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要是好吃,他偷偷给他夫郎带些回去。
  白子慕高兴,又有些期待,可直到御花园坐下,看见跟前桌子上搁的东西,心里就凉了大半。
  整整五盘菜,听着像是很多,但……
  萝卜丝围着半个鹅肝,白色萝卜丝上头不知淋了什么酱,看着黑不溜秋。
  另一盘是一个虾球和一个肉馅蛋饺相配制成的“黄葵伴雪梅”。
  那虾球和肉馅就汤圆大。
  五盘菜,真倒碗里,怕是都倒不满一碗,虽然旁边瓜果挺多,可这又不能当菜吃。
  白子慕都哽了,这皇宫里头的御厨怕是个周扒皮啊!
  再看其他三个菜,也是少得可怜,而且应该是做了许久了,那菜上都结了油。
  宫廷菜在原料选择上有其他风味菜系无法与之相比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它选取的材料多是民间上品烹调原料以及各地进贡的名优土特产品,广收博取天下万物中的稀世之珍。
  其烹调之精细,辅料之昂贵,非民间菜肴所能够与之相比。
  宫廷菜还十分讲究菜肴的造型艺术,图案造型要求做到象盆景一样美观悦目,并注重利用荤素菜肴本身在色彩、质地、口味、营养成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来协调整盘菜肴的色泽调味,烘托主料,突出主味。
  不止宫里,就是外头的世家,官家也是如此,讲究得厉害,吃的菜都是‘精细’又‘好看’,哪里像着百姓人家,菜往锅里一炒,熟了往盆里一捞就完事儿了。
  因此当初苏嬷嬷看见蒋家搁桌上那几盆菜,毫无造型可言,心里便小看了蒋家一等,觉得蒋家桌上那一大盆一大盆的,装的真是猪食不如。
  可越精细的菜肴,越是少了家的味道。
  菜少就少了,因为是探花,这次白子慕坐的离前头有些近,但也不是首座下首。
  虽说是为新科学子举办的宴会,但朝中一些受宠的大臣也会参与,这些人都已位极人臣,自是不可能坐在状元这些六品官后头,因此白子慕离首座有些远,但这个距离,他却觉得还是有些近了,心里毛毛的。
  尚老在一旁同他说宴会规矩。他晓得白子慕村里来的,有些规矩怕是不懂。
  他是没想到白子慕能进前二甲,因此这些事从未同他交代,今儿白子慕已经出‘丑’,宴会上可断然不能再出错了。
  皇上没来,大臣们随意聊着。最后尚老交代完才说:“行了,起来。”
  白子慕:“干啥?”
  “我带你去认些人。”
  白子慕扫了眼桌上的饭菜,无奈的站起身:“那好吧。”
  尚老看他一脸勉为其难的脸色,顿时有股吐血的冲动。
  这种机会,要知道别人是求都求不来,可这小子……
  侯大人也带着儿子和各位大人攀谈。
  “侯大人教子有方啊!令郎拔得头衔,今儿长安街一游,听说是出尽风头,惹得无数闺中姑娘哥儿翘首以盼,当真是羡煞我等。”
  侯大人心想,哪里是他儿子出尽风头,出尽风头的那个可是探花。
  他看向领着白子慕朝这边过来的尚老,皮笑肉不笑:“要说出尽风头,还得是尚大人啊,老夫听闻今儿探花郎还朝人招手了,端的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倒不似旁的书生,不过……”
  他朝白子慕看了眼,笑说:“昨儿我听梁大人说这届探花相貌堂堂,很是出众,今儿一瞧,果真如此。”
  话外意思便是白子慕没有书生风范,能得探花一名,全是因为长得好。
  书生该重礼节和规矩。
  在场的都是老人精,哪里能听不出来。
  尚老虽是觉得白子慕中午那个样确实是有点丢人现眼,可到底是自己人,而且白子慕除了诗不行,旁的可都不差,套种这事儿,可还是他提出来的,但这事儿不好说,说了,那他大徒张舒越这般举动落在旁人眼里,便是抢功,没准的还要被人参一本。
  实话实说,也不行。
  实话说套种其实是探花郎率先提出来的,这也不是探花郎的主意,而是他家乡这般种,探花郎照搬而已,张舒越没上奏没说实话,怕的是有人抢功。
  探花郎家乡哪里?他们怎么不知道套种这事儿?
  怕人抢功怕谁?这话就没差直接点名道姓了。
  寻常地方官员在写好奏折后,会将其封套固封,装入专用的奏折盒子,然后,通过专差送回京,这些专差将奏折送到京城后,会交给提塘官,最终送达紫禁城内的外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直接呈给皇帝审阅。
  奏折的特点在于其保密性和直接性。奏折不需要经过通政司或内阁,直接由皇帝亲自拆阅,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
  但这是寻常。
  若是有那心思不正的,也能使了法子从中作梗。
  内奏事处就那么几个人,实话实说容易得罪人。
  这些尚老都晓得,但他听不得这种话,便轻哼了一声,也呛了回去。
  “这小子心善纯良,高兴就爱表现出来,从来不喜藏着掖着端着。”
  侯大人脸立马黑了。
  这话啥个意思?
  意思是他儿子心思不正,装模作样表里不一呗。
  尚大人气得手背青筋暴突,一副要吐血的模样。他晓得尚老能文善道,又是太子太傅,和人呛嘴,那定是自取其辱,便看向白子慕,似乎是真不懂,先是夸赞他一般,才说想来是人杰地灵所以才出了这么个才貌双全的人来,,然后问他哪里来的?家住哪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