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所以这个扯皮的事情还闷在教育局内部,县里是不知道的,柯弘文是因为管着这一摊子才清楚。
  胡巧丹恨得咬牙,要换了别人她可能还没这么气,正是因为这个名额是落在沈茉儿手里,她就更气了:“不行,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咱们再找找关系。”
  另一边,沈茉儿可不知道这些插曲,他们一群人高高兴兴地坐着公社安排的大货车回了杨柳大队,受到了没能进城的社员的一片羡慕赞叹。
  要说县里这会议开得,真是紧锣密鼓,他们开完会领完奖品回到家,居然才十二点都不到。
  “你和小傅做饭,我把东西收拾一下。”
  一进家门沈绍元就吩咐,虽说现在才十二点都不到,可等他们生火做好饭就晚了呀,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这吃饭是第一要紧的事情。
  幸好他们早有准备,早起就去自留地割了菜,沈茉儿洗菜切菜,傅明泽挑水烧火,小两口合作默契。
  沈绍元把两条毛毯拆了直接晾在院子里,这玩意儿不好洗,只能是好好地晒一晒。
  他们家趁着沈茉儿和傅明泽结婚,其实偷摸置办了不少东西,为了不那么显眼,沈绍元还找几个要好的同事借了一点,像是徐卫国,他就借了五十块钱和一些票,其他同事也一人五块十块的借了一些,倒是一下子把家里日常用的都置办齐了。
  但是棉花确实是太难捣腾,就连保哥手里都没有,所以他们一共也就置办下了两条盖被和两条垫被,原本还担心天气冷了被子不够呢,这下好了,加上两条毛毯,那绝对是够暖和了。
  新的暖水瓶、饭盒什么的也得烧水洗洗,其他的东西该归置的归置,该拆开的拆开。
  有的人家可能拿到这些好东西,都会先放着,像是暖水瓶,结婚嫁娶的时候是很拿得出手的
  ,他们家不一样,到手的东西马上就用上了。
  沈茉儿切了点腊肉和青菜煮了锅挂面。
  腊肉其实是她之前在宝库里找到的火腿,她给切块放起来了,挂面是结婚置办东西的时候顺便买的,反正结婚那几天买了无数的东西,加上来喝喜酒的又送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都在沈绍元屋里放着,傅明泽是不清楚的。
  何况傅明泽是知道老丈人在外头打了饥荒的,只以为他们父女俩之前饿怕了,所以现在宁愿借钱也要买东西。
  面条很快做好了,一家三口坐下来吃面,面汤里带了腊肉的香味,非常的诱人。
  “小傅你给家里回信了吗?”沈绍元吃着面问。
  结婚这么大的事情总不可能不跟家里说,傅明泽下乡的时候档案是改动过的,父母是首都普通的工人,亲妈身体不好,亲爸工资也不高,上头还有时常生病的爷奶,另外好像还有个年纪不大的弟弟,总之看档案就知道了,这家人有点钱应该都送医院去了。
  这些情况大队是知道一些的,傅明泽和沈茉儿准备结婚的时候,周满仓也是悄么悄跟沈绍元说过的。
  大队虽然都说要对社员和知青一视同仁,但是背地里肯定还是更偏向社员的,所以周满仓还是主动跟沈绍元说了一下傅明泽的家庭情况。
  沈绍元早知道他家里穷,倒是不在意,也没指望他家能给什么彩礼,不都说下乡的时候给了八十当老婆本儿嘛。
  不过前几天傅明泽倒是说家里听说他结婚,又给寄了钱票过来,他用这笔钱给沈茉儿买了一块表。
  沈绍元就让傅明泽回信感谢一下家里,顺便问问他父母有没有什么难处。
  他们家现在两个人有工作,加上又在乡下生活,平时花用其实还好,更何况,他们其实还有个宝库,实在不行,弄点金子拿出去换钱也是可以的。
  既然傅明泽和沈茉儿成了家,亲家如果有什么难处,他们力所能及范围内,也是愿意帮衬一点的。
  尤其他们家这么困难,孩子结婚也没说就真的不管了,反倒是还特意寄了钱票过来,可见家里人都还是很不错的。
  人和人相处,那都是有来有往的,人家有理有节,沈绍元自然也愿意跟人处好关系。
  傅明泽握着筷子一顿,摇了摇头,说:“还没有。”
  沈绍元点点头,没再问。
  吃完饭后,下午一家三口各自销假,上班的上班,上工的上工。
  傍晚下班后,沈茉儿匆匆回家做饭,傅明泽则扛着锄头去自留地。
  家里的自留地现在都是傅明泽在拾掇,原先他们家的自留地是附近几块地里长势最差的,自从傅明泽接手以后,竟然后来者居上,蹭蹭蹭地就长得比其他人的地都要好了。
  村里人都啧啧称奇,这傅知青刚下乡的时候可不会种地,这也就一年多点的时间,他拾掇的菜地竟然比村里老把式拾掇的还要好了,就说奇不奇怪?
  周满仓说知青点搞了一腐肥的池子,还在弄什么实验田,原先村里人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公社农技员每回下乡来挂在嘴边都是让他们学习科学种地,干了一辈子农活儿的老农民可没一个会听的,那些娃娃都是纸上谈兵,他们种过几亩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