,但分家的时候,却能为了点田是吵得老死不相往来。
“我倒是没想到这一茬。”他想说小二小三看着那么依赖蒋小一,有点吃的就想着他,老人家都说三岁看老,如今他们六岁了,都懂事儿了,也没见着坏,以后怎么可能为了点田跟他争?
可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听蒋父道:“小二小三年纪小,现在还没有脑子。”
村长:“……”
什么叫没有脑子?
那蒋小二和蒋小三现在脖子上顶着的难道是个南瓜吗?
蒋父还在继续:“这两娃子虽小,也不晓得事儿,可他们两从小就是小一带着长大的,我看得出来,他们爱蒋小一胜过我这个当父亲的,也最听白小子的话,以后即使我不在了,他们也不会和小一闹,我不担心这个。”
村长:“那你是?”
“白小子是上门的,我就是想表个态。”蒋父说。
是这么个理。
白子慕养蒋小二几个,那是他自个疼小舅子,自个乐意,可蒋父若是理所当然,那便是不该。
村长开口道:
“这一点我倒是没想到,你这么做是该的,不然久了,白小子怕是要心寒,不过你们同个户籍,你又是他父亲,想把田记到他名下去,你自个去就行了,不用喊他。”
“这样啊!”蒋父点点头:“那周叔,明儿我在福来客栈等你。”
“行。”
这两亩田田契上写的是白子慕的名,便等同是记在了他的名下。
家里多了两亩田,蒋小一高兴,干起活儿来都有劲。
蒋父跟着蒋小一出了好几次摊,没什么客人的时候,蒋小一也会教他煎豆腐。
这会儿农忙,村里人肯定没啥子人去赶集,出摊的话,只能做镇上人的生意,如此倒也不是太忙,这活也不用啥子力气,蒋小一就让蒋父去,他自个则带着三个小家伙去地里忙。
可家里的猪和鸡需要喂,特别是鸡,四十只,还不算得太大,要是大一些,喂起来轻松,菜叶子直接扔里头就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