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情之系列> 第154章

第154章

  到了五月底,除了极少数实在无心学习的学生外,大家都进入了紧张的备好阶段。纪晓苒当然也不例外,她要把中考的成绩当作是对奶奶最好的回报。这时,班主任却找上了她。
  班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女人,一向都是和蔼可亲的样子,她首先关心了一下纪晓苒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又说了些安慰的话,最后才委婉地问纪晓苒准备考什么学校。
  纪晓苒恍惚间摇摇头,她一心只想考个高分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真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班主任社会经验很足,立刻看出了纪晓苒的迷惘,循循善诱地说:“晓苒,你考虑过我们学校的高中吗?当然,我知道我们学校的高中比不上市重点,但是也不差,如果你能报考我们学校的高中,我能保证你直升,换而言之,如果你这次考砸了,我也能保证你上我们学校的高中。你看你现在瘦的,你这精神看上去也有点萎靡。我知道你奶奶的事情对你打击还是非常大的。人生一定是有低谷的,人在低谷中总要给自己想条后路。你放心,如果你报考了我们高中,我们给写份合同给你,如果将来你能考上清华北大,三年的学费全额退还给你,学校还有大额奖励。当然,考不上清华北大,能考试985大学,学校也是三年学费全退,也给一定奖励。如果高考总成绩或单科能进入市或省排名前十,在前面奖励的同时,学校还会再给一笔奖励。你能考虑一下我们学校吗?”
  纪晓苒是个聪明的女生,而且从那些已经被班主任找过的优等生的口中,她也听到了不少传言。几年前学校新调来个校长,一心想让学校挂上重点的名头,尤其是高中部。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如果能成为重点,那就意味着会有很多人报考,更意味着大大的创收。但是成为重点,要看高考成绩的。这两三年来,学校考上大学的人也不少,但基本都是些二本三本之类的居多,一本也有些,但不多,考上像985之类重点中的重点大学,也就几人而已。所以学校拼命地拉拢一些初中部好的生源来报考自己的高中,纪晓苒也是目标之一。不过纪晓苒有她自己的考量。
  放学回家后,耿宝甩了书包,一头冲进了厨房,这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她要让火柴吃得饱饱的,这样才有力气写作业。晚上睡觉时,她依旧从身后搂住纪晓苒,轻轻拍拍火柴的脸,这样火柴才不会害怕,才能睡得好好的,才能第二天起床有精神上学。
  在耿宝那温暖地手抚上自己脸颊时,纪晓苒就已经做出了决定。第二天,她找到了班主任,提出了要求,“我同意考我们学校的高中。但是我有条件。”
  班主任很耐心,“说说看什么条件?”
  “您教了我们三年,耿宝是什么情况您也知道,她考不了任何学校的。我一旦上高中,她就只能一人在家,我找不到其他人照顾她,即使能找到,我也不放心别人照顾她。我也不要学校让她上高中,也不要求学校给她学籍,我只要求她能跟在我身边。我可以坐在最后一排,保证耿宝不影响其他同学。”纪晓苒的要求让班主任内心一阵唏嘘,“晓苒,你是老师见过最懂事的学生,你的这个要求我一定会向上面反应,但老师也权力决定,只能说我尽量帮你争取。老师再问你一句,你报考我们学校高中,你家长同意了吗?”
  纪晓苒眼中闪过一丝坚决,“他不会管我的。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可是你现在没成年,如果你家长不同意的话,很可能会给学校带来麻烦。”班主任惋惜地说:“你最好还是和你家长说一声。”
  “不用。马上就要填志愿了,我可以只填我们学校高中。”纪晓苒镇定地说:“我可以和学校草签一份合同,等中考后我就能拿身份证了,到时候我再和学校正式签合同。老师您放心,我目前唯一的家长根本不会关心我的任何事。您只要给我答复耿宝的事能否能成就好。”
  “这——”班主任沉吟了几秒,“好吧,我先和上面汇报一下你的情况和要求。”
  两天后,班主任给了纪晓苒回复,“考虑到你家的具体情况,学校也是很有人性化的,更何况耿宝同学也毕竟在我们学校待了三年。原则上,学校是可以让耿宝陪读的,但你必须保证耿宝不会闹事,否则学校有权禁止耿宝同学进入学校。当然这都不是主要问题,你能保证一定会报考我们学校的高中吗?你家人不会给我们学校惹来麻烦吗?”
  “我可以保证。不过,如果没人惹耿宝,那我能保证耿宝的安静,但是如果有人惹我们,而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就赶走耿宝的话,我也会保证一定离开学校。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有能力的人可以随意进出,这种能力当然是指权或钱的能力,凭着我那个所谓的家人的财富,即使我途中退学,也一定能进入更好的高中。到了那个时候,我当然会把我们所签字的合同公布于众。您也知道,教育局三令五申不准学校用合同的方式拉拢学校。老师您别当我是威胁学校,耿宝的安全是我做事的前提。”纪晓苒的冷静和条理让班主任很吃惊,等学生走后,她不由地对其他老师感慨,“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她家不穷,不过生活的磨砺还是能让人一瞬间成长。”
  纪晓苒如果听到班主任的评价,她会觉得一瞬间长大的不是她而是耿宝。她有种感觉,以前耿宝的世界对奶奶只是开了个门缝,而对自己则是开了扇窗户,但是现在她觉得耿宝的世界完全对她敞开了。看着耿宝在厨房里忙碌着,她想笑但更想哭,从六岁到十六岁,回想着整整十年,是自己耗费了光阴治愈了耿宝吗?不,不光是自己,耿爷爷和奶奶的去世加剧了耿宝的正常。是啊,耿宝不是不会伤心,只是不会表达伤心,而且这十年自己也不是耗费,是快乐,耿宝的陪伴是童年最美好的礼物。她唯一担心的是耿宝对自己是“正常”了,对别人呢?她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以前赵主任推荐的医生和耿宝不对盘,赵主任的电话号码也早就不对了,她求助无门,索性还有奶奶给她买的电脑,她可以上网查询,更可以静静地观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