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沈茉儿从兜里掏出两张大团结,又将原主父女俩攒的五毛零碎的钱拿出来,数出四分,一起给了络腮胡,络腮胡很快数好找钱还了。
  包子已经蒸好,这东西气味大,带着不方便,他们干脆就坐着先把包子吃了。
  沈茉儿吃了一个肉包一个素馅包,按着往日的食量给沈绍元买了两个肉包一个素馅包,沈绍元吃完摸摸肚皮,又要了一个素馅包。
  沈茉儿恍然想起,她
  爹从前是个闲散王爷,整日不事生产的,所以食量并不大。
  现在不一样,哪怕滥竽充数,也是下地上工的,就是在家,也得挑水砍柴,食量可不就大了嘛。
  吃完包子后,两人拎上麻袋,抱起竹席,正准备往外走。
  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灶房里的女人应了一声,飞快去开了门。
  “巧姐,来三个肉包。”
  外间响起男人清润的声音。
  沈茉儿莫名觉得这声音有点耳熟,没等细想,那人已经几步进来,大概是察觉到有人,突兀地在里外间的交界处站住了。
  两人面对面地,碰了个正着。
  看清楚来人,沈茉儿诧异地眨了眨眼,然后又下意识地打量了对方一眼。
  她其实早注意到了,这位傅知青衣裳上摞满了补丁,鞋子前头破了个洞,半个脚趾还露在外面,瞧着应该是很穷的……可怎么居然跑到这里来买高价的包子吃,买的还不是素馅包,是肉包。
  傅明泽也难得怔愣住了,他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沈茉儿他们。
  其实原本傅明泽对这父女俩是没什么印象的,也就那天分粮时看了一场热闹才算记住了人。
  傅明泽第一反应和沈茉儿一样,心说他们家不是很穷的吗,不然也不至于被抢了点粮食就差点饿死,怎么今天居然跑到巧姐这里买东西?
  然后他很快想到,他们应该听见自己刚才说的话了,跑到私人食铺里偷偷买肉包子吃……傅明泽微微皱眉,这事要传扬出去,恐怕会惹麻烦。
  两人沉默了下,沈茉儿因为钱的来路光明正大,明显更有底气,先开口打了招呼:“傅知青,好巧。”
  傅明泽看着她点点头:“是挺巧。”
  沈茉儿主动解释:“我家房子漏雨,棉被席子都淋湿烂掉了,棉花不好买,只好跟这位大叔换一点。”
  哪怕各自心知肚明,明面上肯定不能说是买卖,人民群众间以物换物,这是政策允许的。
  傅明泽嗯了声,表示理解,正好这时巧姐拿碗装了三个包子拿过来,傅明泽接过碗筷,莫名感到几分局促,想了想,说:“前两天帮人写信得了几个鸡蛋,听说巧姐这里包子好吃,就过来换几个打打牙祭。”
  其实严格来说俩人甚至不算认识,但是此情此景下相遇,愣是不约而同地想要让对方相信,自己是真的很穷,会在这种地方遇见——
  嗯,纯属意外。
  第13章 啊啊啊,你你你,你不是死了……
  从巧姐家出来,沈茉儿和沈绍元拎着麻袋抱着竹席先回去找了刘二叔,把东西都放在驴车上,请刘二叔帮着照看后,他们就又去了供销社。
  诚然,他们只有钱没有票,不过供销社总归有些东西是不用票就能买到的。
  而且,就算不买,瞧瞧也新鲜不是。
  供销社挺大,临街六间房,一水儿的玻璃窗,被周围灰突突的小平房一衬托,显得还挺气派。
  外墙上用黄铅油写着一行大大的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沈茉儿对在墙上写标语这事儿已经司空见惯,她家隔壁大队部墙上就写着“永远跟党走,为人民服务”,她对那一排雪亮的玻璃窗更感兴趣,盯着看了好几眼,决定回头家里的新房也要按上这样的玻璃窗。
  供销社里商品琳琅满目,沈茉儿一路看去,看到个新奇的东西,略想一想,就能扒拉着原主的记忆明白这是什么了。
  前面还好,都是日常吃用的,新鲜,眼馋,但也不至于就垂涎得不行,直到走到靠里面的柜台,看见传说中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沈茉儿就走不动道儿了。
  沈茉儿倒是有一个玉石底座的圭表,那玉石料子极好,制作也非常精巧,原是她很喜欢的一个物件,可用料再好,也是看时间的,跟这手表一比,就只能算是个华而不实的玩意儿了。
  手表直接戴手上,能随时随地掌握时间,多方便!
  还有自行车,大队长周满仓就有一辆,两脚一蹬,跑得比驴车还快,是周满仓平时往来公社的大利器,别说沈茉儿了,整个杨柳大队的社员都羡慕。
  至于缝纫机,脚踩一踩就能轻松缝制衣裳,多稀奇多巧妙!
  沈茉儿眼热不已,奈何囊中羞涩,只能望而兴叹。
  “哎!”
  沈茉儿差点以为是自己叹气叹出了声儿,回头一看,对上亲爹同样渴望却无奈的眼神。
  也是,要换了还在大凉,要大凉还没起兵祸,她爹不论看上什么,也就是跟皇伯父哭求一番的事。
  现在嘛,就得像门外标语上写的一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
  “等咱们有钱了,什么三大件三小件的,都买!”沈茉儿安慰亲爹道。
  站在橱柜后头的售货员大姐顿时笑了:“小同志有志气。”
  沈茉儿也笑:“用革命和生产的新胜利迎接七十年代嘛,咱们肯定能越过越好,都买上自行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