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南省绣衣厂确实名气挺大,往年在广交会上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这次却是南省绣衣厂头一回拿到广交会的开门红。
  时间太短了,还没有人开张呢,他们是第一个。
  其实这也不奇怪,来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们都是经验很丰富的,一般第一天的上午是很少人签单的,毕竟总得货比三家才能做出决定。
  曾慧茹来之前是怎么也没想到这第一炮居然会是他们南省绣衣厂打响的。
  关键是,并不是什么一两万的小订单,是总数五百多万美元的大订单!
  其实单单这个订单,他们南省绣衣厂这次来广交会的贸易任务就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去年他们签的单子是四百二十万美元,今年省里给他们下达的最高目标是六百万美元,所谓最高目标,自然是省里也觉得他们不可能完成,所以还有个兜底目标,是五百万美元。
  如果按照兜底目标算的话,他们甚至已经超过了。
  曾慧茹脸上神情非常复杂,谁能想到呢,谁能想到,卖个手帕丝巾的,能卖这么多钱?
  啧,主要是往年也没人敢定这么高的价格。
  “对了,合同里的五万个藤编盒子是怎么回事?”曾慧茹问。
  他们绣衣厂可不生产滕编的盒子。
  沈茉儿解释说:“那个是装手帕或者方巾的盒子,这样会显得我们的手帕和方巾更上档次,这个藤盒我们到时候可以委托给江北县各个公社生产
  。”
  曾慧茹看了她一眼,无语地点头,又提出个问题:“第九车间现在不过几十个工人吧,这么大的订单吃得下来?”
  沈茉儿淡定道:“合同中约定了分批交货,交货时间拉得还挺长的,而且回去以后我们也会尽快跟公社交涉,扩大厂房规模,招聘更多的工人。”
  她看了曾慧茹一眼:“当然,相信厂里肯定也会支持我们的,总部的生产能力是很强的,在应付其他订单的同时,应该也能帮忙分担一些生产任务吧?”
  曾慧茹:“……”
  绣衣厂总部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你一个下属车间就这么光明正大地把主意打到总部头上,是不是胆子也太肥了一点。
  万一总部不答应揽这个事儿呢?
  曾慧茹想着,忍不住自嘲地一哂,她进绣衣厂时间不长,但也看出来了,绣衣厂日子并不好过,名气虽然大,但是产品样式老旧、工厂内部内耗严重,业务量其实是在逐年萎缩的。
  不然也不会另辟蹊径,想要从沈茉儿这里找突破了。
  曾慧茹甚至有预感,这次广交会绣衣厂总部的订单量极有可能比不上第九车间,那么最后总部帮第九车间分担生产任务,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俩人走到半路,南省交易团就来了个干事把曾慧茹喊走了。
  南省交易团的领导也是万万没想到,不温不火的绣衣厂,竟然不声不响地就放了个卫星,这全国第一订单来得,实在让他们又惊又喜,而且听说订单足有五百多万,领导们赶紧就要找绣衣厂了解情况。
  反正交易团那边有曾慧茹周旋,沈茉儿也不管,脚步轻快地就回了自家的展台,结果远远地就看见大卫站在绣衣厂的展台前面。
  沈茉儿心里咯噔了下,这个番邦老外,不会后悔了吧?
  他们可是已经签了合同的,后悔她也不会把钱吐出来的。
  等到走近了沈茉儿才发现,大卫正在跟绣衣厂总部的人说话。
  沈茉儿问凑过来的厉新梅:“怎么回事?”
  厉新梅悄声:“他们看我们签了订单,就也想忽悠这个大卫跟他们买一点呢。你说这羊毛老逮着一只羊薅,这怎么好意思的呀?”
  沈茉儿:“……”
  别说,还真是话糙理不糙。
  第96章 二更
  柳吟霜也凑了过来:“他们在跟这个大卫推销他们的手帕, 报价比咱们少一块钱。”
  外语她只能听懂一点点,但是应俊他们说话她听得懂呀,她既不怕丢脸, 也不怕他们的白眼, 干脆就站到他们身边去听,这一听, 不得了,这帮人有点无耻啊!
  都是一个厂子的, 这么搞,还要不要脸了?
  翻译也是一脸为难,他迟疑了下,劝应俊他们再仔细考虑一下, 既然都是一个厂子的, 绣图花样不同, 便宜个几毛是正常的,一下子便宜一块钱,这不是明摆着说前面那单贵了吗?
  但是应俊他们坚持说绣衣厂总部的手帕历来就没有超过三美元的,之前其实更便宜, 他们是考虑到第九车间的定价偏高, 已经故意将价格拉高了。
  翻译哑口无言,应俊也不等翻译反应, 自己伸出三个手指,比划着跟大卫说了价格。
  翻译脸色难看地看向大卫, 要知道刚才那五百多万的订单, 可是今年秋交会的首个订单,是寓意不一般的开门红,要是因为应俊他们搅混水, 让前面的单子也出问题,那只怕经手的所有人都要吃一顿批评。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大卫看到应俊比划的价格后,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他随意地看了看应俊递给他的手帕,又看了看旁边的其他绣品,耸了耸肩,对翻译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