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张舒越问什么灵气?
  楼县令没说话。
  张舒越便晓得楼县令这是推辞之意,他便劝,可楼县令还是不同意。
  前两年,清河书院的广有志入了他的眼,张舒越便又劝楼县令收徒,楼县令还是没有同意。
  这两人都是有望走到殿前去的。
  张舒越倒也不是平白无故的想给楼县令‘找事’。
  虽说他们老师乃贵为当朝太傅,官居一品,但老师底下两儿子,如今官品并不如他,他政绩平平,朝中局势多变,也许哪天他就要被调走了也不说定。
  他若是不在,老师年岁又上来了,退下是迟早的事,他这师弟明明有谋略有才干,却偏偏的又不爱争,因此别说十年,就是百年,他怕是都升不了官,如此,到时谁来护他?
  收几个徒弟,他便能有后盾了。
  可他这几年,给他推荐了多少人?没有十个都有九个,他那师弟一个都看不上,直到前几月突然给他来信,说他看上一个人了,有意培养。
  后头又说了套种,这事儿他拦着楼县令没给他上报,首先是白子慕来历不明,他不放心,这小山村虽是种出来了,可谁晓得是不是白子慕做了什么鬼。
  二便是,蒋小一当初说的那些话,这套种,是受气候、土壤等各种因素制约,是只小山村能这般种,还是旁的地儿也能?这些都得实验过,确实无误了,才好上报上去。
  今年开春,楼县令亲自押着白子慕,然后带队下到各个村里查探了一番。
  其实都是属南的,气候相差并不大,套种,需要适宜的地理环境和适合的气候条件,平阳镇这边下头各个村子虽气候一至,但地理环境相差却是大的。
  就像小山村和柳江村,就隔了一座山,田地都是一样儿的,气候也是一样,因此能跟着套种。
  可像柳哥儿娘家山里屯这种鬼子来了都找不着的地方就不行了。
  玉米套种大豆适合于土地肥沃富含有机质、水分保持较好的地区。同时,土地的坡度、倾斜度需要在适宜范围内,这有利于水分的流动和保持。此外,土层也要深厚,以便植株能够深入生长,保证玉米、大豆的生长和发芽。
  山里屯为啥穷?
  一是地少且贫瘠。
  二是山多地里旱,种不了稻谷。
  本来那地种玉米都够呛,咋的还能套种。
  白子慕拿了人九十两银子,跟着楼县令跑了十来天,确定什么地能种,什么地不能种后,就不关他的事儿了。
  但楼县令还得忙,毕竟咋的说服村民们按着他说的种,就得花不少功夫。
  ——不是个个村都像小山村这般,小山村当初敢种,是因为跟着蒋家赚了银子,蒋家短短时间内就过上了顿顿是肉的生活,为啥?
  人有本事呗。
  跟着人干没错。
  所以家家户户都敢试一下。
  可外头人谁敢拿田地去赌?一年嚼头就靠这么几亩地,种坏了咋整?来年喝西北风啊?
  你个县老爷整天就会曰曰曰,种过田吗?晓得玉米长啥子吗样你就敢叫我们这么种?小山村种过?还大丰收。
  呸,我们又没见过。
  楼县令不是个坏,若是不顾民义,他大可强硬些,压着村民们种,可他干不来这种事儿,只得徐徐劝导。
  楼县令给张舒越写信多是吐槽,还让他帮些忙,提白子慕提得多了,白子慕便在张舒越这儿记了名。
  先头是忙,张舒越都没能过多的调查此人,如今……
  来赶个考拖家带口,见天的玩还不算,还……还去蹭白食,这真真是半点都不像话,哪个读书人能干出这种事儿来,人读书人有气节,是饿死都干不来这种事儿,他光是想想他都觉得臊。
  白子慕和蒋小一玩了整整三天,月初的时候才拿着户籍去衙门外头登记。
  需要举人担保,考生互结这些事儿,楼县令都给白子慕办好了,压根不用他操心。
  登记好,衙役说明儿开考,寅时带着东西过来排队。
  寅时就是早上三点。
  寻常小洲下头十来个县,大洲下头能有二十来个县,平府下面一共有十六个县,参考人数众多,府试又严,带的包子、馒头不仅要掰开仔细检查,就是书生都得脱光了给衙役看,牙缝、花花、耳朵、头发,都得一一检查。
  以前觉读书人清高,因此衙门检查并未太过严苛,考生就是唰的一下将衣裳脱了,然后又迅速穿上,衙役看过一眼走个形式就行。
  可后头有些书生是拼得很,以前有人抄小纸条塞到屁股里头过,后头被举报,查得就严格了。
  第二天蒋小一早早就起来了。
  又检查了一遍笔墨和被子。
  这几样东西不能放空间袋带进去,不然被人看见了不好说。
  吃食不要紧,反正是呆考舍里头吃的,又没有人见着,不会引起怀疑。
  检查好了,赵主君过来,说早食都准备好了,把白小子喊起来吧!
  白子慕住的是西苑,这边原是有丫鬟和小厮侯着的,但因着老六和小六特殊些,赵主君便把丫鬟和小厮都撤了,不许任何人进来。
  蒋小一嗯了声,去叫白子慕。
  他又化了原型,抱着老六和小六睡得正香,三只胖小熊凑成一团,蒋小一看得心都软了。
  “夫君,起来了。”他轻轻喊了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