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这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有了勾丹丹和葛娅这两个“知情人”,其他知青也就很快都明白了张志强的“真实意图”,尤其是有人不小心喊了一声“原来是沈玲玲”被张志强听到以后,张志强明显更加猛烈的挣扎,也正好佐证了这一点。
  就连赵正阳几个都不小心听了一耳朵,看向张志强的目光都充满了同情和质疑,别人不知道,他们这些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姐妹还不知道吗,沈玲玲跟她妈一样,就是个嘴上说得好听的。
  这人什么眼光啊,看上茉儿表妹不奇怪,他竟然看上了沈玲玲。
  一群人吃了一肚子饭菜又吃了一肚子瓜,慢慢悠悠地回到了杨柳大队。
  他们其实自行车倒是够的,宝贝女儿结婚,不能十里红妆,多借几辆自行车用来接亲送亲沈绍元还是能做到的。毕竟他现在混的是宣传科,这个部门讲究的就是一个人面熟,沈绍元自己性格又不错,所以在公社人缘儿还是很挺好的。
  不过从公社往回走,就是把新娘子送进洞房了,这天儿还早着呢,所以大家故意一路推着车慢悠悠地走,正好吃饱消消食了。
  还别说,这么大一个自行车队,尤其是都不骑车,都推着车走,还真是挺引人注目的。
  一路过来田里干农活儿的人都要翘头看两眼。
  也正因为他们走得慢,倒是在村口恰好遇上了接了新娘子从村子里出来的张俊良一行人。
  狭路相逢。
  其实路倒是不狭,主要是双方都又是人又是车的挤在了一起,就显得路有点狭了。
  尤其张家这群人还特别不自觉,也不说靠一边走,是所有人散开来直接占了整条道儿的。
  本来马路朝天各走一边,大家都自觉靠右就行了,像是沈茉儿他们就是一直靠着一侧只占了三分之一的道儿的,或者既然大家遇上了,稍微让一让错身过去就行了,但是张家人却不,见了人也不让。
  郑嘉民头一个就爆发了,他可是弄堂里长大的,沪市那种小弄堂,比这村道可小多了,都说破除封建迷信,其实红白喜事老百姓私底下还是要人算个日子,好日子都是撞在一起的,小弄堂里红白喜事一撞,讲理的还好点,遇上不讲理的,可不就得吵起来嘛。
  这场景郑嘉民可真是太熟悉了,他叔爷爷过世的时候就闹过一场呢,所以在其他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郑嘉民直接推着自行车就冲到了马路中间。
  接着反应过来的是赵家兄妹仨,山里人民风彪悍,也更重视红白喜事的风俗规矩,结婚这种大日子,可不能被人压一头,回头运气给压没了。
  虽然对面也是表妹,但是表妹也分个亲疏远近,何况明明是他们先不讲理。
  其他几个跟着送亲的也赶紧跟了上去,剩下知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默默地往路中间靠了靠。
  “你们谁啊你们,我们这边接亲呢你们没瞧见吗,路边让一让不会吗?”张家队伍里打头的是个脸上长满了痘的小青年,眯着眼打量了几眼面前的人,一脸不屑。
  他是张俊良的表弟,叫马英才,他早听他大姨说过,今天这个村里还有一户人家结婚,是一个不安分的姑娘嫁给一个穷知青,他大姨把人贬得跟什么似的,他本来就不太看得起农村姑娘,这么一听就更看不起了。
  郑嘉民呵呵了声,反问:“你们谁啊你们,我们这边接亲呢你们没瞧见吗,路边让一让不会吗?”
  一模一样的话还给他。
  马英才顿时火了:“你特么的故意找茬是不是?”
  说着一脚给自行车脚撑踢上,甩着膀子就往郑嘉民冲了过来。
  赵正阳往前一步,同样一句话甩还给他:“你特么的故意找茬是不是?”
  马英才长得倒是不矮,只是细条条的,跟根豆芽菜似的,赵正阳本来就比他高了半个头,长得又壮实,马英才还没走到边儿,就停住了脚步,这要过去人家直接给他几下,他可打不过。
  不过,跟着一起来接亲的其他人看这情况,也围了上来。
  要论人数双方其实差不多,不过对方女同志少,基本都是男同志,只有四个接亲送亲的女同志,真要打起来,明显是自己这边吃亏一点。
  不过郑嘉民可一点不怂,躲在赵正阳后面各种嘴炮:“你们真的是来接亲的吗,真的不是来抢亲的吗,瞧瞧一个个凶神恶煞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土匪呢!这里可是杨柳大队,你们站在杨柳大队的地界上,颐指气使地让我们杨柳大队的人给你让路,也不看看自己多大的脸。怎么的,是全公社的脸都被你们借来吗?以为你们人多是吧,不好意思,没几步路就是新人家里了,但凡我们吼一声,你们今天就等着被包饺子吧!”
  张家这边的人气得吐血,有几个冲动的已经捏着拳头就要上了,这时候张俊良才匆匆地从人群中挤出来。
  “这是做什么,大家都是亲戚,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郑知青,这里是杨柳大队,可我娶的也是杨柳大队的姑娘,你这么说就太不讲道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