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爷您说笑了,我们这等小商贩,哪能备得起大宗货物。之所以凑在一起,不过是报团取暖。”洪铭苦笑一声,说道:“俞爷有所不知,小商贩赚的是跑腿的辛苦钱,都是各家带人运货。只是请镖师和向导的钱需要分摊。”他进一步解释道:“这镖师和向导也不敢乱请,来历不明,在当地没有根基的,谁敢请呢。就拿请镖师来说,需得请在当地有名望、有口碑的镖局里的镖师才好,若出了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自有镖局给担着呢。可这样镖局里出来的镖师请来的花费,单独的小商贩,谁能雇得起,只得抱团分摊。就按照货物的占比来分,若爷您的货物占全部货物的三成,那您就要掏三成的费用。”
“倒也合理。”俞翕点头说道:“我是有些意动,只是还需和家人商量。这样吧,最迟明晚我必定会给你个答复。洪兄意下如何?”
“这样也好。”洪铭报上了自家的地址,说道:“俞翕到时唤小厮去我送个信即可。”他惯有眼色,见目的达到,没有多留,拱手告辞了。
俞翕带着倪宏踱步回到客栈,腹中更觉饥饿,命人送餐到房间,惹得裴德音嘲笑她。她现在顾不上斗嘴,一边飞快地夹着饭菜,一边含糊的感慨道:“走眼了,原以为古代能有什么好吃的,结果菜肴确实美味。只是没有公筷,我嫌弃,便浅浅尝了几口。本想着等人走了自己再点一桌,可那结账的费用让人咂舌,一点胃口都没了。”随后她又说起了洪铭提得事情,刚想问裴德音的意见,就听屋外传来曹嬷嬷“求见”的声音。
曹嬷嬷过来主要是说是新买的宅邸已经清扫完毕,问她们要不要选个吉日入住。这二人对于“封建迷信”是没有概念的,当即决定马上搬家。她们总觉得住客栈有些不舒服,早些搬家正合心意。
郑氏是想算个吉日的,但孩子们都已经决定了,她也愿意顺着,毕竟将来她要依靠和做主的还是自家孩子。她看了一下日子,今儿不算吉日,也不算凶日,搬就搬吧,她住客栈久了也觉得有些不便。
曹嬷嬷得了指令后立即去安排,片刻之后客栈便热闹起来。奴仆忙里忙外可和主人没有关系,自有人盯着呢。约莫半个时辰后她又上来回禀道:“老爷,您让人寻义父母的事已有眉目。古大在城西南的一处民宅里找到了二老,他打发个小厮回来问,是否接二老过来?”
俞翕刚刚吃饱,正喝着茶水和裴德音说着出关的事,听到此事立即站起,神情颇为激动,“不不,我亲自前去。”随后看了一眼裴德音,“夫人与我同去?”
“当然要同去。”裴德音也对这两位奇异的“夫妻”感到好奇。
郑氏听闻后念了句佛号,也要俞翕赶紧将人接来,她对于这两位还是心存感激的,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现在的孩子。
俞翕和裴德音匆忙上了马车,倪宏和叶锦儿自然要跟着,只不过一个搀扶着夫人跟随上了马车,一个只有驾车的命。
很快就到了城西,往南放眼望去,低矮破落的房屋比比皆是,错综复杂的小道虽然四通八达,却也很是肮脏。俞翕和裴德音瞧了一眼便没有了兴趣,这和她们印象中的城中村不同,这完全就是平民窟。俞翕心中难受,神情眼见着凝重起来。
裴德音为了让她缓缓心神,开口说道:“你和义父母的感情竟这般深厚。”
“是极了。我这身体不由自主便激动起来。毕竟十来年的养育,她们对我的好已经刻在骨子里了。”俞翕的话外之音,裴德音听懂了,现代的俞翕对那两位倒是没什么太多的感情,可古代俞翕对义父母的感情已经变成了身体的本能。到底是灵魂支配身体,还是身体支配灵魂,谁又知道呢?穿越这种无法解释的事情,她们二人都遇到了,其它稀奇古怪的事还算什么呢。
马车在一处还算整洁的屋门前停下,古大早听到马车声,已经在门外等候,他身旁是两位应该年纪不大,但面目早已经沧桑的中年夫妻。这对夫妻正翘首以盼,神情十分急切和激动。马车尚未停稳,俞翕已经等不及跳了下来,直奔这对夫妻,眼眶瞬间湿润,喉咙里挤出两声呼唤,“爹,娘。”
这对夫妻正是已经改名为铁贵的铁桂花和史芸。她二人听从俞翕的话,很快成了亲,之后便带着史母来到了宝丰城。这宝丰城在她们眼中俨然是座大城,吃穿用度的花费更是她们曾经不敢想象的。如此一来,二人生怕找不到营生,坐吃山空,更加不敢乱花钱,只往便宜的地段找房。这一找便知道宝丰城好一点的房子售价实在让她们害怕。二人商量着,干脆先租个便宜,等有了安定的营生,再估摸着能否买房。若实在过不下去,舍了租金回到雁山也是条退路。最后还是顾忌史母的身体,在这鱼龙混杂的城西南找了个颇为干净的屋子。这也是古大他们寻人费解的原因。即使这样地段的房子租金,她们承受起来也觉得心疼。之后找营生也不太顺利,她们本意是想做点小生意,只是人生地不熟,史芸做出来的糕点和馒头没人买不说,还要面对一茬又一茬的地痞流氓时刻骚扰,讨要保护费。
铁桂花毕竟猎户出身,武力值还是有的,并不惧怕这些宵小,只是不胜其烦。但遇到衙役讨收税款,她就不敢反抗了,骨子里对“官”还是非常惧怕的。这一切都让两口子灰心,本想着回雁山,又想到自家还有一百多两银子的家底,还是能等到孩子回来找她们的。她们毕竟只有俞翕这一个孩子,也指望着俞翕呢。二人一商量,干脆不再做买卖,凭着史芸的医术,收一点药材,做起给人看病的行当。史芸从来只给村民看病,到了有好几家医馆和名医的宝丰城,只觉得心里没底,不敢多张扬,只给附近的百姓治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慢慢也传开了一些名气,只是都给穷人看病,收入极其有限,勉强能糊口。那一百多两银子更是舍不得用,所以吃穿用度能省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